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影片製片人不是電影家,而是魔術家朱連奎。朱連奎以精湛技藝,先後在美、法、德、英等國演出,影響頗大。當時歐美各國正在蓬勃興起的電影事業,使朱連奎大開眼界。他購回一套電影攝製設備回國。
朱連奎返國之際,正值武昌起義前夜。洶湧澎湃的革命浪潮,使他萌發了靈感,決心與美利公司合作,以攝影機記錄下這些珍貴的場面。
徵得起義軍首領的同意,朱連奎和美利公司的一位洋人得以隨起義軍進入戰場實拍。他們兩人扛著笨重的攝影機,選擇租界邊緣的一些高樓,如漢口大智路英國煙廠塔樓、散生路口大清銀行樓頂等處,搶拍清軍與起義軍交戰的鏡頭。
實地拍攝完成後,朱連奎將膠片帶到上海,經過沖洗、剪輯,最後編成一部名為《武漢戰爭》的新聞短片。
1911年12月11日始,朱連奎在南京路謀得利戲園表演雜技幻術的同時,放映《武漢戰爭》。15日始,影片又增加了南京光復的一些內容。
當時革命黨人主辦的最大報紙《民立報》,專門為《武漢戰爭》刊登了公演廣告:觀眾如果“欲睹戰場之真相,以振奮發之精神”,就請速來觀看這部影片,因為“能與親臨戰場無異”,“大足增發起義之雄心,報國之熱血”。
《武漢戰爭》放映後,觀眾首次得以從銀幕上觀看到武昌起義軍強渡長江天塹,與清軍激烈拼搏的一個個活龍活現的畫面,如:10月12日,武昌起義軍占領漢口、漢陽;10月27日,起義軍與清軍在漢口大智門車站附近、球場內外至散生路一帶的激烈爭奪戰;11月16日,起義軍自漢陽反攻,沖至居仁門、散生路,二次光復漢口等場景。人們在驚奇之餘,也大受教育和鼓舞。儘管每張票賣到6塊大洋,最低也要銀洋5角,但觀眾仍然絡繹不絕。影片一直公映到1912年1月底。
從藝術角度看,《武漢戰爭》的拍攝和製作十分粗糙,但保存了一大批珍貴的史料。後來,許多有關辛亥革命的印刷品和影視片,不少都出自《武漢戰爭》的鏡頭。如,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編印的《大革命寫真畫》(攝影集)和辛亥革命紀念明信片上有關起義諸首領肖像、國民軍出征的圖像、清軍焚燒民房的殘暴情景,均采自朱連奎之攝影作品。
相關詞條
-
護法戰爭
護法戰爭,是中華民國時期孫中山為維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反對北洋軍閥的獨裁專制統治而發動的戰爭。1917~1922年先後進行兩次。1917年9月18日...
簡介 背景 起因 經過 影響 -
《戰爭和戰略問題》
毛澤東於1938年11月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所作的結論的一部分。1952年4月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簡介 相關背景 內容概要 評價 評論 -
中國近代戰爭
中國近代戰爭:近代時期戰爭年表(簡)。
-
武漢[武漢代稱]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護國戰爭
護國戰爭(又稱護國戰役、護國運動、反帝制戰爭;民國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發生在中國近代的內戰,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布...
歷史背景 發起 具體經過 評價 意義 -
遠東戰爭風雲
《遠東戰爭風雲(套裝共4冊)》是一部直逼底蘊、還原歷史本真的歷史巨著;一部透視精深、再現人物群像的文學鴻篇。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序言 後記 -
江城[武漢代稱]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戰爭和人》
《戰爭和人》三部曲,原來以《月落烏啼霜滿天》《山在虛無縹緲間》《楓葉荻花秋瑟瑟》三部單行本形式先後在一九八七年、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二年分別出版。一是因為...
作品概述 作者簡介 角色分析 篇章構成 作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