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村水庫工程

殷村水庫工程由大壩、溢洪道、放水底孔組成。大壩壩型為均質土壩,壩頂寬為10m,壩頂設寬8m的砼路面。上游在設計洪水位處設寬6m的平台,平台上、下邊坡均為1:3。

殷村水庫工程簡介

二、工程概況
殷村水庫樞紐由大壩、溢洪道、放水底孔組成。大壩壩型為均質土壩,壩頂寬為10m,壩頂設寬8m的砼路面。上游在設計洪水位處設寬6m的平台,平台上、下邊坡均為1:3。下游壩坡在壩頂高程以下4m設寬4m平台,平台上邊坡1:2.5,平台下邊坡1:3。上游壩坡平台以下採用預製砼塊護坡,平台採用混凝土澆築,平台以上採用草皮磚護砌。下游壩坡採用草皮護坡,平台採用混凝土澆築,在壩腳設貼坡排水和排水溝。溢洪道寬度均為4m,採用開敞式、鋼筋砼結構。放水底孔均採用1.5m×2.0m的鋼筋砼箱涵。

三、工程任務與規模
通過攔蓄道河上游洪水,配合別士橋閘、站的運用,將道汊河下游防洪標準提高至20~50年一遇、排澇標準提高至20年一遇,並向下游提供生態用水,改善城區水環境。

殷村水庫工程等別為V等,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築物有攔河壩、壩上溢洪道、壩內放水底孔,級別為5級。設計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200年一遇。殷村東庫死水位為29.37m、正常蓄水位為33.40m、防洪限制水位為30.00m、設計洪水位34.72m、校核洪水位35.26m,總庫容61.4萬立方米;殷村西庫死水位為26.95m、正常蓄水位為31.70m、防洪限制水位為29.00m、設計洪水位32.74m、校核洪水位33.17m,總庫容32.6萬立方米。溢洪道底高程分別為34.18m、32.35m。

四、征地及移民
土地徵用範圍包括永久征地及臨時占地兩部分。永久征地範圍主要包括壩基壓地、工程管護占地、水庫淹沒、移民建房用地以及管理區占地等部分;臨時占地主要為施工取土區占地及在永久征地範圍外的施工布置占地。

工程占地範圍共涉及西林、澄江和飛彩3個街道辦事處的3個行政村(居委會),占地面積40.78公頃,共需拆遷房屋241戶。

五、工程量及工程投資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為:土方開挖51120.0立方米;土方填築226400立方米;砂石墊層和砌石11792 立方米;砼及鋼筋砼2065 立方米;草皮護坡14803.6 ㎡;砼路面7152 ㎡。

按安徽省水利水電工程概(預)算費用計算標準及宣城市土地徵用、房屋拆遷有關規定,殷村水庫工程概算總投資為8800萬元。

六、工程效益
殷村水庫是宣城市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工程保護老城區道汊河下游的部分商貿區,防洪保護面積1.75平方公里。水庫建成後,汛期可以有效攔截敬亭山進入城區的洪水,減輕道汊河沿岸的防洪壓力,解決老城區低洼地的內澇問題;非汛期可以向下游提供生態及環境用水,同時庫區四周和水面可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環境優美的休閒場所,帶動水庫周邊城市建設項目的實施,改善環境、美化城市。

七、工程參建單位
項目法人:宣城市城市防洪工程殷村水庫建設管理處
設計單位:安慶市水利水電規劃設計院
勘測單位:宣城市水利水電建築勘測設計院
招標代理:安徽金晨水利招標有限公司
監理單位:江蘇九天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Ⅰ標(東庫):宣城市欣禹水電建築安裝有限責任公司
Ⅱ標(西庫):安徽省興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質量監督:宣城市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站

八、計畫建設工期
殷村水庫工程計畫建設工期為14個月。
附屬檔案:
道汊河小流域防洪、除澇治理方案比較
道汊河屬宛溪河支流,是宣城市主城區內的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敬亭山南麓,流經茶場南路、昭亭路、環城北路,穿越宣城市主城區,經別士橋閘或站注入宛溪河。河道全長7.6km,集水面積8.38平方公里。

