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縣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報告

第一、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 第二、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益。 促進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

一、200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加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縣域經濟平穩發展預計完成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一產7.7億元,二產3.2億元,三產4.14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1億元,增長16.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5億元,增長14%。實現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360元,增長14.5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65元,增長7.7%。農業農村經濟健康發展。預計全縣糧食總產量29.5萬噸,增長5.3%。油菜籽總產量2.32萬噸,增長11%。收購菸葉17.12萬擔,占計畫的95%。實現畜牧業總產值4.47億元,畜牧稅費統收615萬元,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724元。以茶葉、方竹筍等為主的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民純收入來自特色產業的比例逐步提高。扶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全年有1.1萬人越過溫飽線,貧困人口已降至3.93萬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40戶1004人。工業、鄉鎮企業運行質量顯著提高。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實現超億元大關,達1.17億元(現價),增長30.44%;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87.34萬元,增長42.43%。完成鄉鎮企業增加值3.65億元,增長15.77%。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全縣個體工商戶達5110戶,實現稅收2859萬元。財政金融運行平穩。財政總收入2.7522億元,增長21.1%,縣級金庫收入8182萬元,增長11%,其中本級一般預算收入5022萬元,增長1.4%,財政總支出2.74億元,增長20.9%,當年消化滾存赤字122萬元,基本實現收支平衡。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10.1億元、貸款餘額5.2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23.2%和34.9%。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全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3.5億元,確保了以“十件實事”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2004年“十件實事”完成情況見補充材料一),進一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生產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條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績突出。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造林8.2萬畝,天保林公益林3.2萬畝,坡改梯9500畝,農村沼氣池1500口。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南門舊城改造完成主大街路面硬化,啟用了商品集散中心。北門舊城改造一期工程基本結束,二期工程完成規劃、評估工作,發布了招商公告。樓台迎賓大道建成通車,會議中心建設工程進展順利。鄉鎮集鎮建設取得了新的突破,湧現出格林、碧豐、班竹、市坪等一批建設成效突出鄉鎮。縣城城郊綠化效果良好,完成綠化面積2134.5畝。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完成了303省道正安段71公里路基、240公里通村公路、207省道路面改造工程,啟動了湄文縣際油路改造和57公里通鄉油路工程。教育、衛生、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一中建設進入拆遷評估和開工準備階段,二中擴建基本完成了征地工作,72所學校、33968平方米的危房改造工程基本結束,已驗收37個新村辦公樓,完成了縣傳染病區建設、縣疾病控制中心主體工程、縣中醫院住院部大樓主體工程和附屬設施建設工作。投入800多萬元啟動了良坎電站加閘工程,將增加裝機容量2000千瓦。投入263萬元對縣城進行了一期電網改造。聯通網路實現了鄉鄉通;移動公司開通了桑壩、晏溪、和平等地行動電話。縣城數位電視及城網增容、鄉鎮有線電視升級改造工程全面完工,縣鄉光纖聯網工程實施完畢,縣級電子政務建設初見成效,與市政府及各縣(市、區)政府組網成功。
各項改革平穩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進展順利。鄉鎮和縣直涉改單位的事改工作已基本完成;撤消縣防疫站,組建了縣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完善了鄉鎮衛生、林業、國土上划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體制。企業改革改制基本完成。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穩步推進,一級法人社正式掛牌成立。啟動了中醫藥公司的改革改制工作,籌集改制經費188萬元。縣政府以140萬元打包清償了供銷社、經貿等7家企業所欠長城公司、工商銀行3826萬元的債務。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政府法制建設穩步推進,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行政許可事項23項。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支持縣政協履行職責,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積極開展“四五”普法工作,高度重視維穩工作,完善了突發性公共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治安防控體系,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了社會安定、政治穩定的大好局面。第六屆村(居)委換屆選舉工作全面結束。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創建“四在農家”為載體,積極開展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紮實推進“雙創”工作,有力促進了“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教育工作躍上新台階。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各項指標基本達到省頒標準,“兩基”工作順利通過省政府驗收。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步推進。鞏固了“村為主”,推進了村民自治,逐步推行了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兌現獎勵扶助金803人58.9萬元。全縣人口出生率為9.79‰,自然增長率為7.47‰,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0.85%。“兩低”目標得到進一步鞏固。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初步建立,疾病防控能力不斷提高,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縣醫院與第三軍醫大學重慶大坪醫院建立了醫療技術合作關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健全了“三條保障線”。發放基本養老金1169人740萬元,城鄉低保金5920戶7908人370.3萬元;失業保險金36人5.1萬元,支付醫療統籌金405.9萬元。確保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企業職工養老金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時足額發放。開發就業崗位891個,14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加大了農村社會保障、救災救濟的投入,新建敬老院4間,實現了各鄉鎮均有福利院的目標,供養農村“五保”對象2480人,發放救災救濟資金243萬元,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應保盡保的目標。
