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所謂“中觀”(madhyamika或dbu-ma)學說是在印度大乘佛教時期的思想家龍樹(Nagarjuna)所造《根本中觀頌》(即一般所稱的《中論》)為主的一系列論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說。在其發展過程中,圍繞著龍樹思想(尤其是對《中論》的詮釋)在印度和西藏都有過不少爭論。
其他信息
傳到西藏的中觀學,屬後期中觀學,即寂護、蓮花戒所傳教理吸收了瑜伽行派思想的自續中觀學。而為後世所重視的月稱應成中觀學在中觀學傳人西藏時,並沒有被置於重要的地位。月稱的主要著作《人中論》及注釋《中論》的《明句論》在當時都沒有被譯成藏文,《登迦目錄》也沒有刊錄這兩部論典,月稱的著作只有《六十頌如理論註疏》(對龍樹《六十頌如理論》的註疏),由智軍譯成藏文,但對當時的佛教界影響不大。將中觀派劃分為自續和應成兩派的做法在那個時代印度論師的著作中不見蹤影,比如蓮花戒在他對寂護《攝真性論》的註疏《攝真性難語釋》中就沒有對中觀派作劃分。最初對中觀派作劃分的可能是藏族早期翻譯家和思想家智軍,他在《見差別》中將中觀派作了劃分,但也只是將中觀派分作“經部行中觀派”和“瑜伽行中觀派”,並沒有提出“應成”、“自續”兩分說。
最早提出“應成”、“自續”兩分說的應當是巴曹·尼瑪扎。他系統翻譯了月稱的中觀論典。從《青史》的記載看,他對翻譯的態度極為認真,曾與印度班智達一同對照梵文本對其譯本進行校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