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薔

段薔

段薔(1934年12月—2017年11月),男,漢族,1934年12月出生,山西渾源人。新疆著名樂器研究和音樂理論家,曾任新疆藝術研究所研究員。 2017年11月2日21時26分許,段薔因突發心肌梗塞在醫院去世,享年83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段薔本名段希亮,出身於1934年,山西渾源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來到新疆,他先後在新疆軍區文工團、南疆文工團、克州黨委宣傳部、新疆藝術研究所工作。

初到新疆時,段薔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古老而悠長的新疆民歌所吸引,便開始研究民族音樂。

在一些歌舞活動中,民族樂器“艾捷克”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大眾所不了解的是,“艾捷克”能發出今天這樣美妙的樂音,是與段薔的努力創新分不開的。

在蒐集、整理散落在民間的藝術珍寶時,段薔開始研究“艾捷克”的改造。那時,除了專業的音樂知識,其它學科的知識對他而言幾乎是陌生的,在領導、同事的幫助下,段薔拜師請教,四個月後,改良後的“艾捷克”發出了美妙的聲音。

1953年,在新疆首屆文代會上,改造後的“艾捷克”成了一大亮點,由段薔記譜、編配的民間口傳心授的維吾爾木卡姆金曲《木夏吾萊克木卡姆間奏曲》呈現在觀眾面前,其美妙的音韻,將古老的民間藝術瑰寶木卡姆演繹得淋漓盡致。

“艾捷克”的改造是新疆樂器改造的一個開端,也是民族團結、多元文化融合的一個象徵。“艾捷克”改良的成功,激發了段薔對新疆民族樂器更高的熱情。他開始痴迷於新疆民間的各種形式的樂器,並全身心地收集整理,繪成圖紙,詳細記錄樂器的結構、性能、音色、材質、製作、用法等等。

做了一輩子民族樂器的守護者

段薔的學生王志清,現在兵團雜技團就職。“大腦一片空白。”得知段老師去世的訊息,王志清整理了段老師的成就,給熟識老師的朋友一一發了簡訊。

1985年年底,新疆藝術研究所成立。段薔被委以重任,擔任《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新疆卷》和《中國曲藝志·新疆卷》兩卷書主編等工作。從那時起,王志清就跟著段老師學習,他也由衷敬佩段老師。“生活上老師追求簡單,他幾乎把所有心血都花在了研究音樂上。”王志清說。

2010年,段薔花費近五十年的心血出版了數萬字的《中國·新疆民族樂器製作圖鑑》,書中收錄著新疆13個世居民族樂器,共115類、216種形制。在段薔眼中,這本書是他對新疆近現代民族樂器的“回憶錄”,書中客觀呈現了新疆民族樂器一個世紀以來的變革和改良,總結了西域各民族樂器的變異和發展,以及失傳樂器的在現。

“段老師有一肚子倒不完的學問,唐詩宋詞、四書五經,他都能倒背如流,他才華橫溢,吹拉彈唱,樣樣在行。無論在哪樣的場合,只要有他,都會給人帶去歡樂和朗朗笑聲。”在不少熟人中,這是段薔留給大家表面印象。

但在王志清眼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積累,段老師完成了8000多首新疆各民族傳唱歌曲的樂譜和樂器的原始資料收集整理,並出版了多部著作,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老師一直希望新疆民間音樂特有的韻律能夠永遠迴蕩在天山南北,他也讓已經失傳的樂器‘回來’了,我們要繼續傳承下去。”

主要成就

在新疆工作生活的60多年時間裡,段薔憑藉精通漢、英、維吾爾、柯爾克孜、哈薩克、波斯語的優勢,在民間大量收集整理音樂素材,足跡踏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遍訪新疆各族民間藝人,收集各種形制的樂器,繪製成精細的圖樣。後人可根據這些誤差不超過1毫米的圖紙,將那些遺落在史海的民間樂器復原。

他還著有《新疆民歌分類法》、《中國·新疆民族樂器圖鑑》、《柯爾克孜民歌716首》等著作,創作已失傳千年的中國大曲《伊州摘遍》,他成功設計改革了民族樂器“艾捷克”,新疆民族樂團延用至今,他成功設計製作了盛唐時期流傳現已失傳千年的樂器“箜篌”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