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物質不滅真是可以相信的科學嗎?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會在面臨死亡的時候感到恐懼?
物質可以不滅,但是,物質並不是世界的全部。我們以及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會消失,即使你相信它們只不過換成了另外一種形式。這終究不算是一回事。
編輯推薦
2004年,世界上發生了很多激動人心的大事,但你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是,一些令人懷念的東西,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卻在悄無聲息中離去。這本書會告訴你這樣一些人和事,並非強迫你記住他們,只是,希望你能有時間重讀一遍這些歷史的細節,重溫它們也許不會提高你在未來路上的速度,卻可能讓你更能理解今天的生活。
每一個時間的節點,你都有義務進行這樣的盤點。對你的心靈而言,這是一種必需……
目錄
第一章和他們一起離去的時代
里根謝幕李翔(1)
里根的遺產許知遠(5)
漫長的告別許知遠(8)
功過阿拉法特黃繼新(13)
亞辛:囚禁中的激進覃里雯(16)
……
文摘
書摘
回來的歷史
許知遠“你一點都不了解中國。”在大約4年的時間裡,我幾乎每天都聽到類似的批評。每周一的中午,我坐著紅色的計程車沿著三環路前往上班地點。儘管北京擁有世界上最寬闊的道路,但在早晨與傍晚時,那些亨利·福特T型車的後代們仍舊像罐頭中的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除去製造了大量廢氣,它們還使交通路況播報成為最受歡迎的廣播節目,如果主持人還會插科打諢,他們簡直就可能成為超級明星。偶爾,我會看一眼並排行駛的另一輛計程車上的乘客,大多時候,他們都擁有一張沉著的臉,就像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社會學家大衛·里斯曼筆下的“孤獨的人群”。你不會擔心獨自乘坐計程車會寂寞,北京的“的哥”是世界上最健談的職業人群,他們會從美國大選談到腐敗再談到馮小剛的電影《天下無賊》,說到公司如何“剝削”他們時,他們是通俗政治經濟學的闡述者,而當發生交通擁堵時,他們又是自由市場的擁護者:“都是警察管得太多的過失。”
這座城市的面貌總在變化,地產商如今是最時髦的人物。他們借用現代建築大師的觀點,說房子不再是房子,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市中心他們建造了全透明的寫字樓,讓在其中工作的人像是魚缸里的金魚;在郊區他們複製了歐洲的面貌,並信心十足地稱那一小塊地方就是海德堡、溫哥華或格林小鎮。在這座同時供1000多萬人共同呼吸、工作、發愁、享樂的城市中,很多人的志向就是在不斷崛起的高層建築中擁有一個方格子,然後再買一輛車,以便從睡覺的方格子趕往工作的方格子,把不算少的時間花在堵車與尋找停車位上。林語堂曾說北京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城市,它散發出的韻味只有巴黎能夠相比。現在,它變得越來越不適宜居住,昂貴、擁擠、不舒適,在冬天時它太冷,春天時還要忍受沙塵。但人們的欲望與不安使這座城市顯得熱氣騰騰——有那么多的大生意,2008年還要舉辦一場奧運會——我們需要修建更多的樓房、更寬的馬路,讓馬路上面奔跑更多的汽車。人人相信未來會更美好,而昨天是注定可以拋棄的。
這座城市中大部分的人是移民,老舍筆下那些提著鳥籠、會說濃重的捲舌音的“老北京”多數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南部和二環內那些正在消失的胡同中。寬闊的長安街將北京分成兩個部分,北城代表著文化與經濟的活力,大學、跨國公司、西裝領帶、酒吧咖啡館、證券交易所和時髦的男女充斥其中;相比之下,南城顯得缺乏生氣。這座城市的歷史痕跡正在一點點地消失,有著老北京緩慢和悠閒節奏的後海,如今燈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