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尤內斯庫生於斯拉蒂納,父親是羅馬尼亞東正教徒,母親有法國、希臘及羅馬尼亞血統,是個新教徒。 歐仁自己受洗成為了東正教徒。許多文獻認為他生於1912年,這個錯誤是由於尤內斯庫自己的虛榮造成的。
人物生平
他童年的大部分時光是在法國度過,他自稱在那兒經歷了一次改變他世界觀的事件。Deborah B. Gaensbauer在《再訪尤內斯庫》中提到,“走在外省小村的夏日陽光中,在極藍的陽光下,(尤內斯庫)被光線極大的震撼了” 據他自己說,他突然間呆住了,感受到強烈的光照,產生了在大地上浮起和不可阻擋的幸福感覺。當他“飄回”地面、“光線”離開了他,他感到現實世界充滿了腐朽、墮落和毫無意義的重複行為,所以死亡終會降臨到每人身上。他後來的創作,反映了這種新的認識,顯示出他對現世、交流的反感,以及一種覺得“好世界”存在於一個我們觸不到的地方的微妙意識。 他在許多重要到作品中亦提到此次體驗。
父母離婚後,他與父親於1925年回到了羅馬尼亞。在那兒他進入了聖薩瓦國立學院,並於1928至1933年間在布加勒斯特大學進修法國文學,並考取了法語教師的資格。他在那兒認識了Emil Cioran和Mircea Eliade,這三人成為了一生的朋友。
1936年尤內斯庫與Rodica Burileanu結婚。他們育有一女,他為她寫了不少反傳統的兒童文學。他與家人在1938年回到法國,以使他能夠完成博士論文。由於1939年二戰的爆發,他被迫返回了羅馬尼亞,1942年他又離開羅馬尼亞再次前往法國定居,他在馬賽度過了整個戰爭時期,1944年解放後,搬往巴黎。
1970年尤內斯庫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他還獲得了多個獎項:Tours電影獎(1959)、義大利獎金(1963)、奧地利歐洲文學獎(1970)、耶路撒冷獎(1973);並獲得紐約大學和Leuven、Warwick、Tel Aviv多所大學名譽博士。歐仁·尤內斯庫84歲時去世,葬在巴黎的蒙帕納斯墓園。
尤內斯庫去世後,被葬於巴黎Montparnasse公墓
尤內斯庫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是發表於1959年的《犀牛》(Rhinocéros)。尤內斯庫虛構了一個荒誕的故事:在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隻犀牛,慢慢的,所有的居民都變成了犀牛,除了一個邊緣人物。尤內斯庫希望用這個荒誕戲劇,紀念法西斯主義在三十年代的出現,並反思理性、個人獨立思考能力的蛻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