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研究所

武漢病毒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座始建於1956年,是專業從事病毒學基礎研究及相關技術創新的綜合性研究機構,2014年8月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伊波拉病毒疫情防控專題研討會”,並相關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部署。

簡介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座落於武漢市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始建於1956年,是專業從事病毒學基礎研究及相關技術創新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組織目標

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病毒研究所
武漢病毒研究所將秉承“求真務實、團結協作、勇於創新、追求卓越”的所風,在寧靜、優美、和諧的科研環境中創造祖國科技事業的輝煌,努力為中國病毒學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武漢病毒研究所的使命定位是針對人口健康、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國家與公共安全的戰略需求,依託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團簇平台,重點開展病毒學、農業與環境微生物學及新興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著力突破重大傳染病預防與控制、農業環境安全的前沿科學問題,顯著提升在病毒性傳染病的診斷、疫苗、藥物以及農業微生物製劑等方面的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和技術轉化能力,全面提升應對新發和突發傳染病應急反應能力,為我國普惠健康保障體系、生態高值農業和生物產業體系、國家與公共安全體系的建設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貢獻。

按照“四個一流”的要求,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病毒學研究、人才培養和高技術產業研發基地,實現研究所科技創新的整體跨越,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綜合性病毒學研究機構。

組織機構

科研布局上設有分子病毒學研究室、分析生物技術研究室、套用與環境微生物研究中心、中國病毒資源與信息中心和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共設有34個研究學科組。

擁有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武漢大學共建)、中-荷-法無脊椎動物病毒學聯合開放實驗室、HIV初篩實驗室、中科院農業環境微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病毒疾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病毒資源科學資料庫等研究技術平台。科技支撐中心由大型設備分析測試中心、單抗實驗室、實驗動物中心、《中國病毒學》編輯部、網路信息中心組成。管理系統設定綜合辦公室、組織人事處、科研計畫處、財務處和研究生處等五個職能部門。

“中國病毒資源與信息中心”擁有亞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庫,保藏有各類病毒1300餘株。創建了具有現代化展示手段的我國唯一的“中國病毒標本館”,集學科性、特色性和科普性於一體,是第一批“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範基地”。

人員結構

武漢病毒所現有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1個,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2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2個碩士授予點,擁有在讀研究生253人,其中博士生124人,碩士生129人。

主辦的《中國病毒學》是中國生物學醫學核心期刊和病毒學權威刊物,長期被美國BA、CA等國內外文摘刊物和資料庫收錄。

武漢病毒研究所擁有一支以中青年為主體的高水平研究隊伍。現有在職職工266人,其中科研崗位189人,擁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科研人員的比例達到81%。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1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跨世紀百千萬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3人。一批德才兼備的學科帶頭人脫穎而出,在國際學術舞台嶄露頭角。

應對伊波拉

2014年8月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伊波拉病毒疫情防控專題研討會”。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主持會議,對相關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部署。中科院副秘書長吳建國和武漢分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重大任務局、前沿科學與教育局、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中科院召開本次研討會,旨在針對近期伊波拉病毒加速蔓延趨勢,發揮中科院長期科研積累和近年來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研究方面的研究基礎,對我國伊波拉病毒疫情防控研究提出思考和工作部署建議,同時加強中科院相關研究部署,為科學研究指導伊波拉病毒疫情防控做出應有貢獻。

研討會上,中科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重點介紹了中科院病毒防範和控制工作的進展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高福重點介紹了當前伊波拉病毒傳播特點和蔓延趨勢,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議。與會人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重點圍繞對近期伊波拉病毒疫情發生趨勢的科學分析、當前科技攻關所應採取的措施和重要工作部署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就伊波拉病毒的生物學基礎、疫源監測、治療手段、防控途徑、疫苗及藥物研發等方面介紹了相關科研院所前期研究工作進展,形成了進一步加強伊波拉病毒防控研究的共識和建議,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