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介紹
1823年的某一天,英格蘭沃里克郡拉格比鎮的拉格比學校正在舉辦校內足球比賽, 有一位名為威廉·韋伯·艾利斯的學生,因為一次踢球失誤感到懊惱,一時心血來潮,便抱起球跑向對方球門。此一動作雖然犯規,卻引起在場觀眾的興趣。此後在該校的足球比賽中,抱球跑的事情便頻頻發生,並逐漸傳播開來。後來經由一些熱心人士的研究和改善,便逐漸發展成為一項新的運動。由於是從拉格比學校開始發展的一種足球衍生運動,便稱之為“拉格比足球”。
但是,後來的歷史學家經過仔細考證,發現這個故事純屬子虛烏有,但是傳說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已經深入人心,如今在Rugby School還樹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This stone commemorates the exploit of William Webb Ellis. “此碑紀念W·W·艾利斯的勇敢行動。“甚至連橄欖球的最高榮譽,Rugby World Cup橄欖球世界盃的獎盃也是以Webb Ellis命名,稱為Webb Ellis Cup
起初所使用的球是用豬的膀胱經太陽曬乾後吹漲來使用,其形體呈橢球形,有別於足球的圓球形,因此也增加了球滾動時的不確定性,這特點也是這項運動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1851年,拉格比學校門口的皮鞋商Gilbert先生製造了由四塊皮縫合的橢圓形球參加倫敦博覽會展示,從此英國所有的球隊開始使用Gilbert先生製作的四塊皮縫合的橢圓形球了。後來傳入華人地區,人們因其球的型狀似橄欖為由,而獨創以“橄欖球”作為其中文名稱。但在英語中,並無類似之稱呼。
1845年,橄欖球運動發展出第一套規則。1863年,英格蘭主要的幾個橄欖球俱樂部決定離開英格蘭足球協會而獨立。1871年,正式成立了第一個橄欖球運動組織-英格蘭橄欖球聯合會(Rugby Football Union)。
由於當時英國海權極為強盛,橄欖球運動隨著英國海軍向外拓展至英國的屬地、殖民地,隨後再漸漸推廣至其他各國,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運動。
發展歷史
1900年,前任奧委會主席顧拜旦將英式橄欖球引入奧運會。在1900年倫敦奧運會、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1924年巴黎奧運會,橄欖球是正式比賽項目。在四屆奧運會橄欖球比賽中,美國隊獲得了兩次冠軍,法國隊和澳大利亞隊各獲得一次冠軍。1925年顧拜旦辭職後,德·馬耶·拉圖爾擔任奧委會主席。從此,集體比賽項目在奧委會受到限制,橄欖球從奧運會項目中取消。
1987年國際橄欖球理事會舉辦了第一屆世界盃男子橄欖球錦標賽,1991年又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女子橄欖球錦標賽。從此,各國在橄欖球技術打法上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技戰術水平迅速提高。橄欖球以其獨特的魅力風靡全球。
橄欖球在亞洲的發展較晚,客群群體很小。筆者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1、對場地的要求高;2、裝備的購買力要求高;3、危險係數較高,亞洲人的體質易受傷;4、相比籃球和足球的參與人數少;5、不具有即時性。
球員位置
支柱(1,3號)
勾球隊員(2號)
鎖球隊員(4,5號)
側翼球員(6,7號)
八號球員(8號)
傳球前衛(9號)
接球前衛(10號)
內側中衛(12號)
外側中衛(13號)
邊衛(11,14號)
最後衛(15號)
場地布置
橄欖球比賽場地為100米長、70米寬的長方形草地。球場兩長邊為邊線,兩短邊為達陣線。達陣線線後方有一深10-22米的達陣區,該區底線為死球線(Dead ball line)。達陣線中央立有球門,門柱相隔5.6米,在高3米處有一橫桿相連。
場地正中央與兩端達陣線平行處畫有一條中線,兩邊距離中線10米處各畫有一條虛線,距離達陣線5米處也各畫有一條虛線,距離達陣線22米處各畫有一條實線,有時候會標明數字“22”以利識別。兩側距離邊線5米處各畫一條虛線,距離邊線15米處各畫數條短實線。
比賽規則
裁判
每場比賽有3名裁判員,1名主裁判員負責執行規則,掌握比賽和計時;2名邊線裁判員各管1條邊線,當球或持球人出界時舉旗向主裁判示意。
球場規格及比賽用球
