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型
雜文隨筆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看似龐雜,但大體說來,還是三方面的“人與事”。 首先,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人與事”。 中國近代史以鴉片戰爭為開端,從某種程度上說,楊芳傳統的“糞桶戰法”和林則徐突破傳統的“師夷長技以制夷”,隱喻了以後貫穿中國近代史的兩種救國途徑間的“緊張”。 鴉片戰爭爆發後,清軍連吃敗仗,朝廷忙將赫赫有名的猛將、果勇侯楊芳調到廣東前線禦敵。面對英軍的船堅炮利,楊芳在廣州城廣搜馬桶,尤其是婦女的經期用品,作為克敵制勝的“法寶”,因此留下“糞桶尚言施妙計,穢聲長播粵城中”之譏。 其實,以馬桶,尤其是婦女所用溺器、經血布等“穢物”作為破敵法寶,並非楊芳的發明,而是頗有些年頭的傳統。遠的不說,稍前的乾隆年間,山東白蓮教王倫起事,圍攻臨清城,守城官軍就將雞血、糞汁灑在城上,並找來一些妓女赤身裸體站在城上,以陰門向敵,以破敵陣。稍後的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守城時也曾將女性擄去,脫褲站在城牆上作為守城之法。由此看來,楊芳還真算“文明”了,因為他並未如“傳統”那樣直接以女性下體面對敵陣。 所以,楊芳此舉只是當時國人習以為常的“常識”,實不應對其大加嘲笑。不過,唯其如此,林則徐大膽突破傳統“常識”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就更令人欽佩。因為,此舉當時不僅應者寥寥,而且林則徐還因此被批為“潰夷夏之防”、“以夷變夏”。就是說,破壞了“狄夷”與“華夏”間的“文化防線”,使“華夏”被“夷化”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中國近代化“開篇”的遭遇,預示著中國近代化進程的艱難曲折,主張“師夷長技”者,以後一直受此嚴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