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隱患的整治力度,增強了全民的安全生產意識。經濟普查工作進入登記階段;縣誌續編工作全面啟動;國防建設、“雙擁”、民族宗教、科技、文體廣播、審計、統計、檔案、環保、殘聯、供銷、農機、氣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為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們,過去的一年,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是全縣各族人民、社會各界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廣大幹部民眾、知識分子、政法幹警、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預備役官兵,向關心支持正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4年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發展中的困難不可掉以輕心。一是農業基礎脆弱,抗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農民收入增長不快;二是工業基礎薄弱,總量小,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低;三是財政結構單一,後勁不足,財政收入和剛性支出的矛盾十分突出;四是農村用煤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嚴重影響了民眾生產生活;五是受國家巨觀政策的影響,融資困難,部份工程項目進度緩慢;六是交通基礎設施落後,仍然是制約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安全隱患比較嚴重;七是政府工作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夠適應,公益性事業改革任務十分艱巨,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對此,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二、2005年的主要工作
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為重點,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工業總產值增長1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確保1億元以上,鄉鎮企業增長12%;農業總產值增長5%;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9萬噸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0元以上;種植烤菸11萬畝、收購級內菸葉18萬擔;地方財政收入增長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5‰以內,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也是銜接“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為此,要認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農業增產增收
認真貫徹中發〔2005〕1號檔案精神,落實“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大力實施農業新“五突破”,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第一、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
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認真執行省委、省政府全部免徵農業稅的決定,全面兌現糧補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認真抓好農業適用技術和良種的推廣,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夏秋糧(油)種植面積要穩定在120萬畝以上,分別實施10萬畝優質水稻、玉米、油菜等高產示範工程,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9萬噸以上,確保糧食安全。
繼續強力打好烤菸生產攻堅戰。烤菸生產是我縣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企業增效的支柱產業,我們務必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堅持烤菸支柱地位不動搖,做優做強烤菸產業。確保種植面積11萬畝,其中地膜煙3萬畝,完成18萬擔級內煙收購任務;實現上等煙率35%、上中等煙率92%、等級合格率80%、擔均價500元、創產值9000萬元、特產稅1800萬元以上的目標。
繼續強力打好畜牧生產攻堅戰。畜牧業是富民興縣的主導產業,圍繞“發展生豬、主攻牛羊、突破家禽、水產和特色養殖”的工作思路,使畜牧業向專業化、規模化、組織化發展。一是加快以規模養殖為重點的優質商品豬生產基地建設,著力實施優質肉牛基地建設項目,以產業帶建設為重點,繼續培植養殖小區、專業村和大戶,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二是強化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最佳化畜禽品種,搞好動物疫病防治;三是加強優質飼草飼料基地建設,生產優質牧草和青貯飼料,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四是加強畜牧技術隊伍建設,切實搞好技術服務;五是建立健全服務網路,發揮協會和中介組織作用,加速商品流通,提高加工轉化率。實現畜牧業總產值5億元、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800元、畜牧稅費統收700萬元以上的目標。
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一是調整糧經種植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實施農業結構調整重點項目,積極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農產品商品率。二是繼續抓好茶葉、方竹筍、中藥材等綠色產業的培植和管護工作,重點扶持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打造特色優勢品牌,充分發揮經濟效益。三是加快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各類專業協會,著力培植各類專業村和專業大戶,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農產品加工轉化率。
第二、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益。努力做好石峰水庫一期工程項目爭取工作;繼續實施農村改Ⅳ工程項目;完成五匯水庫、螞蟥溝水庫除險加固和10個村的人畜飲水工程;認真實施安場鎮4000畝石漠化治理、班竹鄉上壩村1200畝水毀地復墾整治;改造9300畝中低產田;完成9500畝坡改梯、1500口沼氣池建設、1萬畝煙(糧)水配套工程、388口雨水集蓄利用示範工程;加大退耕還林管護力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實施816畝第二期城郊綠化工程。認真搞好新一輪耕地保護修編工作,切實加強耕地保護,積極推進土地自願依法有償流轉,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第三、認真抓好新階段扶貧開發,加快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步伐。以加快我縣貧困鄉鎮經濟建設和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抓好整村推進扶貧、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和轉移、龍頭企業的培育和扶持等工作,繼續實施農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完善貧困鄉幫扶措施,力爭碧峰鄉越過溫飽線,重點抓好10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扶貧工程。有序組織勞務輸出,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1萬人以上,壯大“打工經濟”。實現1萬人脫貧目標。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改善發展環境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新階段扶貧開發兩大戰略機遇,切實搞好“十一五”發展規劃,認真策劃和儲備建設項目,積極爭取資金,重點在交通、城建、水利、教育、衛生、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新突破。
