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市第一家音樂與書畫結合的文化藝術沙龍
甲午秋爽,樂清這個始於東晉,有史以來便與音樂密不可分的人文薈萃之地,迎來了她的第一家以音樂書畫結合的綜合性文化藝術沙龍——“正音閣”的創立。
相傳兩千五百餘年前,周靈王之子王子晉駕鶴吹簫落於樂成簫台山上,簫聲清揚,作風凰鳴,樂成九章,有鳳來倚,而得“樂成”縣名。這個隱秘在東海一隅,樂音繚繞,秀水靈山的地方,從來不乏對歷代名士高人的吸引。樂清倚座歷史文化名山“雁盪山”,自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奪得名士紛至沓來,他們的身影足跡雖已如雪泥鴻爪,而歷代文人留下的豐厚人文傳統財富,急待我輩繼續探索傳承。基於對家鄉藝術人文的深情,促使“正音閣”的誕生,她是樂清第一家結合音樂書畫,恢復傳統“彈琴、下棋、寫字、作畫、品茗、插花、賞畫、吟詩、焚香、清談”綜合一體的傳統藝術精神體現在現代的高雅文化藝術沙龍。“正音閣”敞開門庭,邀請海內外全國各地有識有志之士參與其中,為高雅藝術、傳統文化、樂清地域文化研究在樂清社會的傳播貢獻一份心力。
所謂“正音”何意?
《淮南子·天文訓》曰:“姑洗生應鐘,比於正音,故為和。”正音即指,純正的樂聲,雅正的樂聲,讓人凝神調息,絕諸念慮,心安志定的樂聲。“正音閣”背後寄寓的最高精神指向是——“正直、和雅、清徹、深滿”。亦是“正音閣”籠罩一切文藝活動之上的價值衡量標準。
中國自古便有“正音”與“邪音”之別。“邪音”是指,不正而有害的音樂,鄭衛之音。《荀子·樂論》曰:“故禮樂廢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論語·陽貨篇》中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孔子惡“邪音”亂了“正音”,故對其弟子勸誡說:“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論語·衛靈公篇》)。通俗地說“鄭聲”是有別於雅樂的流行音樂的通稱,其旋律繁雜。節奏明快,抒情細膩,追求情感與感官的快適,極具娛樂性,故而被孔子斥為“淫聲”。北齊劉晝《新論·辯樂》:“耳目不傾不邪,則邪音不入;邪音不入,則性情內和。”
提倡“正音雅樂”的背後是孔夫子“以樂成人”的理想,“正音閣”在當下重樹“正音”旗幟,賦有時代意義,寄希望於用傳統古典的藝術來塑造美好心靈的超越意義。“正音閣”通過音樂教育與書畫展示的結合,為人們的精神文化活動開闢了一個公共空間,幫助人們撥開邪音混淆,重回傳統人文精神指向的審美活動。“美”的背後是“善”的精神,社會可以通過“美”的日常生活從而達到“善”的道德目的。子張問:“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儒家所強調的“美”均指向為人的“善”。“正音閣”傾力提倡傳統生活背後美的精神,最終目的亦在以“樂”和“美”而達到最終“成仁”的精神追求。
文革結束至今,樂清經歷改革開放的熱血澎湃,在社會物質財富積累充裕的時期,人們再次迫切地面臨重塑理想、重建人文精神的時代任務,在此歷史背景之下“正音閣”率先點燃微弱的理想之光,籠聚正統文人雅士,為樂清精神文明建設加入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