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坭興陶藝

欽州坭興陶藝

坭興陶主要分布於廣西欽州市欽江兩岸,歷史上集中於欽州南魚寮橫街,設店經營,形成一條坭興陶藝巷。現全市有生產坭興陶的10餘家,分布於欽州市區內。坭興陶的泥坯在1200℃左右高溫的窯內發生變陶,經打磨拋光後,呈現古銅、墨綠、紫紅、天斑等諸多色澤,質地細膩光潤,實用性強。

簡要介紹

坭興陶主要分布於廣西欽州市欽江兩岸,歷史上主要集中於欽州南魚寮橫街設店經營,形成一條坭興巷,即“菸斗巷”。現全市有生產坭興陶的10餘家,基本上分布於欽州市區內。
欽州北枕山地,南臨海洋,地勢北高南低。地形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沿海多有泥灘和沙灘或泥沙灘,西部海岸多為海蝕海岸,島嶼,海岸陡峭。欽州屬亞熱帶氣候,具有亞熱帶向熱帶過渡性質的海洋季風特點。欽州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先秦時期,屬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歸屬秦設象郡所轄。漢、三國至晉,欽州屬交州合浦郡,南朝末元嘉設末壽郡,這是欽州的最早建制。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易名欽州,取“欽順之義”,此為欽州的最早得名。
坭興陶取泥於欽州市欽江兩岸,把西岸硬質土做骨與東岸軟質土為肉相配,雅稱為骨肉相宜,泥質純淨細膩,極適合坭興陶的傳統浮雕工藝,經1200℃左右高溫燒製成陶,其質堅硬,其表光滑,其色古雅,無釉陶卻如瓷器般光潤亮澤,成品無砂粒、無氣孔、無毒性,鉛鎘溶出量等於零,且含有鐵、鋅、鈣、鍶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豐富礦物質,這種紫紅朱泥唯欽州獨有。
坭興陶的泥坯在一千多度高溫的窯內、在特定條件下發生變陶,經打磨拋光後,呈現古銅、墨綠、紫紅、天斑等諸多色澤,質地細膩光潤,色彩斑讕絢麗,集春暖、冬寒、夏綠、秋紅之靈氣於一體,盡顯色彩變化偶然,並無定格,可謂為與泥結合之極至,品位極珍。更為奇特的是,坭興陶的窯變藝術為其他陶器所沒有,故有“中國一絕”之稱。
用坭興茶壺盛茶,即使經過一兩天,仍然能保持原來的茶色茶味,就算在盛暑期間,隔夜茶也不會餿臭,用坭興碗碟盛飯菜也同樣不容易變質;坭興茶壺使用日久,壺裡會積聚茶積(俗稱茶芽),偶爾茶葉用完,只要衝進開水,仍富有茶味;坭興花盆、花瓶還具有護花功能,用它們栽花或者插花能使花枝生長得更茂盛。
具有獨特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坭興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四川榮昌陶和雲南建水陶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
坭興陶起源於唐前,興盛於清朝鹹豐年間, 歷史悠久,馳名中外,且歷代名品輩出,特別是近百年來,多次參加國際和國家博覽會,先後四十多次獲國際和國家級金獎、銀獎,如坭興陶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其歷代作品珍藏於二十多個國家博物館。
坭興陶藝術品花樣繁多,各式各樣,大小不一,豐富多彩,藝術性強,實用性強,是民間工藝的傑出代表,具有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價值。

基本內容

欽州坭興陶學名紫泥陶,用泥取於欽江兩岸紅土泥,經淘洗、選練、拉坯成型、雕刻、燒制、打磨而成。
一、選料。
以欽州特有的優質紫紅朱泥原料為主體,經嚴選細練,采東、西泥之結合,東軟為肉,西硬為骨,挖取東泥、西泥回後,按軟六硬四混合,骨肉相互支撐得當,始方為上乘之品。其土質奇特, 屬紅泥無釉細陶,分子結構緊湊緻密,燒成後,磨光效果明顯。
二、拉胚。
將西泥、東泥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後,經過濕球磨、過篩、沉澱、壓濾、真空練泥等工序,備好可塑胚料,然後通過拉胚成型。
三、雕刻。
欽州坭興陶最大的特點是不施釉而採用雕刻進行裝飾。裝飾藝術上採用雕、刻、剔的技法,在泥坯上雕、刻、剔出花卉、人物、山水等圖案,並可填入白、赭等色泥抹平。
四、燒制。
坭興陶因用料內含豐富三氧化二鐵成份,經燒成還原成氧化鐵、氧化亞鐵顯鐵青色。鐵青色與原料紫紅色混合在一起,由於窯爐中的氣氛不同,氧化還原程度不同,其顯色亦產生微妙的變化。同一窯爐中的每件都不同,這也是該陶別具一格的原因之一。更有一絕的就是經燒制產生“窯變”,即偶然有極少量的坯體在原來鐵紅色的基礎上隱約呈現出古銅、紫紅、鐵青、金黃、墨綠等多種色澤,以及天斑、虎紋等紋路變化,經打磨工藝加工,便完全顯現出來了。
五、打磨拋光。
經高溫燒成後,打磨掉表層氧化物,加以精工琢磨光滑,形成所謂“白器紅花”或“紅器白花”甚為雅致。經拋光處理後,更顯光潤柔和,把紫坭陶光潤柔和的材質與變化無窮的自然色彩充分地裸露出來,加上造型裝飾得體,呈現出一種古樸、幽雅、含蓄、別具一格的美感,令人陶醉。

基本特徵

(一)獨特的陶土
欽州坭興陶取泥於欽江兩岸,把西岸硬質土做骨與東岸軟質土為肉相配,雅稱為骨肉相宜,泥質純淨細膩,極適合坭興陶的傳統浮雕工藝,經1200℃左右高溫燒製成陶,其質堅硬,其表光滑,其色古雅,無釉陶卻如瓷器般光潤亮澤。因其深藏於山腹地層,天然潔淨、泥質細膩,綠色環保,且含有鐵、鋅、鈣、鍶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豐富礦物質。這種紫紅朱泥唯欽州獨有。成品無砂粒無氣孔無毒性,鉛鎘溶出量等於零。陶不施釉卻如瓷般光亮潤澤,這是為其他陶所不能比擬的。

歷史考證

欽州市有著悠久的人類發展史和制陶歷史,據廣東省考古工作隊於1960年2月在今欽州市境的靈山縣城郊馬鞍山東勝岩等三處遺址的考查,在數萬年前,這裡的“靈山人”用火已相當普遍。
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廣東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和廣西文物考古工作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65年今欽州市境先後幾次改隸廣東廣西)又多次在欽州市境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在這些遺址中不僅發現了用火燒烤食物和取暖的痕跡,還發現了大量的陶片。這就是說,欽州市境的制陶歷史至今已有5000年了,甚至可上溯至六七千年。
在挖掘隋唐遺址中,考古工作隊發現其時的陶器製品已很精美,甚至能製作大型陶片墓碑了。唐朝的墓碑用土細膩,與當今的坭興陶用料相近,是欽州坭興的雛形,可以說欽州的坭興陶源於唐朝,或更前一些,有1300年的歷史。欽州坭興經歷唐、宋、元、明各朝,品種增加,質量提高,至清朝後期民國初期,達到了高峰,坭興工藝品先後在國內國際上獲得大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扶持坭興工業,坭興陶產品的產銷進入大發展時期,工藝品多次獲得大獎。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欽州坭興也走過艱難的歷程。21世紀初欽州坭興陶進入復興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