繼續強力打好城鎮建設攻堅戰。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配套建設、綜合開發”的思路,堅持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並舉,城鄉建設聯動,實現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一是繼續抓好縣城建設,完成縣城規劃調整、南門舊城改造和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啟動北門二期改造工程,加快西部新區和樓台新區建設,不斷拓展縣城規模。二是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加強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和公共設施管理,鞏固縣城創衛成果。積極探索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機制,不斷提高經營和管理城市的水平。強化環境監測、污染治理、環保執法,塑造縣城良好人居環境。三是堅持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完善規劃,分期建設的思路,合理利用土地,多方籌集資金,積極推進鄉鎮小集鎮建設,充分發揮城鎮的聚集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統籌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成303省道湄文縣際油路改造工程。新修150公里通村公路,實施125公里通鄉油路。動工修建桑壩大橋。加強現有公路的管護,提高公路通行能力。
促進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積極推進芙蓉江流域(正安段)梯級電站開發,動工修建沙阡電站。完成良坎大壩加閘和裝機擴建工程,啟動縣城二期電網改造工作,提高供電質量。積極爭取資金投入農網改造,擴大農網覆蓋面。進一步提高通訊覆蓋率,完善電子政務網和視頻會議系統,全面推進廣播電視數位化,實現信息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三)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努力提高工業、鄉鎮企業的運行質量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建全和完善綜合性經濟發展環境監督機制、聯動機制和信息反饋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造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政務環境、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手段,堅決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和“吃、拿、卡、要”現象,嚴肅查處損害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重點扶持優勢、特色項目,繼續對年產值100萬元以上企業和外來投資者實施特定管理和服務。
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繼續加大技改資金投入,集中力量實施一些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規模工業企業技改工作;預算50萬元工業企業發展基金,重點扶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加大電、煤、油、運等生產要素的協調和調度力度,確保工業企業的發展需要。
加快發展鄉鎮企業。注重鄉鎮企業發展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相結合,重點發展以特色優勢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積極扶持重點骨幹企業,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切實抓好20間農村生活自用煤礦的整改工作,力爭煤礦經省驗收合格,做好新建2—3間年產6—9萬噸煤礦的地勘、論證、申報工作,確保廣大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用煤需求。
(四)切實加強財源建設,積極推進財政體制改革
一是抓好財源建設。不斷鞏固和發展以農業為主的基礎財源,大力培植重點項目為主的後續財源,開闢以二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為主的新興財源,著力構建穩固的財政收入體系。二是嚴格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三是努力搞好增收節支,規範財政支出範圍,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嚴格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促發展”的要求,保障重點支出,壓縮一般性支出,確保收支平衡。四是積極推進財政改革。切實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全面啟動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進一步推進政府採購,加快公共財政構建步伐。繼續按照“核定基數、定比遞增、超收全返、欠收全扣、自求平衡”的原則,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五是全面清理縣、鄉、村債務,逐步健全政府償債機制,削減政府債務,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六是金融部門要合理調整信貸結構,擴大信貸領域,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信貸資金的需求。
(五)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正安
樹立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繼續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切實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積極推進科技創新。以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為平台,推廣科普適用技術,搞好科技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始終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鞏固提高“兩基”成果,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進一步抓好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大力扶持和發展民辦教育事業,認真抓好農村中國小寄宿制工程建設;全面實施一中新建、二中擴建工程,擴大普高招生規模,著力解決高中教育“瓶頸”問題。
加快發展文化、人口和計畫生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深入開展各種民眾性文體活動,豐富民眾文體生活;總結推廣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經驗,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嚴格執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兌現“一票否決”;切實抓好“村為主”,積極推進村民自治,深入開展優質服務,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實現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水平上新的台階。深化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加強縣、鄉、村衛生服務網路建設,抓好村級計生、衛生資源整合試點,逐步完善農村特困醫療救助體制,繼續抓好合作醫療工作,加強疾病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積極推進預防“定點接種”,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方便民眾,便於管理。確保初級衛生保健省級驗收達標。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長效機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應急機制,健全衛生監督管理體系,確保民眾食品、藥品和醫療安全。鞏固殯葬改革成果,加快“殯儀館、火葬場、公墓”一體化建設步伐。繼續抓好經濟普查和縣誌續編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和人民武裝工作,積極支持民兵預備役建設,繼續做好“雙擁”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做好對台、民族、宗教、老齡、殘疾人等工作,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突出抓好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健全就業服務體系,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不斷擴大就業空間。重點抓好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繼續完善養老、失業、醫療和工傷保險制度,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適度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機制,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清兌和處罰力度,切實維護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妥善解決城鎮特困家庭“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住房難”等實際問題,加強賑災救濟工作,大力發展社會互助事業,切實解決鰥、寡、孤、獨、殘等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問題。