比賽場地長160碼(1碼=0.9144米),寬75碼,兩球門線相距110碼,端線距球門線25碼,兩線之間為端區。球門兩根門柱相距18英尺(5.64米,18英尺=5.4864米);橫木離地面10英尺(3.048米);球門柱高出橫木1英尺(0.3048米)以上。球為橢圓形,狀似橄欖,球長11~11英寸(27.94~29.21厘米),縱周長30~31英寸(76.2~78.7厘米),橫周長24~25英寸(60.96~64.77厘米),球重13~15盎司(382.72~425.24克)。
英式橄欖球的球門像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H,兩個門柱相距5.64米,在離地3米處有一個橫樑。射門時,球只有通過兩個門柱之間,而且飛躍橫樑(over an opponents' cross bar),進球才算有效。
時間及得分規則
進行一場英式橄欖球比賽需要80分鐘,只有上下兩個半場,半場之間休息10分鐘。每隊有15個參賽隊員,前鋒8個、後衛7個。
觸地得分是Rugby中得分最高的方式:當進攻隊員攻入防守方的得分區內持球觸地,“達陣”得5分,英文叫Try ,還有一次Conversion kick(追加射門)再得2分的機會。
除了Try(觸地得分)是用手得分,其它的3種得分方式Conversion kick(追加射門),Penalty kick(罰踢射門),dropped-kick(落踢射門),都是要靠腳來射門得分的。追加射門,進球得2分;罰踢射門,進球得3分;落踢射門,進球得3分。
比賽結束時,以得分多的隊獲勝。
開球
比賽開始或得分後,按規則踢出的第一個球。英式橄欖球開球規定為:每半場開始,由開球隊員在中線中點處作定踢;一方得分後,由另一方在中線中點處或在該點後方作落踢。開球方的隊員必須站在球的後方,對方隊員必須站在本方半場的10碼線後,所踢出的球要越過對方的10碼線。
基本進攻
比賽開始時在中線踢定位球開球。開球隊的隊員應站在中線後面,防守隊的隊員應站在本方 10碼線的後面;守方隊員必須在開球隊員將球踢過10碼線之後,方能搶球。每次得分後,由對方在中線重新開球,繼續比賽。規則規定,傳球時,不得向前傳,只能回傳或橫傳。攻方隊員超越持球隊員接球時判越位,由對方隊員在越位地點罰踢自由球。常用的傳球方法是雙手低手傳球。持球隊員受到對方沖搶或攔抱不能前進時,球必須立即撒手,不得再向同隊隊員傳球。已被持球隊員撒手的球,雙方隊員都可爭搶。比賽中不得衝撞或阻擋不持球隊員。對持球隊員可以採用抓、抱、摔等方法阻礙其前進,並可進行合法衝撞,但只許以肩撞肩,不得衝撞胸前或背後。踢人、打人和絆人為重要犯規。犯規後由對方隊員在犯規地點罰踢自由球。次要犯規則在犯規地點對陣爭球。
越位
指隊員處在不可參與比賽而且容易犯規的位置上。英式橄欖球比賽判定越位的規則是:在比賽的一般狀態下中,無球的進攻隊員處在帶球者或踢球者的前方即為越位;在司克欄、冒爾、勒克以及爭邊球時,隊員若逗留或前進到特定的越位線前面時即為越位,判給對方一次罰踢。美式橄欖球比賽判定越位的規則是:每次對陣進攻,當球放在地上時,任何隊員只要越過爭球線,即為越位;踢自由球時,同隊隊員超過限制線也為越位,判犯規隊後退1.525米。
得分
隊員在對方得分區內持球觸地,或隊員射門時球從球門架橫木之上及兩球門柱之間穿過即為得分。英式橄欖球得分的形式為:持球觸地得5分,稱作達陣。達陣後,得分隊還可以在通過達陣點與球門線垂直的假想線上定踢射門一次,射中得2分;因一方犯規而獲得的罰踢射門以及在比賽進行中的落踢射門,射中得3分。
爭球
對陣爭球時,各方出3名前鋒隊員,並肩各站成一橫排,面對面躬身互相頂肩,中間形成一條通道,其他前鋒隊員分別站在後面,後排隊員用肩頂住前鋒隊員的臀部,組成3、2、3或3、4、1陣形。然後,由犯規隊的對方隊員在對陣一側1碼外,用雙手低手將球拋入通道,不得有利於本隊。當球拋入通道時,前排的3對前鋒隊員互相抗擠,爭相踢球給本方前衛或後衛隊員,前衛和後衛隊員必須等候前鋒將球踢回後,方可移動。
罰踢
英式橄欖球運動比賽規則。指發生犯規後給予不犯規隊的一種踢球。可採用任何一種踢球形式。可將球踢向任何方向,或將球踢出後再去獲得球。還可向裁判員表示將罰踢改為攻踢球門。但射門必須採用定踢或落踢的形式。罰踢時,同隊隊員必須在球的後方,對方隊員必須退到離球10米遠且平行於球門線的地方或球門線上。
出界
球出界時由對方隊員在球出界地點拋球入場。雙方前鋒隊員在距邊線5~15碼之間,面對邊線各排成一縱隊,兩隊相距2英尺(0.6096米)。當拋球隊員拋球到他們頭上時,雙方隊員跳起,3人一組,兩個人舉起中間的人爭球,爭球時既可將球接住,也可將球拍擊給本隊隊員。
得分
球被帶入或踢入對方達陣區時,攻方球員以身體帶球壓地稱為達陣,可得5分。
達陣之後攻方可以由任一位球員自達陣點與達陣線的垂直線上任一點再打門一次,若射進球門可再得2分。
比賽中持球員可以用落地踢球打門,射入可得3分。對方犯規後的罰踢可以直接打門,射入可得3分。
