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段木栽培方式 :選取適合銀耳生長的樹木,鋸成短段,鑽孔,點入菌種,讓銀耳在段木上自然長成。一年一季,產量稀少。
這種栽培方式,對樹種有要求,一般以材質疏鬆,邊材發達,樹皮厚度適中又不易脫落的樹種為佳。目前各地套用較多的主要樹種有油桐、楓楊、楓香、烏桕、杜英、相思樹、猴耳環、鹽夫木、青剛櫟、米櫧、桃樹、懸鈴木、檸檬桉、木麻黃等。松、杉、柏、樟等樹種,因含有芳香油、樹脂等殺菌物質,不宜採用。
這種栽培方式對生長環境也有要求,必須是能適合銀耳自然生長的天然環境,如四川通江作為段木銀耳發源地,擁有流傳百年的段木種植技術,以生長滿7年的青岡樹作為銀耳生長的基質,被稱為“銀耳之鄉”。通江銀耳更是國家級地理標誌產品。
2 、段木銀耳種植流程 :
砍山:選擇晴天砍伐生長滿7年的優質青岡木,倒橫山崗,剔去枝椏。
鍘棒:將砍好的青岡樹鋸成1米左右木段,術語為“耳棒”。
架曬:將耳棒呈井字形排放,架曬半月左右,保留段木適當水分。
打孔:在完成架曬的耳棒上按標準規格鑽孔。
點種:精選優質銀耳菌种放入菌孔,適度敲緊。
發菌:將點種後的耳棒,置於潔淨地面,有序排列,以茅草和透氣保溫材料覆蓋,讓菌絲生長。
排堂:當銀耳子實體開始長出,即可準備排堂。將已開始出耳的耳棒,移入耳堂,碼放好。
采耳:銀耳耳片完全散開、無硬心時,即可採摘,剪去耳蒂,山泉淘洗。
3 、段木銀耳的歷史:
在有人工培育技術之前,銀耳(也稱白木耳或白耳)常伴隨黑木耳野生於腐木之上。
段木銀耳栽培與黑木耳同源。通江人段木栽培 黑木耳歷史久遠已無從考證,據青峪口碑記可知,至少在清同治四年(1865年)已有大規模人工種耳的記載,銀耳常常會伴隨黑木耳而生,且數量逐年增多,尤以陳河鄉霧露溪畔的銀耳生長量大,後來被當地耳農發現其清潤口感和滋補的營養價值,便開始有意識栽培銀耳,據民國《續修通江縣誌稿》記載,當地的人工培育銀耳成功,是在清朝光緒六七年間(1880年-1881年)。借鑑了段木栽培木耳的方法。
七十年代,人工溫室栽培銀耳技術開始普及,用其他農副產品代替傳統段木作為銀耳生長的基質,用這種方式培育出來的銀耳稱為代料銀耳。
而段木銀耳在傳播過程中被很多人誤解為生長在椴樹上的銀耳,所以將“段”寫為“椴”,實則是誤寫 。
4 、如何鑑別優質段木銀耳 :
氣香:散發自然木質清香。
色純:色澤純淨有光澤,晶瑩通透。
形美:自然生長形似各異,耳片蓬鬆無耳蒂。
味正:口感粘糯,自然清香,回味甘甜,營養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