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概念
詞語:毒霧注音:dúwù
英語:poisonfog
1.指瘴氣。
唐駱賓王《兵部奏姚州破賊設蒙儉等露布》:“水積炎氛,山涵毒霧。”
唐韓愈《縣齋有懷》詩:“毒霧恆熏晝,炎風每燒夏。
2.比喻有害的言論。如:必須掃清他們所散播的毒霧。
毒霧事件
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馬斯河谷是比利時境內馬斯河旁一段長24公里的河谷地段。這一段中部低洼,兩側有百米的高山對峙,使河谷地帶處於狹長的盆地之中。馬斯河谷地區是一個重要的工業區,建有3個煉油廠、3個金屬冶煉廠、4個玻璃廠和3個煉鋅廠,還有電力、硫酸、化肥廠和石灰窯爐,工業區全部處於狹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15日,整個比利時大霧籠罩,氣候反常。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馬斯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通常,氣流上升越高,氣溫越低。但當氣候反常時,低層空氣溫度就會比高層空氣溫度還低,發生“氣溫的逆轉”現象,這種逆轉的大氣層叫做“逆轉層”。逆轉層會抑制煙霧的升騰,使大氣中煙塵積存不散,在逆轉層下積蓄起來,無法對流交換,造成大氣污染現象。在這種逆溫層和大霧的作用下,馬斯河谷工業區內13個工廠排放的大量煙霧瀰漫在河谷上空無法擴散,有害氣體在大氣層中越積越厚,其積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極限。第三天開始,在二氧化硫(SO2)和其他幾種有害氣體以及粉塵污染的綜合作用下,河谷工業區有上千人發生呼吸道疾病,症狀表現為胸疼、咳嗽、流淚、咽痛、聲嘶、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一個星期內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數的十多倍。其中以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家畜也未能幸免於難,紛紛死去。這次事件曾轟動一時,雖然日後類似這樣的煙霧污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發生過,但馬斯河谷煙霧事件卻是20世紀最早記錄下的大氣污染慘案。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美國西南海岸的洛杉磯,西面臨海,三面環山。早期金礦、石油和運河的開發,加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為了一個商業、旅遊業都很發達的港口城市。20世紀40年代初期,美國洛杉磯市,全市250多萬輛汽車每天消耗汽油約1600萬升,向大氣排放大量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該市臨海依山,處於50公里長的盆地中,一年約有300天出現逆溫層,5月至10月陽光強烈。汽車排出的廢氣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為主的光化學煙霧。1943年以後,煙霧更加肆虐,以致遠離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產。這就是著名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學煙霧事件中,洛杉磯市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於大氣污染和高溫,短短兩天之內,65歲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餘人,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直到20世紀70年代,洛杉磯市還被稱為“美國的煙霧城”。1948年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
多諾拉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位於匹茲堡市南邊30公里處。這個小鎮坐落在一個馬蹄形河灣內側,兩邊高約120米的山丘把小鎮夾在山谷中。多諾拉鎮是硫酸廠、鋼鐵廠、煉鋅廠的集中地,多年來,這些工廠的煙囪不斷地向空中噴煙吐霧,鎮上居民們對空氣中的怪味都習以為常。1948年10月26-31日,持續的霧天使多諾拉鎮看上去格外昏暗。氣候潮濕寒冷,天空陰雲密布,一絲風都沒有,空氣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動,出現逆溫現象。在這種死風狀態下,工廠的煙囪卻沒有停止排放,就像要衝破凝住了的大氣層一樣,不停地噴吐著煙霧。隨之而來的是小鎮中近6000人發病,占全鎮總人口的43%。,症狀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頭痛、胸悶、嘔吐等,其中有20人很快死亡。死者年齡多在65歲以上,大都原來就患有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專家認為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產物與大氣中塵粒結合造成的。多諾拉煙霧事件和1930年12月的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59年墨西哥的波薩里卡事件一樣,都是由於工業排放煙霧造成的大氣污染公害事件。
英國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一場災難降臨了英國倫敦。地處泰晤士河河谷地帶的倫敦城市上空處於高壓中心,一連幾日無風,風速表讀數為零。大霧籠罩著倫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煙粉塵在無風狀態下蓄積不散,煙和濕氣積聚在大氣層中,致使城市上空連續四五天煙霧瀰漫,能見度極低。在這種氣候條件下,飛機被迫取消航班,汽車即便白天行駛也須打開車燈,行人走路都極為困難,只能沿著人行道摸索前行。由於大氣中的污染物不斷積蓄,不能擴散,許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流淚不止。倫敦醫院由於呼吸道疾病患者劇增而一時爆滿,倫敦城內到處都可以聽到咳嗽聲。僅僅4天時間,死亡人數就達4000多人。兩個月後,又有8000多人陸續喪生。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倫敦煙霧事件”。釀成倫敦煙霧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取暖燃煤和工業排放的煙霧在逆溫層天氣下的不斷積累發酵。可悲的是,10年後,倫敦又發生了一次類似的煙霧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1955年以來,日本四日市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產生的廢氣,嚴重污染城市空氣。1961年全市工廠粉塵、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達13萬噸。500米厚的煙霧中飄浮著多種有毒氣體和有毒金屬粉塵。重金屬微粒與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煙霧,使得市民哮喘病發作,1964年,連續三天煙霧不散,氣喘病患者開始死亡。195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殺。1972年全市共確認哮喘病患者達817人,死亡1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