【比丘三義】 [出大智度論] 梵語比丘。華言除饉。謂眾生薄福。在因無法自資。得報多所饉乏。出家之人。戒行是良福田。能除因果之饉乏。故名除饉。或言不翻者。名含三義故也。一破惡謂比丘修戒定慧之道。能破見思之惡。故名破惡。二怖魔魔。梵語具雲魔羅。華言殺者。謂能殺人智慧之命也。比丘既能修道。魔即念言。此人非但出我界域。亦能轉化於他。空我眷屬。魔即驚怖。故名怖魔。三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稱。謂比丘常當乞食。清淨自活。上乞法以資慧命。下乞食以資色身。故名乞士。
相關詞條
-
三義法師
三義和尚,法名清虛,號三義,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人,西元一九0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出生。因為家庭信仰佛教,他自幼也隨父母禮佛茹素。一九三六年,三義二十九...
詳細事跡 安逸晚年 -
學佛
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五鳥殘。佛恐人問,既然食肉必墮神道,何以佛在世時,比丘乞食,亦食五淨肉?故佛言:‘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或問:佛既...
解釋 學佛課程 -
佛教制度
宗教都有出家的制度。出家男眾名為比丘,出家女眾名為比丘尼。比丘比丘是梵語,有三義:其一為乞士,就是乞求的人。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向兩個方面乞求:外向...。世俗也稱比丘為和尚,蒙藏地區稱為喇嘛。嚴格來說,和尚是指寺院的住持...
四眾弟子 寺院制度 受戒制度 佛教寺院制度 -
佛說百佛名經
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菩薩眾。及大諸天。帝釋天王...
概述 簡介 百佛名經 原經文 -
七眾
戒之男子。比丘含有三義: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會民眾乞化飲食,以資維持色...在家二眾,優婆塞,優婆夷也。1、一比丘梵語比丘,華言乞士,謂上乞法以資慧命,下乞食以資色身也,亦名苾芻,蓋苾芻。雪山香草有五義,以喻比丘五德...
-
佛名經
譯百佛名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
簡介 百佛名經 字詞注釋 -
阿羅漢
的悲憫,為了諸天與人的利益、幸福與安樂,切勿兩個人同行在一條路上。諸比丘...譯為無學,指的是從比丘因地修行畢業,所學圓滿。根據南傳佛教的定義,阿羅漢...識三者不再相依相緣,再有再生之因緣滅盡,無因緣可記說。此外尚有三義:應供...
阿羅漢的原始含義 北傳佛教的解釋 意義 分別 第一阿羅漢 -
阿羅漢[佛教術語]
。諸比丘,開示初善、中善、後善,具足義理與文句的佛法,顯示圓滿具足的梵行... 梵語阿羅漢意譯為無學,指的是從比丘因地修行畢業,所學圓滿。根據南傳佛教...三義:應供:佛的十種稱號當中就有“應供”一項,而“應供”的梵語其實正是...
阿羅漢的原始含義 北傳佛教的解釋 意義 分別 第一阿羅漢 -
清異錄
簡介清異錄書影《清異錄》二卷,北宋,陶谷著,是一部筆記,它借鑑類書的形式,分為天文、地理、君道、官志、人事、女行、君子、么...
簡介 現存版本 作者簡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