一、原規劃治理情況
早在1987年,原宣州市計委以計基字(87)第40號文上報了“宣州市城市防洪工程計畫任務書”,1990年9月,原宣州市建委組建了城市防洪規劃辦公室,根據有關部門的意見、批覆,修改充實了規劃方案,原宣城行署計委以計綜字〔1992〕041號文向省計委轉報了《宣州市城市防洪工程設計任務書》,省計委以計基字〔1992〕334號批覆同意:沿宛溪河西岸興建防洪牆與敬亭圩堤防相接,一次性配套興建殷村水庫、別士橋泄洪閘和排水泵站;相應增加城東聯圩和敬亭圩的排澇能力,並加高加固敬亭圩、城東聯圩堤防。隨後,宣州市建委委託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編制完成了《宣州市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設計》,較全面和系統地提出了道汊河治理方案,即在道汊河中遊興建殷村上、下水庫,攔蓄壩上3.92平方公里的來水,兩庫總庫容80.55萬立方米,防洪庫容58.6萬立方米,壩下道汊河設計流量為12.34立方米/秒,道汊河出口別士橋閘設計流量12.34立方米/秒,別士橋泵站設計流量9.6立方米/秒,沿宛溪河城區段西岸興建2.371km的防洪牆,牆頂高程16.25m(黃海高程系)。

1993年~1994年,原宣州市建委組織實施了:新建宛溪河西岸2.371km的防洪牆,加固宛溪河東岸濟川橋~鳳凰橋460m防洪牆,在道汊河出口新建了別士橋泵站和泄水閘,泵站總裝機650kw,泄水閘設計流量12.34立方米/秒,完成工程總投資830.1萬元。由於上級補助資金較少,地方無法籌集配套資金,採取沿防洪牆開發並出售商業用房和住宅用房,解決了缺口資金問題。而一期工程中的一次性配套興建殷村水庫、城東聯圩水口村至東溪橋3.2km水陽江堤防加高加固等工程未能實施。

二、工程現狀
道汊河可分為上、中、下三段,上游自山南水庫至茶場南路長2.48km,無明顯溝渠,沿地面縱坡匯流;中游自茶場南路至昭亭路長2.47km,有明顯的山澗小溪,河道寬度1~5m;下游自昭亭路至別士橋長2.65km,河道寬窄不一,河道寬度5~20m。目前,沿河兩岸商品房林立,跨河橋涵較多,人為侵占河道、灘地現象普遍,有些房屋直接建在河道上,嚴重阻水。另外,沿河兩岸髒、亂、差現象不堪入目,工業、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建築垃圾、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淤積阻塞河道,嚴重影響河道行洪。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和規模的不斷擴大,老城區內的東頭灣大塘、宣師大塘、大壩塘等調蓄內水的塘壩相繼被開發商填占建房,道汊河的河道、灘地進一步被侵占,上游缺乏調蓄控制性工程,致使老城區存在經常性的洪澇災害。每逢暴雨,上游敬亭山來水急流直下,遇卡口阻水橋涵、房屋,淹沒其上沿河兩岸房屋,而此時的別士橋泵站只能開啟1~2台機泵,原因是洪水被阻,到不了站前。當道汊河流域遭遇長曆時降雨時,因上游缺乏攔蓄和調蓄工程,洪水全部匯集站前,而現有泵站的排澇流量僅有9.6 立方米/秒,導致澇水淹沒站房,進而淹沒沿河兩岸低洼地及江濱路、青年路等地,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環境災害。如1996年、1999年洪水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三、治理方案比較
道汊河小流域的防洪、除澇治理難度非常大,初步選擇兩個方案進行比較。

1、擬定方案
方案一:在道汊河中遊興建殷村上、下水庫,有效攔截敬亭山洪水和消減道汊河洪峰流量,按20年一遇標準對水庫下遊河道進行整治,道汊河出口維持現狀。估算總投資為8000萬元,其中:新建殷村上、下水庫2500萬元,整治河道5500萬元。

