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龍華寺

武漢龍華寺

武漢龍華寺是華中地區的佛教名剎,始建於明成化二年(1466年)。當時,明朝太監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開出一方淨土,御賜匾額龍華寺。《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丫姑爺乘龍充快婿 知客僧拉馬認乾娘》中這樣描述龍華寺:且說這武昌省城有名是一座龍華寺。這龍華寺坐落在賓陽門內,乃是個極大叢林,聽說亦有千幾百年的香火了。如今,龍華寺依然挺立在武昌蛇山之顛,是一座尼姑廟,不少的佛教女信眾在這裡潛心修煉。同時,龍華寺也是武漢著名的景點之一。

基本信息

武昌名剎龍華寺

龍華寺全貌 龍華寺全貌

隨著蛇山“顯山透綠”工程加速,一座有著540多年歷史的寺院——龍華寺重新“露臉”。曾長期隱沒在大量商業建築背後的龍華寺,如今市民若從閱馬場走過,都能看到這座寺院顯眼的大雄寶殿。

修行女 修行女

寺院的智宏法師介紹,龍華寺始建於明成化二年。文革期間,寺廟大部分建築和碑文被毀,文物四處散失,僅留石碑若干。

有著540餘年歷史的龍華寺昔日頗為有名。清朝的《儒林外史》曾這樣描述——“武昌有名的是一座龍華寺。龍華寺坐落在賓陽門內,乃是個極大的叢林。聽說有千幾百年的香火了……”民國九年,佛教近代著名高僧太虛大師的自傳里寫道:“民九三四月間,武昌與廣州都來請我前往講經。武昌已由隱塵、元白邀李馥庭等百餘人發起為擴大的公開講演,為我設榻龍華寺,即借龍華寺佛殿為講堂,可容聽眾三四百人,派陳性白到杭迎接。……我則與性白同赴武昌,亦在龍華寺講起信論。”據《民國佛教年紀》中記載:“民國八年,五月、太虛講起信論於武昌龍華寺,印行起信論別說。”

2011年,武漢市重新對龍華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全面恢復了寺院當年的面貌。

540多年來香火不斷

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朝太監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開出一方淨土,御賜匾額龍華寺。

山門 山門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寺院擴建。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寺院進一步擴建。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該寺有佛殿五座,觀音殿、天王殿、山門各三座,鐘樓一座,東西廊舍48間,總共有264楹。

清順治、光緒年間又數次重修該寺,使其成為武昌城內大型寺院之一。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晚清名著《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丫姑爺乘龍充快婿 知客僧拉馬認乾娘》中這樣描述龍華寺:且說這武昌省城有名是一座龍華寺。這龍華寺坐落在賓陽門內,乃是個極大叢林,聽說亦有千幾百年的香火了。寺里居中一座“大雄寶殿”,供的是釋迦牟尼。此外觀音殿、羅漢堂、齋堂、客堂、禪堂、僧房,曲曲灣灣,已經不在少處。另外還有精室,專備接待女客。因為龍華寺是武昌名勝所在,所以合城文武官員,空閒時候都走來隨喜隨喜,就是過往的洲客亦都有慕名來的。

民國八年(1919年),民國八年,五月、太虛講起信論於武昌龍華寺,印行起信論別說。”

1954年,武昌尼眾回響政府號召,開展生產自救。

出家人 出家人

1958年,龍華寺的大和尚將此廟舍給72座小廟集中而來的172位比丘尼。白天在外生產,晚上回寺過宗教生活。後寺院房舍、土地屢遭侵占。

“文革”期間(1966——1976年),龍華寺遭到巨大破壞,僅存一座150平方米的大雄寶殿和兩塊殘破的明、清石碑。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宗教政策,龍華寺收回被占房產和土地,當時房屋土地面積仍是6000多平米,居住尼眾一百多人。

龍華寺附近景點 龍華寺附近景點

1994年,龍華寺的寺院重新建設,部分建築設施得以恢復,但是整體規模很小。

2008年初,在武昌“兩軸五片築名城”的規劃中提出,要營造蛇山自然生態板塊“尋幽訪綠、層樓疊嶂”的意境,重點修復自然山體、恢復山林植被,營造自然生態、最佳化觀賞游線,建設野趣盎然、人文薈萃的城市森林,保留龍華寺寺廟功能,營造“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2011年,武漢市重新對龍華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全面恢復了寺院當年的面貌。

