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草[中藥]

母草[中藥]
母草[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母草,中藥名。為玄參科母草屬植物母草 (L.) F. Muell的全草。植物母草,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南部。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風熱感冒,濕熱瀉痢,腎炎水腫,白帶,月經不調,癰癤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別名

四方拳草、蛇通管、氣痛草(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四方草、小葉蛇針草、鋪地蓮(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開懷草《貴州草藥》,水辣椒《廣西本草選編》,齒葉母草、蝴蝶翼、毛毯草、細牛毒《新華本草綱要》。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苦、淡,性涼。

歸經

入心、肺、大腸經。

功效

清熱利濕,活血止痛。

主治

風熱感冒,濕熱瀉痢,腎炎水腫,白帶,月經不調,癰癤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風熱感冒、急性肝炎、急性腎炎,母草全草30-6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急性瀉痢或伴發熱,母草30g。甘葛15g,馬齒莧、陳茶葉各適量。同炒、煎服。(《廬山中草藥》)

3、治慢性痢疾,鮮母草60-90g,鮮鳳尾草、鮮野莧菜各30g。水煎分2次服。(江西《草藥手冊》)

4、治慢性腎炎,母草60g,鮮馬齒莧1500g,酒1000g。浸3d後啟用,每服15m1,日服3次。(江西《草藥手冊》)

5、治月經不調,開懷草15g。研末蒸雞蛋2個吃。(《貴州草藥》)

6、治勞傷咳嗽,開懷草30g。煨水服。(《貴州草藥》)

7、治癤腫,母草和食鹽少許(潰瘍加白糖少許)。搗爛敷患處。(《廬山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研末、浸酒。

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8-20cm。根須狀。莖常鋪散成密叢,多分枝,枝彎曲上升,微方形,有深溝紋,無毛。葉對生;具短柄或近無柄;葉片三角狀卵形,長1-2cm,寬0.5-1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淺鈍鋸齒。花單生於葉腋或於枝頂成極短的總狀花序;花梗細弱,長0.5-2.5cm,有溝紋;花萼5裂,綠色或淡紫色,裂片三角狀卵形,膜質;花冠紫色,花冠筒圓筒狀,長約8mm,上唇直立,卵形,鈍頭,2淺裂,下唇3裂,中間裂片較大;雄蕊4,全育,二強;花柱常早落。蒴果橢圓形,與宿存萼近等長。種子近球形,淺黃褐色,有明顯的蜂窩狀瘤突。花、果期全年。

生長環境

生於田邊、草地、路旁等低濕處。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南部。

現代套用

治療急、慢性痢疾,感冒發燒,腸炎腹瀉,腎炎,月經不調,慢性咳嗽和癰瘡癤腫等。

相關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公草、母草產湖南田野間。高五六寸,綠莖細弱,似鵝兒腸而不引蔓。公草葉尖,長半寸許,附莖三葉攢生,葉間梢頭,復發細長莖,開小綠黃花,大如黍米,落落清疏。母草葉短、微寬,兩葉對生,葉間抽短莖,一莖一花。俚醫以治跌打,併入婦科,通經絡。二草齊用,單用不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