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術語]

歸國,是哈薩克斯坦當局的官方術語,指哈薩克獨立後官方號召世界各地哈薩克族回到他們的歷史祖國。 通常來自鄰國(中國,蒙古國,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還有少數居住哈薩克民族國家:伊朗(伊朗哈薩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政府傾向於把歸國哈薩克安置在北方俄羅斯人占多數的州,並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好處。

詞語

讀音

【詞目】歸國

【拼音】guī guó

解釋

基本解釋

[return to one's country;depart for home] 返回祖國

歸國觀光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誰想戎主把殺幽王一件,自以為不世之功,人馬盤踞京城,終日飲酒作樂,絕無還軍歸國之意。”

漢譯英

1. to return to one's country

電影

基本資料

電影名稱: 歸國 全集
電影類型: 其它片
電影片區: 日韓
主要演員: 小栗旬 堀北真希 向井理
語言字幕: 日語發音 中文字幕

生瀨勝久八千草薫

影片簡介

繁忙了一天,終於又回復靜寂的東京站的月台。有一輛沒有出現在列車運行表中的軍用列車靜靜地停靠下來。車上坐著的是在60年前的戰爭中於南部洋面全滅,並一直沉睡在海底的英靈們。他們的目的是目睹變得和平的故國。和,將國家的現狀傳達給那還浮游于海面上的眾多亡魂。多年來一直夢想著的歸國,在為了國家獻出自己生命的他們眼中,到底看到了怎樣的日本...

詩歌

詩歌原文

歸國

我把我的命運交付與行舟,

它航行得多么緩慢!

我的心渴望著海岸,

但遲遲找不到港口!

敬愛的法蘭西!

溫柔的國土!

多少次我以為你就在我的眼前。

但願一陣疾風

把我們立刻

送到我願老死於此的神聖的邊岸。

水手終於叫喊道:

“陸地!陸地!那邊,你們看!”

呀!我的苦痛都已忘記。

祖國,我向你敬禮!(三次)

是的,那是法蘭西的海岸;

是的,那是港口,廣闊而又安全,

它離田野不遠,而我就在這田野中

幽暗的茅屋裡度過我的童年。

敬愛的法蘭西!

溫柔的國土!

二十年後我終於又看見你;

看見我的

村子的那一片平原,

看見我們屋頂上的炊煙。

我的心多么傷感!

那邊,是我初戀的所在地;

那邊,母親總在盼我歸來。

祖國,我向你敬禮!

離開故鄉時我還年輕,

心情也不安定,

因此我漂泊在海上,

那裡有微笑的旭日,照耀著最富饒的地方。

敬愛的法蘭西!

溫柔的國土!

上帝為你帶來使這些地方肥沃的炎熱。

在這些地方,

終年輝煌,燦爛,

到處是果實與花朵,花朵與果實。

但在這些地方,我憔悴的青春

夢想著更親切的土地;

在這些地方,我懷念我們的冬季。

祖國,我向你敬禮!

我本可以在那裡成家,

我也有發財的機緣。

在熱血四濺的天底下,

愛情也順從我的心愿。

敬愛的法蘭西!

溫柔的國土!

我拋棄了多少歡樂來和你相見!

我雖然青春已過,

也沒有財富,

不會有人來愛我,

但是草地上的柔情蜜意,

到現在我還能記憶;

這是照耀著我暮年的太陽。

祖國,我向你敬禮!

我在未開化的民族中落戶,

他們要我代為執政,

我保護了他們的土地,

擊退無數的敵人。

敬愛的法蘭西!

溫柔的國土!

那時候我們正為你的田地被侵占而呻吟。①

權力與光榮,

勝利的呼聲,

都不能阻塞祖國召喚我的聲音。

我的心要我拋棄一切:

我回來了,窮而堅貞。

鋤頭在那兒等著我去。

祖國,我向你敬禮!

船兒終於開進港口了,

在狂熱的歡樂聲里,

船上的人們都在忙亂,

我們很快靠了岸。

敬愛的法蘭西!

溫柔的國土!

讓你的兒女都能這樣和你相見!

我回來了,

我在岸上感謝,

跪著感謝上天。

親愛的國土,我擁抱你!

漂泊者多么受苦,上帝!

我,從此我死也瞑目。

祖國,我向你敬禮!(三次)

① 當時,法國經常遭到歐洲其他國家的武裝侵犯。

(沈寶基 譯)

……像神聖的誓言,

我要把對祖國的祝福帶到棺材裡去,

唉,不知別人能否像我一樣愛你?

在不會讀書的幼年我就歌頌你,

如今在死神來到之前,

我用最後的氣力唱起你的讚美詩,

……親愛的法蘭西!

——《饒恕我》

詩歌賞析

這是貝朗瑞在臨死前不久所寫的詩句。的確,他的一生貫穿著愛國主義的熱忱,他始終把祖國當作自己“親愛的母親”。

這首《歸國》,雖不是寫詩人親身的經歷,卻反映了他真誠的感情。它假借一個海外遊子,漂泊二十年後,重新踏上祖國海岸時的激動心情,寄託自己對祖國的無限深情。雖然,在富饒的異鄉,他有“發財的機緣”,有“順心的愛情”,有“權力和光榮”,但他念念不忘的是祖國的田野,故鄉的茅屋和盼他歸來的母親。為了回到“親愛的國土”,他寧肯沒有財富,失去青春和愛情,“窮而堅貞”地勞動謀生,“我的心要拋棄一切”。這是何等i 深摯的愛國熱情!詩中,“敬愛的法蘭西”,“溫柔的國土”,“祖國,我向你敬禮”反覆出現,雖是根據樂曲的需要,但也是詩人衷心的流露,更加重了感情的分量。

貝朗瑞詩里很少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說教,他善於通過具體的典型形象和生活事件,來表情達理,往往把敘事、議論、抒情融合一體,生動、活潑,雅俗共賞。從這首詩可以窺其一斑。

作者簡介

皮埃爾—讓·德·貝朗瑞(Pierre-Jean de Beranger,1780-1857),法國19世紀上半葉優秀的人民歌手。他出身於平民家庭,從小當過學徒、工人、小職員等,同下層人民有著密切的聯繫。他一生熱愛民間歌謠,並全力從事歌謠創作。青年時代曾組織過“玩世者修道院”的歌社。1813年,他的《意弗托國王》以歌謠形式諷諫拿破崙,引起巨大轟動,廣為流傳,貝朗瑞因此一舉成名。 內容來自dedecms

貝朗瑞一生跨越了法國的第一帝國、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三個歷史時期,在動盪的社會政治鬥爭中,他以歌謠作武器向封建勢力的黑暗統治發起進攻,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他的詩同現實生活結合密切,政治色彩十分鮮明。他描寫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幽默風趣,風 :格明朗清新,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革命導師克思、恩格斯、列寧都很喜愛他的作品。馬克思稱他為“不朽的詩人”、“偉大的人物”。別林斯基稱讚他是“法國詩壇之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