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芪補血烏雞腿湯

歸芪補血烏雞腿湯

歸芪補血烏雞腿湯,主要食材有當歸片、黃芪、烏雞腿 ,製作簡單易學,操作方便,口感舒適。

特別提示

因為黃芪是補氣的藥,當歸是補血的藥,所以氣血兩虛的病人喝這道湯最為合適,像大病初癒或者產婦或者失血的病人都可以食用。但如果有內熱比較盛的人就不適合喝這道湯。

燉湯原料

當歸片、黃芪、烏雞腿

調料

黃芪知識介紹:

黃芪別名:王孫、黃耆、戴糝、戴椹、獨椹、蜀脂、百本、百藥綿羊肉、綿黃耆、綿耆、綿芪、箭芪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等的根。蒙古黃芪為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溝旁或疏林下,分布於東北、華北及新疆、本期等地,在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有栽培;膜莢黃芪生於向陽山坡或灌邊緣,或見於河邊沙質地。播種後1至7年採收,氣溫高、土質較差的地區生長1至2年即可採收。於9至11月或春季冬芽萌動前採挖,深刨以防折斷根,切下蘆頭,抖淨泥土,曬至半乾,堆積1至2日再曬,直至曬乾為止,剪去側根及鬚根,紮成小捆。
1. 內蒙古黃芪根呈圓柱形,上粗下細,少有分枝,長20至60厘米,直徑1至3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有明顯的皺紋及橫切長皮孔。質硬而韌,斷面纖維狀,略帶粉性。氣特異,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氣。
2. 膜莢黃芪根與蒙古黃芪的根相似。以條粗長、皺紋少、質堅而綿、斷面色黃白、粉性足、味甜者為佳。

黃芪適合人群:

表實邪盛、濕阻氣滯、腸胃積滯、陰虛陽亢、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者,均禁服。

黃芪食療作用: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入氣分,可升可降;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行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效;具有內傷勞倦,神疲乏力,脾虛泄瀉,肺虛喘嗽,胃虛下垂,久泄脫肛,陰挺,帶下,吐血,便血,崩漏 ,表虛自汗,盜汗,水腫,血蓋,癰疽難潰或潰久不斂。

黃芪食物相剋:

黃芪白鮮皮,反藜蘆,畏五靈脂、防風。

黃芪做法指導:

1. 補氣昇陽宜炙用;益衛固表、行水消腫、托毒生肌宜生用。
2. 氣虛體弱,倦怠乏力,食少懶言者,宜與人參或黨參相須為用。
3. 若脾虛食少,便溏或泄瀉者,可與白茯苓、薏苡仁同用。
4. 體弱表虛,肌表不固之自汗,及虛人易感風邪者,宜與防風、白朮同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