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城裡有個地方叫“教場”。《揚州畫舫錄》記載云:揚州開設教場似乎始於宋,賈似道遷於子城北門外,宋末李庭芝、姜才在此練兵。明洪武四年,常遇春進駐揚州城,朝廷在揚州設衛指揮使司,常遇春將教場移到小東門外今址作為演兵場所,四周挖壕防禦,南壕架橋,橋設轅門,四角設有軍用井……。這個教場在揚州新城與舊城之間,揚州民居與軍隊操場為鄰。揚州人對舊時部隊的作息號令十分熟悉。
操場練兵稱為“下操”。《笑林廣記》中有《請下操》一節:一武弁懼內,面帶傷痕。同僚謂曰:“以登壇發令之人,受制於一女子,何以為顏?”弁曰:“積弱所致,一時整頓不起。”同僚曰:“刀劍士卒,皆可以助兄威。候其咆哮時,先令軍士披掛,槍戟林立,站於兩傍,然後與之相拒。彼攝于軍威,敢不降服!”弁從之。及隊伍既設,弓矢既張,其妻見之,大喝一聲曰:“汝裝此模樣,將欲何為?”弁聞之,不覺膽落,急下跪曰:“並無他意,請奶奶赴教場下操。”。揚州人稱老婆為“奶奶”。弟兄幾個原想給長官助威壯膽,還沒等河東獅吼,就嚇趴下了:“請老婆大人到操場指揮我們演習武藝。”
操練結束稱“歇操”,清代揚州方言小說《飛砣全傳》中有描寫石信參軍的一段:……兵丁見他是個跎子,跳來跳去,不覺大笑,道:“三分不象人,四分到象鬼,你也前來投軍!倘若帶你到大排場交戰,不要被紅毛達子笑死了。況且我們軍已招齊,連日操三歇五。今日抓守備現在看操未回,你快家去抱孩子罷,我們用你不著,不要耽擱你。”文中“操三歇五”指軍隊緊張軍訓,每天下操三次,歇操五次。“操三歇五”在現代揚州俚語中形容張揚顯擺、拽文賣弄的樣子。
明代著名哲學家王守仁所著《王明陽全集》中“行嶺北道申明教場軍令”有兩條:其一、管哨官凡遇歇操之日,並在營房居住,鈐束機兵,教演武藝。敢有在家遊蕩,及挾妓飲酒,朋伙喧譁者,訪出捆打一百。其二為:各歇操之日,各將隨有器械,務在整刷鋒利鮮明,毋得臨時有誤。如平日懶惰,不行修理,上操之際,弦矢斷折,銃炮不響,旗幟不明,查出捆打一百。
《練兵實紀》是明代講以軍事訓練為主的著名兵書。是明隆慶年間戚繼光根據他在《紀效新書》的基礎上所寫。《練兵實紀》卷二,練膽氣第二,第四十三條“養戰馬”中說:凡戰馬,除本軍自馱馬草馬料之外,若代他人馱物,及僱人騎科者,雇者與者各罰馬一匹,本軍以軍法捆打一百,枷號示眾。凡馬軍除器甲及飲食外,不得馱物過十五斤。凡馬操一日,次日必歇操。各五更早出放馬,采草備馬一日之食,以便次日進操。
“歇操”原是軍隊的行業用語,在後來的套用中,添加進了許多詼諧、幽默的元素,“歇菜”、“整歇”應該是由“歇操”演化而來。
相關詞條
-
武術操
武術操是將武術基本功練習與節拍體操結合起來的一種鍛鍊形式,自1965年創編以來,在甘肅張腋地區推廣,並在實踐中反覆修改,受到鍛鍊者的歡迎.該操動作多,容...
簡介 形式 特點 教學方法 益處 -
弗雷歇特,L.-H.
弗雷歇特,L.-H.法裔加拿大詩人。主要作品有史詩《人民傳說》(The Legend of a People)(1887年)。他編輯報紙,撰寫劇本、散文...
弗雷歇特,L.-H.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亮睛操
3、每次運眼間歇閉眼小歇一下,讓淚液滋潤一下我們的眼球,睜開眼後可以眨巴一下雙眼。 二、鬥眼又名“鬥雞眼”,通過快速的近距離調節運動,鍛鍊雙眼融合調節能...
亮睛操的緣起 動作要領 推廣宗旨 -
馬丁·弗羅比歇
馬丁·弗羅比歇(約1535年~1594年)英國第一個探測北冰洋的航海家。年輕的時候,他曾當了多年“私掠船船員”。他們得到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暗中支持,...
馬丁·弗羅比歇的遠征 第一次遠征 第二、三次遠征 馬丁·弗羅比歇的結局 -
馬文操神道碑
馬文操神道碑立於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原位於大名縣寺莊村西,後移於大名縣石刻博物館內。青石質地,碑首、身為一體,原座已失。現通高3.40米,寬1米,...
簡介 碑文 馬文操先生 -
牛歇節
畲族自稱“山哈”,“哈”為畲語,意為“客人”,指居住在山裡的客人。 畲家在古代,原指刀耕火種,以“畲”作為民族的名稱,始於南宋末年,迄今已有700多年。...
-
蘇州府長洲縣永禁機匠叫歇碑
蘇州府長洲縣永禁機匠叫歇碑建於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簡介 發現 碑文 -
巴操尼瑪札
-yul)地方的巴操(Spa-tshab)。 apada^n a^ma-t!I^ka^)。
-
硤門畲族鄉瑞雲“四月八”牛歇節
硤門畲族鄉瑞雲“四月八”牛歇節,始於南宋末年,迄今已700多年。農曆四月初八歌王節,又稱“牛歇節,畲家人都要設壇祭祀,舉行歌會,大唱“大喝”和“小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