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7FS

從外形上看,殲-7FS與原有殲-7系列戰鬥機的最大區別是,改變了原機頭進氣方式,即演變為下頜式進氣,這種進氣方式與美國的A-7“海盜”攻擊機類似。 它還具有上視、下視能力,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能引導中距空空飛彈同時攻擊其中的2個目標,這賦予了殲-7FS視距外空戰能力。 推力進一步增加到78千牛(約8000千克),這使得殲-7FS的機動能力較原殲-7系列戰鬥機有了大幅提高。

1998年6月8日,由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等9家單位合作研製的殲七FS首飛成功,試飛員為錢學林。該型飛機將主要用於關鍵技術的驗證飛行。從外形上看,殲-7FS與原有殲-7系列戰鬥機的最大區別是,改變了原機頭進氣方式,即演變為下頜式進氣,這種進氣方式與美國的A-7“海盜”攻擊機類似。這種改進有兩個優點:首先增加了機鼻的容積,便於安裝大功率的機載雷達;其次,提高了大仰角飛行時的進氣效率,從而使飛機的姿態機動能力增強。
原來的殲-7系列戰鬥機的機載雷達只能裝在直徑狹小的進氣口整流錐內,雷達掃描天線的大小受到嚴格限制(若太大會造成進氣量減小,無法滿足發動機的正常工作要求),所以僅裝備小功率的測距雷達,如GEC-馬可尼公司的“空中巡邏兵”226型火控雷達。它的作用距離基本在20千米左右,而且只能跟蹤/攻擊單一目標,無法賦予戰鬥機進行視距外空戰能力,從而影響作戰效能的發揮。殲-7FS通過上述巧妙改進之後,雷達艙允許裝置的雷達掃描天線直徑超過了600毫米。完全可以選用類似於俄羅斯“甲蟲”系列的先進火控雷達作為標準裝備。“甲蟲”雷達為多功能脈衝都卜勒雷達,可以制導多種飛彈,其對雷達反射截面為3平方米的目標的搜尋/跟蹤距離,前半球超過70千米,後半球為40千米。它還具有上視、下視能力,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能引導中距空空飛彈同時攻擊其中的2個目標,這賦予了殲-7FS視距外空戰能力。 此外,為了進一步改善動力性能,殲-7FS換裝了渦噴-13FII型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是黎陽發動機公司在原殲-8II型戰鬥機上裝載的渦噴-13型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適應性改進的雙轉子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進一步增加到78千牛(約8000千克),這使得殲-7FS的機動能力較原殲-7系列戰鬥機有了大幅提高。如最大爬升率從139米/秒增加到199.8米/秒;在5000米高度,從0.6馬赫加速到1馬赫的時間由35秒減少到28.7秒;起飛滑跑距離也縮短了200米等等。 殲-7FS還將逐步改善其機載電子設備,計畫更換雷達冷卻系統、電路系統、飛行參數記錄系統、武器管理系統、GPS導航系統和多功能座艙顯示器。並準備將機翼修改為與殲-7MG相同的“雙三角翼”,以進一步提高其近距格鬥時的機敏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