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塘村

武塘村

2016年上半年,長沙縣進行鎮街區劃調整改革合併村工作,武塘村由原武塘村與官塘村合併,沿用武塘村駐地。

沿革

武塘村 武塘村

2004年區劃調整後,由原來的武塘、興旺、高山三村合併而成。

2016年區劃調整後,由原來的武塘村與官塘村合併而成,沿用武塘村駐地。

區位

武塘村位於春華鎮中部,東與瀏陽永安鎮相鄰,西、北分別與龍王廟村、金鼎山村相接,湘江的重要支流撈刀河從村子南面彎延而過。交通條件便利,有S207線直達縣城星沙,開元東路東延線貫穿全境。

產業

武塘水庫 武塘水庫

武塘村是傳統的農業大村,農作物以水稻種植為主。村民為促進增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成立 了武塘果蔬合作社、移山蔬菜合作社、武塘花卉合作社等,同時還有牲豬、奶牛養殖專業戶等,傳統的農業生產向多樣化發展。

地域廣闊、資源豐富。有兩座小二型水庫——武塘水庫和建莊水庫,經過勤勞的武塘人民的開發,不但是水產養殖基地,同時也成為了城市人休閒旅遊的樂園。充分利用本村的地理優勢和在外的人脈資源,結合本地的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找項目。宇田農業現代農莊和湖南綠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都成功落戶武塘。不但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還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文化

春華渡槽 春華渡槽

武塘,是一座閃耀著歷史光輝的小山村。上世紀五十年代,武塘農業合作社掀起了湖南省農業合作社建設高 潮,毛澤東主席親筆為武塘村農業合作化的全面推廣寫下長達1759字的《按語》,這是毛主席所寫《按語》中最長的一篇,全篇已錄入毛澤東選集。為把這一輝煌的業績留下歷史見證,1969年武塘村內建立起一座雄偉的武塘紀念亭,將《按語》全文用祁陽石鐫刻,永久豎立在亭中央。 先後有張平化、毛致用兩屆省委書記在這裡蹲點。

承擔著春華、黃花兩鎮重要灌溉任務的春華渡槽,也始發於武塘移山,雄偉地跨越於武塘村和春華山村之間,被譽為“三湘第一渡”,現已成為春華的一道標誌性風景。

2005年,武塘紀念亭和春華渡槽都被列為長沙市文物單位。

文物

武塘紀念亭

紀念亭於1969年興建,1970年正式建成。其設計方案由湖大土木系設計承建其外形與長沙桔子洲頭毛主席紀念亭相近。亭高為12米,亭碑系漢白玉石刻,立於亭中央,兩邊為迴廊,建築氣勢宏偉,琉璃金碧,翹角飛檐。亭、碑均保存完好。亭子中央,立有一塊潔白如玉的祁陽石巨碑,上面刻著毛澤東的《按語》 全文。亭子的兩端分別設有毛澤東詩詞櫥窗,中間長排的櫥窗展示的是五六十年代刊載有武塘訊息的《人民日報》和《湖南日報》。亭子後面的山坡上長滿了松樹、杉樹、楠竹、柏樹及板栗樹,翠綠掩映下的紀念亭顯得寧靜宜人,端莊優美。武塘紀念亭系革命歷史性建築。2005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春華渡槽

春華渡槽位於湖南省長沙縣春華鎮,渡槽長2000多米,高25米,共有108個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渡槽外觀秀美,氣勢雄偉,為湖南省最長的渡槽。2005年被列為長沙市文物單位。

拋磚屋場

武塘村 武塘村

拋磚屋場座落於湖南省長沙縣春華鎮武塘村風光秀麗的大鏡園。這是棟簡單的土磚屋,用村民的話說,這可 是個住“大腦殼”的地方!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作為湖南省委工作組在鄉村的駐地,這裡先後住過張平化、毛致用、華國鋒、王震、陶鑄、程潛、雷潔瓊、胡愈之、周立波等我國我省我黨的高級領導人。

2013年,長沙縣春華鎮和該鎮武塘村合興組村民黃玉奇簽訂協定:黃搬出拋磚屋場,由春華鎮政府補助其安居工程款4萬元,在組內另行擇基建造新房;拋磚屋場的三間土磚房,“全部、永遠”交春華鎮政府託管,房屋產權歸春華鎮政府“永遠所有”。

名人

章資超:1948年生,湖南長沙人。曾就讀於湖南師大附中。長沙縣文化館館長、黨支部書記。館員。湖南省曲協會員、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群文學會會員、長沙市曲協理事。從14歲開始業餘文藝創作,15歲在《文藝生活》、《湖南日報》發表作品,30餘年來,已在全國公開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曲藝、民間文學、論文、報告文學等作品60餘萬字。作品曾收入《騰飛的信息》、《杜鵑花正紅》等多種書籍。戲劇曾被湖南電視台拍成電視映播、並選送全國。戲劇《滿牛皮診雞》,報告文學《田漢故鄉文化宮》曾獲全國獎。因創作成績突出。1985年被評為長沙市自學成才一等獎,並被評選為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退休後居住在長沙縣春華鎮武塘村老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