新建殷村上、下水庫:兩座水庫均為小(二)型水庫,控制面積3.92平方公里,總庫容約80.55萬立方米;壩型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分別為7.2m、9.2m。設計標準20年一遇,校核標準200年一遇。工程建設需拆遷房屋1000㎡,遷移人口38人,征地310畝。估算投資2500萬元,其中:拆遷、征地費用1500萬元。

整治道汊河:設計標準20年一遇。水庫以下~環城北路河面控制寬度10m,環城北路以下河面控制寬度25m,沿河兩岸各留10m作為防汛搶險通道或綠化帶。需拆遷房屋:商業用房348㎡,磚混2.1萬㎡,遷移人口731人,征地150畝。估算投資5500萬元,其中:拆遷、征地費用3000萬元。

方案二:不建水庫,在道汊河出口新建排澇泵站;重建別士橋泄水閘;按20年一遇標準整治拓寬河道。估算總投資1.7億元,其中:新建泵站、泄水閘4000萬元,整治河道1.3億元。

新建泵站、泄水閘:道汊河20年一遇洪峰流量約70 立方米/秒,考慮河道調蓄作用,排澇泵站總設計流量為66.8 立方米/秒,扣除現有別士橋站裝機流量9.6 立方米/秒,新建泵站設計流量為57.2 立方米/秒,需裝機4000kw。重建別士橋泄水閘,設計流量66.8 立方米/秒。採用閘站結合方式新建別士橋泵站和泄水閘,估算投資4000萬元。

河道整治:道汊河設計標準20年一遇。中游昭亭路以上河道控制寬度10m,昭亭路以下~環城北路河面控制寬度20m,環城北路以下河面控制寬度35m,沿河兩岸各留10m作為防汛搶險通道或綠化帶。需拆遷房屋:商業用房1500㎡,磚混4萬㎡,遷移人口2500人,征地302畝。估算投資1.3億元,其中:拆遷、征地費用1億元。

2、方案比較
(1)從城市規劃看 方案一符合《宣城市總體規劃》和《宣城市城市防洪規劃》。目前,《宣城市總體規劃》已通過省建設廳組織的專家評審,《宣城市城市防洪規劃》已通過省水利廳組織的專家評審。評審專家一致認為,為減輕老城區北部的內澇,並結合城區水環境建設,在道汊河中遊興建殷村兩座水庫是合適的。

(2)從工程投資看 方案一投資較省,比方案二節約投資9000萬元,方案一明顯優於方案二。但是,方案一的用地比方案二多150畝,潛在的商業開發價值估算為7500萬元。兩比,方案一仍然優於方案二。

(3)從工程實施難度看 方案一的拆遷、移民數量明顯比方案二少,方案二需要對沿河經過政府部門批准的新開發的大量商品房進行拆遷、移民,實施難度非常大。兩比,方案一優於方案二。

(4)從運行管理維修費用看 方案二泵站工程的年運行管理維護費用約30萬元,機電設備運行20年後需要更新;方案一的水庫工程的年運行管理維護費用約3萬元,正常運行30年後需要除險加固。兩比,方案一明顯優於方案二。

(5)從改善環境看 方案一提出在老城區上游新建兩座小水庫,既增加了城市的靈氣,也符合《宣城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水庫建成後,可以有效攔截敬亭山進入城區的洪水、消減道汊河洪峰流量,同時解決老城區低洼地的內澇問題,也可以減輕道汊河沿岸的防洪壓力,還能美化環境,減輕道汊河的污染程度,帶動水庫周邊及老城區的房地產開發,具有很大的潛在商業價值。兩比,方案一優於方案二。

四、結論
道汊河小流域防洪、除澇治理方案採用方案一較合理、可行,即在道汊河中遊興建殷村上、下水庫,按20年一遇標準對水庫下遊河道進行整治,道汊河出口維持現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