交通

522、519路到龍華寺站下

遊記

長春觀白貓聽經圖 長春觀白貓聽經圖

一時興起去了龍華寺,如果沒有4月27日中午1時龍華大廈的轟然傾倒(爆破),也許它將在林立的水泥高樓中銷聲匿跡……,狹小的寺院內僅存的大雄寶殿也是修葺不久,跟史料記載的盛世繁華大相逕庭:始建於明成化二年(1466年)的龍華寺,由明朝太監王定因母病創建,一度是武漢最大的寺院。《儒林外史》曾這樣描述:“武昌有名的是一座龍華寺。坐落在賓陽門內,乃是個極大的叢林,聽說亦有千幾百年的香火了。寺里居中一座“大雄寶殿”,供的是釋迦牟尼。此外觀音殿、羅漢堂、齋堂、客堂、禪堂、僧房,曲曲灣灣,已經不在少處。另外還有精室,專備接待女客。合城文武官員,空閒時候都走來隨喜隨喜,就是過往的洲客亦都有慕名來的,香火旺盛……”

圖中箭頭指處即白貓石 圖中箭頭指處即白貓石

在我的記憶里,不知哪本書里好像曾經介紹過,武昌大東門外長春觀內有“白貓聽經”一景,說的是在長春觀一台階上,一隻白貓常臥在此處聽道人誦經,天長日久,白貓的身影竟影印在了石階上,灑水則鬚毛俱現。當時想,這可能只是一個故事,縱有此事,歲月滄桑,又經文革磨難,現在也不一定會再有此景了。然而此想法大謬--“白貓聽經”今仍尚在。年初,因見長春觀大興土木,故邀友前往一游,進去一看果然大有變化,道觀面積不但有所擴展,而且還新建了許多亭廊樓閣。當行至太清殿時,不經意地向台階上看去,不禁一驚,大殿前西側第四級石階上,由一白色線條構成的畫面不就是白貓聽經嗎?緊步上前察看,果然不錯,在一塊被踏磨得溜光的青石台階上,白色石紋構成了一幅臥貓圖:整個貓長約30公分,其貓頭左側平視,安然而臥,頭、耳、前胸及尾部皆由白色石紋自然形成,背及臀部似為人為添刻的線條。找來清水洗之,畫面並無多大變化,但整個畫面不敢說是惟妙惟肖,倒也有七分相似。身旁幾遊客也皆稱奇(因至少是清代遺物)。又找來導遊及觀中長者詢問,竟然都不知其中典故。可惜此景竟被埋沒。事後。在余開來先生的《武漢名勝散記·福天洞地長春觀》中查到:“清人齊學裘在《見聞偶筆》中記下了趣聞一則:‘湖北省城東門外,長春觀大殿階前青石內,有貓宛然如生,水澆石面,則鬚毛畢現,相傳貓聽經入神而化。’”無獨有偶的是,後來在查閱同治八年的《江夏縣誌》時竟又發現記有:“貓石,在龍華寺大雄寶殿月台石級上,脫形處高分許,及觀先灑以水,毛爪相生,宛然靈物。”起初懷疑是不是寫錯了地方,將“長春觀”寫成了“龍華寺”?但此“貓”與長春觀不同的是,高出階面“分許”(長春觀是青石磨光台階,估計龍華寺很可能是麻石鑿刻的台階,因階面不平而偶似貓形)。若果真如此,在不足一里遠的一觀一寺內各有一貓石,這倒真是奇事了。龍華寺始建於明成化年間,歷史上雖屢有興廢,但文革時還在,如今該寺僅有的一座大雄寶殿,還是1996年建成的(殿額為昌明法師所題)。殿前的台階現為水泥砌築,當年石階早已不知去向,問及貓石之事,也盡說不知。我曾將一幅龍華寺圖,和抄錄的龍華寺貓石舊志片段交給寺中一老尼龍華寺為一尼庵,請她畄意貓石的下落,還曾去問過幾次,但無結果。後來終於聽到一位蛇山騮鳥的老人講:在首義公園西側的小花房處,當年龍華寺的碑帽還在,可能還會有龍華寺的遺物。這不由使我想起那裡原先還有幾門古炮,而且確實有一個青石雕龍碑帽。抱著一線希望,待我一番找尋後,自是無功而返。近期,隨著蛇山透綠工程的進行,龍華寺周邊的建築物正在拆除,據說龍華寺還將修復,如果能找回當年的遺物予以復建(或重新複製),則定會提升龍華寺的名氣。而長春觀也應增加對“白貓聽經”的彰顯,如在觀內導遊圖上予以標示,或加設小護欄提醒式地予以“保護”。使相鄰的一寺一觀兩貓石相影成趣。舉手之勞,這對增加旅遊者的興致,提高武漢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將會大有裨益。

說明:報載龍華寺始建於成化二年,志載為“成化十年賜此額”,今寺內弘治十五年石碑記為“始於成化十三年”,(兩者相距21年);報載新建於1994年,寺內香爐銘文為1995年,而昌明法師提額為“丙子年二月十九”(公曆為1996年4月6日)。故本文取:始建於成化年間,新建成於1996年。另,查知龍華寺有“兔兒石”、“貓兒石”然不詳。因此請網友畄意,如知貓石、碑帽等龍華寺遺物,盡可告知該寺。

不知碑帽是被有關方靣轉移,還是被人“收藏”。長春觀外原也有一碑,昨日去拍照,但已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