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獨臂擒方臘

武松獨臂擒方臘

“武松獨臂擒方臘”的故事見於部分影視劇及評書等民間藝術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水滸傳》原著中並沒有這段故事,擒方臘的是魯智深[小說《水滸傳》人物]。

基本信息

原著內容

《水滸傳》原著關於擒方臘的記載:
武松獨臂擒方臘武松獨臂擒方臘
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忙忙似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幞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帶到草庵中,取了些飯吃,正解出山來。卻好迎著搜山的軍健,一同幫住,擒捉方臘,來見宋先鋒宋江見拿得方臘,大喜。便問道:“吾師,你卻如何正等得這賊首著?”魯智深道:“洒家自從在烏龍嶺上萬松林里廝殺,追趕夏侯成入深山裡去。被洒家殺了。貪戰賊兵,直趕入亂山深處,迷蹤失逕,迤隨路尋去。正到曠野琳琅山內,忽遇一個老僧,引領洒家到此處茅庵中。囑付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間等候。但見個長大漢從松林深處來,你便捉住。’夜來望見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知此間山徑路數是何處。今早正見這賊爬過山來。因此,俺一禪杖打翻,就捉來綁了。不想正是方臘。”

根據《水滸傳》原著可知活捉方臘的是魯智深,所以在《水滸》原著中,“武松獨臂擒方臘”一說是不存在的。而在《水滸》一百二十回本的第九十回中,智真長老為魯智深作了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也證明了這一點。

至於武松的斷臂,則是被方臘手下的靈應天師包道乙用玄天混元劍砍斷的:

宋江便領起軍兵,從裡面殺出去時,早望見魯智深,武松一路殺來,正與鄭彪交手。那包天師在馬上,見武松使兩口戒刀,步行直取鄭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元混天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暈倒了。卻得魯智深一條禪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時,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將斷,卻奪得他那口混天劍。武松醒來,看見左臂已折,伶仃將斷,一發自把戒刀割斷了。

由此可見,原著中“擒方臘”與“武松斷臂”的情節並沒有直接關聯。

內容出處

戲曲

李萬春《武松獨臂擒方臘》戲票李萬春《武松獨臂擒方臘》戲票
1.魯迅在《談金聖歎》一文中說:“所以《水滸傳》縱然成了斷尾巴蜻蜓,鄉下人卻還要看《武松獨手擒方臘》這些戲。 ”這說明,清末民初,江浙一帶,《武松獨手擒方臘》的戲很受歡迎。

2.陶君起先生整理的《京劇劇目初探》(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中記載京劇中有和征方臘有關的曲目有三種:《涌金門》《龍虎玉》《武松單臂擒方臘》(又別名“平江南”)。這三種都被歸於“後水滸”戲。而陶君起先生又是從何得到這些資料的呢?這些曲目及劇本內容來源於清代北京的《清車王府藏曲本》。此曲本成書大約在清代道光至光緒年間。《龍虎玉》不包括武松擒方臘的情節,而《涌金門》則類似於《武松單臂擒方臘》。但此劇目中的情節與現在傳說的情節大為不同:武松斷臂後被方臘追殺,魯智深生擒方臘後歸隱山林,將功勞讓與武松。武松帶回方臘後,李逵爭功,質問問“想你一隻手怎么擒得方臘來?”武松無言以對只得“哎呀”一聲作為此劇的最後結尾。

有研究者認為,正是由於《武松單臂擒方臘》這一劇名的誤導,致使沒有真正看過此劇的藝術家進行了後來的改編。

評書

1.田連元評書《水滸傳》第327回:“公主自殺武擒方臘 凱旋迴京途中散將”

在田連元先生的評書中,武松擒方臘的大概情節如下:武松在追擊方臘的過程中,遇到了魯智深,在魯智深的幫助下,單臂的武松和方臘一起滾落山坡把他捉住。既照顧到了水滸傳的原文,同時也涉及到了民間傳說的“武松單臂擒方臘”。

2.揚州評話《後水滸》(今已失傳),但揚州市文化局收藏的清末至民國老藝人馬鳳章(1899—1965)的部分記錄稿可知是講述宋江奉旨征大遼、伐田虎、戰王慶、討方臘等情節。在書中有“日後武松獨臂擒方臘”的插述。

影視劇

近年來拍攝的影視劇,大多都加入了“武松獨臂擒方臘”的情節,例如邵氏電影《蕩寇志》、央視版《水滸傳》、新版《水滸傳》、長影版《武松》等。

歷朝通俗演義

清末浙江蕭山人蔡東藩先生(1877-1945)所作的“歷朝通俗演義”的“宋史演義”中也提到了“武松單臂擒方臘”,非常的詳細,並說明可能的由來:

方七佛忙下城巡邏。城上守御頓疏,那梁山部中的武松、李逵等人,便架梯登城,守賊紛紛逃竄。王稟亦督眾隨入,殺斃賊眾無數。方七佛料不能支,開了南門,向西逸去。武松見七佛竄出,飛步追趕,也不及招呼同黨,只是大膽馳行。七佛手下尚有數十騎,回顧背後有人追來,欺他孑身孤影,便回馬與戰。武松雖然力大,究竟雙手不敵四拳,鬥了片刻,左臂忽被砍斷,險些兒暈倒地上。七佛跳下了馬,招呼從賊,來取武松性命,忽劈面一陣陰風,吹得頭眩目迷,竟致倒地。可巧張橫等也己趕到,你刀我斧,殺死七佛從騎。武松見有幫手,精神陡振,即將七佛撳住,張橫忙替他反縛,牽押而歸。俗稱武松獨手擒方臘,想即由此誤傳。

戲迷藥方

傳統相聲文本《戲迷藥方》當中也提到了“武松單臂擒方臘”:

“你來個《拿高登》,轉過《三門街》、《五花洞》、《祥梅寺》、《雙塔寺》、《能仁寺》、《金山寺》,你到了《醉打山門》、《大登殿》,殿裡頭放著一張《採茶奇案》,案上擺著一對《武松單臂擒方臘》,當中供著《濟公活佛》,轉過《二進宮》,左邊有《自由鐘》,右邊有《打金枝》,當中坐著《呼延慶》,桌上放著《哭靈牌》,地上豎著《李陵碑》。”

《戲迷藥方》可以被認為大致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作品,它其中例舉了大量當時的戲劇名目。那么這與魯迅先生活躍的時期又是大致相符的。

小浮梅閒話

俞平伯的曾祖父清人俞樾在《小浮梅閒話》中載:“擒方臘韓世忠也。乃生前既為辛興宗冒功,而數百年後,稗官演說,又歸之於武松,抑何蘄王之不幸也。” 這說明,俞樾小時候,聽說過武松獨手擒方臘的故事。俞樾是道光初年出生的人。

拳譜

明崇禎甲申年春丁卯月初版的《通臂拳譜》記載有武松獨手擒方臘的武術套路:

第二套 餓虎爬山六把歌:

餓虎爬山一捏喉,左檎右腕使壓肘。

武松獨手擒方臘,還把銀魚釣金鉤。

但這個拳譜現在幾乎失傳,僅在殘留兩張圖片,而“拳譜全文”則與圖片幾乎無關。

影響

“武松獨臂擒方臘”並非出自《水滸》原著。但由於影視劇及各個版本“民間故事”的流傳度極為廣泛,在民間造成了極大程度的誤導,致使許多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人物方臘確是被武松所擒。對此,我們要理智看待,客觀區分,不可把原著與衍生作品混為一談,既要尊重原著中的描寫,也不能一概否定衍生作品的再創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