全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積極開展以“四在農家”和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為主要內容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全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紮實抓好“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依法治縣水平,確保省市驗收合格。以創建“平安正安”活動為載體,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打擊各類嚴重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打擊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及時妥善處理人民來信來訪,努力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促進社會安定團結。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強化以礦山、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和公共場所為重點的專項整治,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行政能力
不斷強化學習教育。在縣委的領導下,紮實開展政府系統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並以此為契機,抓好公務員學習教育工作,強化政治理論學習,搞好愛崗敬業教育和業務培訓,努力提高綜合素質。
努力增強服務意識。切實解決政府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規範政府審批行為;健全行政督查、效能監察、考核獎懲機制,提高機關服務質量和效率;擴大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著力塑造政府創優環境、人民創造財富的服務型政府。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繼續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促進依法決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辦事;嚴格執行重大事項向縣委請示、人大報告、政協通報制度,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工作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
紮實加強作風建設。把求真務實作為政府自身建設的關鍵環節來抓。把維護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民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政府決策水平、行政能力、工作效果的標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切實為民眾排憂解難。建立嚴格的工作目標責任制,抓重點、抓關鍵、抓調度、抓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認真抓好廉政建設。嚴格遵守“四大紀律、八項要求”,牢記“兩個務必”,勤儉辦事,厲行節約,降低政府運行成本。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科學嚴密的權力制約機制,進一步規範事權、財權、人事權,加強對土地出讓、工程招標、政府採購等關鍵環節的監管,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強化行政監察、審計監督作用,切實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失職、瀆職、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和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
2005年,我們將著力抓好擬辦的“十件實事”(“十件實事”的具體內容見補充材料二)。明確責任,強化措施,加強調度督查,嚴格考核獎懲,確保“十件實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同志們:我們面臨的任務艱巨而光榮,讓我們在中共正安縣委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和團結全縣人民,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飽滿的熱情,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務實苦幹,加快發展,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任務和“十五”計畫而努力奮鬥!
2005年十件實事
一、積極推進芙蓉江流域(正安段)梯級電站開發,動工興建沙阡電站。
二、完成五匯水庫、螞蟥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好九道水水庫及森林公園。
三、全面完成湄汶縣際油路改造工程;修建桑壩大橋;實施125公里通鄉油路工程;新修通村公路150公里。
四、新建正安一中;完成17個鄉鎮18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
五、實施城郊綠化(二期)工程。
六、新建縣法院審判大樓,檢察院、公安局技偵大樓,不斷改善政法系統辦公條件。
七、完成10個村的人畜飲水工程,解決5000人/6000頭畜的飲水困難;完成10000畝煙(糧)水配套工程。
八、完成全縣石漠化整治規劃方案;實施安場鎮石漠化土地治理4000畝、班竹鄉上壩水毀地復墾整治1200畝;改造中低產田9300畝。
九、重點抓好10個村的整村推進扶貧工程,實現10000人脫貧目標。
十、動工興建縣城公墓、火葬場。
《政府工作報告》注釋
⑴四在農家: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
⑵“雙創”:創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示範村,創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範村。
⑶三個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⑷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⑸兩低: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⑹三條保障線:退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
⑺雙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
⑻新五突破:在商品基地、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改革、科技推廣套用上有新的突破。
⑼四大紀律、八項要求
四大紀律: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工作紀律、民眾工作紀律。
八項要求:①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陽奉陰為、自行其是。②要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獨斷專行、軟弱放任。③要依法行使權力,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④要廉潔奉公,不接受任何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利益。⑤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不允許他們利用本人的影響謀取私利。⑥要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親、營私舞弊。⑦要艱苦奮鬥,不奢侈浪費、貪圖享受。⑧要務實為民,不弄虛作假、與民爭利。
⑽兩個務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