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文學與文學的歷史

重返歷史的勇氣與“陽謀”——“文學革命”的誕生方式和邏輯圖景一“文學革命”:近代意識的邏輯發展二“文學革命”的誕生方式與發生學意義三“文學革命”的展示模式和邏輯圖景第三章 有形的歷史與無形的現實——五四文學傳統的內質與張力一文學變革的內力與外力二五四文學傳統的生成與延展三共時性與歷時性:五四文學傳統再認識第四章 “別求新聲於異邦”——中俄文學關係的發生學意義一“拿來主義”與“他者”視野:難堪的文學新現實二從歐美到蘇俄:遊動的文學熱情三文學與革命:蘇俄方式的邏輯模式和範本意義四俄國文學:“建設”新文學的範本第五章

內容介紹

《歷史的文學與文學的歷史:五四文學傳統與俄羅斯文學》講述中國新文學是在某種非文學的狀態下,在傳統意識已被阻隔、外來思潮勢不可擋的艱難局面下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其中外國文學的刺激和影響伴隨其全過程,新文學接受外來影響的流程也經歷了由歐美文學向俄蘇文學的轉移,並逐漸形成一種方向性變化。研究這種變化的邏輯起點與終點,廓清這種影響和接受的效果歷史,重視和重估其文學史意義,從而為重寫文學史,為中國文學的當下發展和未來圖景提供有意義、有價值的思路,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和比較文學研究的重要任務。

作者介紹

趙明,1963年生,寧夏海原人,1984年畢業於寧夏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世界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外國文學及中外文學關係的教學與研究。著有《人類重要文學命題》(合著),曾在《外國文學評論》、《俄羅斯丈藝》、《學術交流》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曾獲寧夏第七屆、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寧夏第五屆文學藝術獎“文學評論”一等獎,第二屆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優秀論文獎。寧夏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會理事。

作品目錄

緒論 文學的民族接受與中國新文學的“他者”視野
第一章 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五四新文學的“前夜”背景
一 華夏文明與“長城”心態
二 內憂與外患:近代中國的危機形態與應變方式
三 近代文學的生長環境與“他者”視野
第二章 重返歷史的勇氣與“陽謀”
——“文學革命”的誕生方式和邏輯圖景
一 “文學革命”:近代意識的邏輯發展
二 “文學革命”的誕生方式與發生學意義
三 “文學革命”的展示模式和邏輯圖景
第三章 有形的歷史與無形的現實
——五四文學傳統的內質與張力
一 文學變革的內力與外力
二 五四文學傳統的生成與延展
三 共時性與歷時性:五四文學傳統再認識
第四章 “別求新聲於異邦”
——中俄文學關係的發生學意義
一 “拿來主義”與“他者”視野:難堪的文學新現實
二 從歐美到蘇俄:遊動的文學熱情
三 文學與革命:蘇俄方式的邏輯模式和範本意義
四 俄國文學:“建設”新文學的範本
第五章 貓爪子底下唱歌的夜鶯
——歷史夾縫中的五四小說家與俄國文學
一 歷史願望、文學審美與小說功能
二 “問題小說”里的問題和模式
三 鄉土與寫實:亦步亦趨的小說實踐
四 浪漫與抒情:小說里的人生模式和情感方式
五 魯迅:超越啟蒙的生命體驗與孤獨的文學之路
第六章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
——中俄文學關係的影響範式與接受模式
一 托爾斯泰:傳統良知、道德楷模與文學籲求
二 屠格涅夫:個體情懷、使命意識與抒情模式
三 契訶夫:功利與審美的雙重效用
四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肢解、難排斥的文學巨人
五 高爾基:鏡子裡的自畫像
結語 歷史的終結與文學的起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