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縣第一中學

武義一中自1938年創建以來,已走過了六十多個春秋。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六十多年前,武義的先輩們深感因戰亂學生遠道就學不便,貧寒子弟升學困難,鄉鎮學校師資匱乏,於是籌資借舍創辦了武義縣縣立戰時國中學生補習學校,學校以孔廟的明倫堂、博文齋、約禮齋為校址,這是武義歷史上第一所普通中學,也是浙江省武義第一中學的前身。

基本信息

簡介

1958年4月,第一初級中學與由湯恩伯、蔣卓南、邵鴻書等人捐物籌資創辦的私立明招初級中學(第二初級中學)合併,學校改校名為浙江省武義中學,開辦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校址設在孔廟和城隍廟。1961年10月,學校改校名為浙江省武義第一中學。1971年3月,壺山鎮第一工農“五七”學校與縣“五七”中學合併,學校改校名為浙江省武義縣“五七”中學。1972年5月,復校名為浙江省武義第一中學,一直延續至今。1998年12月學校遷入新校園。

成績

六十多年來,學校經歷了解放前後兩期歷史風雲和教育事業曲折發展的風風雨雨,八遷校址,十三易名,歷盡艱辛,艱苦創業,終於發展成為省一級重點中學。武義一中的一批批老師,不思名利,臥薪嘗膽,辛勤耕耘,讓歲月染白了鬢髮,把美好的青春留在武義一中校園,春絲吐盡,蠟炬成灰,終於換來了教育教學的累累碩果,培養了兩萬餘名畢業生。如今,武義一中的知名校友遍及五湖四海,世界各地。如被英國皇家學會聘為正式會員、被載入《新中國科技精英譜》的昆蟲學教授湯祊徳;任中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全國高校文改學會理事的傅國通教授;曾應邀訪問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及日本早稻田大學作學術演講、被列入文化部系統有傑出貢獻者名單之中的美術家湯池教授;曾赴蘇聯國立莫斯科大學學習、承擔國家高科技研究項目,有50多篇學術論文被邀入選《中華科技之光(英才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徐長法教授;國家高級美術師潘景友等等校友,名聲顯赫,成績輝煌。社會上廣泛稱讚“武義一中是人才航母”。

設施

看今朝,春光無限好。新校園坐落在被譽為“螢石之鄉、溫泉之城”的浙江省武義縣城,學校是按照國家“建設一批具有實驗性、示範性、高質量、有特色的國家重點中學”的要求建成的現代化、規範化的新型校園。占地180畝,第一期工程遷建100畝已完成,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包括教學樓、辦公樓、科技館、圖書館、食堂、學生公寓等建築群體,並有400m跑道標準運動場。配有電腦房、語音室、多功能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第二期擴建80畝,已建成第二幢教學樓、第三幢學生公寓,不久將建成科技大樓、體育館、藝術樓、教學樓等。校園北依巍巍之壺山,南傍滔滔之熟水,環境幽雅、空氣清新、綠草如茵、鳥語花香,是進德修業、讀書成才的溫馨搖籃。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38個班級,學生1880多名,教職工151人,專任教師135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7人,一級教師53人。九十年代以來,教師中有95人(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