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提出
武器“代數”遞減律是《信息化戰爭形態論》(董子峰著)中提出的。
系統論基礎
系統相變是武器“代數”遞減律的系統論原理。縱觀人類戰爭形態演變史,其發展所遵循的基本軌跡是,戰鬥力要素從無關到有關,從有形到無形,從暴力到智力,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秩序――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這種關聯即是武器鏈得以形成的邏輯必然性,它反映了軍隊戰鬥力系統的內部結構。破壞敵方這種結構,就會使系統從有序變為無序,從而引起戰鬥力系統的相變。換言之,信息化戰爭最重要是打結構,而的不是打要素。局部個別的要素的消滅無損於整體結構,而整體結構的摧毀,卻可導致全部要素喪失其作為整體意義上的作戰效能。
特點
從信息化軍隊戰鬥力系統“三態結構”模型中,我們看到如下特點:
第一,指揮控制上升為主導地位,而且是處於“三要素”之上的第四要素,中介於人、武器裝備和體制編制之間,構成了軍事領域世界4的主要內容。
第二,信息化軍隊的作戰單元或整個軍隊戰鬥力的變化呈現“量子化”,從一個能級到另一個能級的躍遷是非連續的,其根本原因在於信息平台導致戰鬥力要素和軍事資源重新分配,變成“柵格”(或格線),每個格線就如同一個“能量子”一樣。
第三,戰鬥力量子的作戰效能無法用傳統的定量評估方法進行評估,戰鬥力量子之間不是簡單的疊加關係,而是服從“梅特卡夫定律”,存在指數關係。
第四,戰鬥力量子的存在取決於信息量的變化,當信息變化率為0時,表明系統進入無序狀態,信息結構力為0。最極端的情況是格線的信息量為0,則戰爭中介系統發生質變,即武器的“代數”遞減到下一代。比如,F-22戰鬥機在數位化戰場作戰時,它是名副其實的第四代戰機;一旦失去與上級CISR等信息平台的聯繫,就轉入局部格線作戰,受區域CISR指揮控制,但作戰效能就會大受影響;如再與局部格線失去聯繫,就轉入本機格線作戰,其作戰效能與F-16等第三代戰鬥機類似;如本機的格線受損(其內部網路的信息變化率為0),那就無異於第二代戰機了,它只是一個機械化作戰平台而已。
上述過程的邏輯序列如下:打掉信息平台(GIG)→戰鬥力量子群之間失去聯繫→局部格線(GG情況下)張開→打掉局部格線→戰鬥力量子之間失去聯繫→武器平台本身格線張開→打掉武器格線→戰鬥力要素之間失去聯繫→取決於要素元功能→打掉戰鬥力要素→完全喪失戰鬥力。在這個過程中,格線的格線(GG)向局部格線轉換、武器“代數”由高級向低級遞減、戰鬥力系統效能“轟塌”等現象一目了然。
在戰爭過程中,武器“代數”由高級向低級遞減,是武器鏈歷史發展的反過程,是軍隊戰鬥力系統的一種相變。從系統科學角度深刻理解武器鏈的演變機制,對於摸清武器裝備的連結關係和未來發展趨勢豐富信息化戰爭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