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文學院的一個優勢學科。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武漢大學中文系(文學院)黃侃、劉賾、黃焯等前輩學者對十三經、《說文解字》、《經典釋文》、《廣韻》、《文選》等要籍的文獻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

歷史沿革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文學院的一個優勢學科。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武漢大學中文系(文學院)黃侃、劉賾、黃焯等前輩學者對十三經、《說文解字》、《經典釋文》、《廣韻》、《文選》等要籍的文獻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八十年代以後,周大璞、李格非、夏祿、宗福邦等前輩對傳統國小和傳統國小典籍的研究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踏實學風,為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的教師有駱瑞鶴教授、羅積勇教授、萬獻初教授,於亭、陳海波、肖毅、鄧福祿熊桂芬副教、李會玲講師等九位。本學科先後承擔了《漢語大字典》、《故訓彙纂》、《古音彙纂》、《中華大典•音韻分典》等多個部級、國家級古籍整理大項目,還合作承擔並完成了教育部、國家語委“古今全漢字計算機自動信息處理系統”(簡稱“三•二五工程”)項目。通過這些科研項目,鍛鍊出一支功底深厚、知識全面、目光敏銳、方法獨到的導師梯隊,也形成了今天武漢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本專業設定六個博士研究方向:

1、古文獻學史——探索古籍整理研究的歷史、方法及經驗教訓;

2、經籍訓詁——研究古代經典訓沽。

3、古漢語辭彙、修辭——研究疑難字詞、漢語辭彙史、漢語修辭史及漢語修辭學史;

4、文史典籍整理與研究——整理研究古代文學、史學和語言文字學方面的典籍。

5、音韻訓詁——研究古代音系演變及其與訓詁的內在聯繫;

6、漢語音義學——系統整理注音釋義的傳統音義文獻並研究漢語音義之學的內容、性質、規律及其發展史。

兩個碩士研究方向:“傳統語言學典籍整理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學術成果

中國古典文獻學繼承和發揚武大“傳統語言學研究”的悠久歷史傳統,注重將文字、音韻、訓詁等傳統國小方法運用於古籍整理實踐,並從具體的古籍整理實踐中發現文字、音韻、訓詁方面的研究課題,從而推進和革新傳統語言學的研究,使之與現代化接軌並更好地為現代社會服務。駱瑞鶴教授的《荀子補正》富有國小功底。羅積勇教授的《〈容齋隨筆〉選譯》將傳統國小方法運用於古籍整理實踐,《唐代試律試策校注》獲得高校古委會立項,《用典研究》和有關字詞疑義考釋、詞義演變規律的系列論文則屬從具體的古籍整理實踐中發現文字、音韻、訓詁方面的研究課題。萬獻初教授的《〈經典釋文〉音切類目研究》和《漢語構詞論》等論著圍繞傳統國小中的重要課題——音義關係和音變構詞——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績。於亭副教授的佛典音義研究,在版本校勘和源流疏理的基礎上,展開文字音韻訓詁的研究。肖毅副教授的古文字研究是在國小功底上進行的,且十分注重與文獻整理相結合。陳海波副教授的《史記》辭彙研究和音韻學研究富於傳統性,而其利用電腦程式設計和資料庫方法來處理古籍材料則富有特色。鄧福祿副教授從事文字學研究,出版了《字典考正》,《佛經音義文字整理與楷書漢字形體流變研究》獲得200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熊桂芬副教授的《廣韻》系韻書的文獻和語言研究頗有成績。李會玲講師的《詩經》研究在學界有一定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