主要賽事
RWC
橄欖球世界盃賽(Rugby World Cup,簡稱RWC)是國際橄欖球理事會(IRB,前稱FIRA)的首要賽事。1987年,首屆橄欖球世界盃賽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聯合主辦,之後每隔4年舉辦一次。
橄欖球世界盃賽的冠軍隊獲得威廉·韋布·埃利斯杯(the William Webb Ellis Cup)。
2011年橄欖球世界盃在紐西蘭進行,全球近10億觀眾收看了紐西蘭與法國的決賽,最終紐西蘭以8:7獲勝奪得世界盃冠軍,2015年世界盃將在英格蘭、威爾斯進行,2019年世界盃將在日本、香港、新加坡進行。
年份 | 主辦國(地區)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殿軍 |
1987年 | 紐西蘭、澳大利亞 | 紐西蘭 | 法國 | 威爾斯 | 澳大利亞 |
1991年 | 英格蘭、愛爾蘭、法國 | 澳大利亞 | 英格蘭 | 紐西蘭 | 蘇格蘭 |
1995年 | 南非 | 南非 | 紐西蘭 | 法國 | 英格蘭 |
1999年 | 威爾斯 | 澳大利亞 | 法國 | 南非 | 紐西蘭 |
2003年 | 澳大利亞 | 英格蘭 | 澳大利亞 | 紐西蘭 | 法國 |
2007年 | 法國 | 南非 | 英格蘭 | 阿根廷 | 法國 |
2011年 | 紐西蘭 | 紐西蘭 | 法國 | 澳大利亞 | 威爾斯 |
2015年 | 英格蘭、威爾斯 | 紐西蘭 | 澳大利亞 | 南非 | 阿根廷 |
2019年 | 日本、香港、新加坡 |
Six Nations
六國錦標賽(Six Nations)是北半球最大的橄欖球比賽。每年英格蘭、法國、愛爾蘭、義大利、蘇格蘭和威爾斯參加此項比賽。
每年各隊互相交手一次,主場則是每年輪換一次。積分規則為獲勝球隊積2分,平局積1分。
有兩種方式可以獲得六國賽冠軍。一種是通過積分,最高分球隊奪冠;另外一種是“大滿貫”奪冠,意味著球隊要在5場比賽中全部戰勝對手。
英格蘭隊12次奪得大滿貫,威爾斯10次,法國8次,蘇格蘭3次,愛爾蘭1次。
在杯賽中還包括了三角皇冠賽等等一些國際杯賽。而倒數第一的隊伍會被授予一個象徵性的“木勺子”。(譯者註:木勺子的來源也許是英國某大學的習慣。考試中及格學生成績的最後一名得到木勺,以資鼓勵。)
六國賽的起源是1883年創立的本土錦標賽,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斯4支球隊參加。1910年法國隊正式入伙,加入五強賽。當時法國已經參與過4次本土錦標賽的角逐了。
兩次世界大戰中,五國賽暫停。1931-1939年間,法國曾經短暫地被驅逐出五國賽,因為當時法國要建立職業橄欖球體系,此外還有行政混亂、球場暴力等事件發生。
1947年,受戰火困擾多時的五國賽重新啟動,成為一項非常有吸引力的年度賽事,每年大量觀眾通過電視觀看該比賽。
1993年的杯賽中,首次出現了獎盃,由倫敦William Comyns商號鑄造。當時那屆杯賽的冠軍是法國隊。獎盃上有15個嵌板,象徵橄欖球的15個球員。上有3個把手,象徵著裁判。
六國賽獎盃有一個木質基座,上有各隊的隊標。獎盃蓋子上的把手有花紋,圖案取材於衛冕冠軍球隊。例如,威爾斯是六國賽冠軍,那么把手上面就刻著威爾斯親王紋章。
2000年,義大利加入這項賽事,五國賽擴軍為六國賽。這樣蘇格蘭隊就成為最後一個五國賽冠軍。
自六國賽以來,法國四次奪冠,其中兩次為大滿貫。英格蘭三奪冠軍,其中一次大滿貫。威爾斯兩次大滿貫奪魁。
三國賽
三國賽(Tri Nations0是南半球橄欖球頂級賽事,每年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爭奪該賽事冠軍。
1996年,為了向北半球的五國賽致敬,南半球三國賽正式啟動。該賽事的前身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布雷蒂斯羅杯。而因為遭受國際社會抵制,南非多年沒有組織過巡迴賽遠征外國。
當1995年橄欖球世界盃就要到來時,南非、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結成戰略同盟SANZAR,實現了三國賽的願景。每隊同每個對手交手2次,2006年之後擴為3次。勝場得4分,平局得2分。和六國賽不同的是,球隊達陣4次以上或者輸球在7分以內的,可以再得到1分。
1996和1997年三國賽,全黑隊大獲全勝。1998年南非首次獲得三國賽冠軍。2000年澳大利亞首奪冠軍。2001年澳大利亞隊衛冕成功。但是在進入新世紀之後,紐西蘭隊在三國賽中占據明顯優勢。至今紐西蘭已經9次奪得三國賽冠軍,而澳大利亞和南非則分別奪冠兩次。
長年以來,一直有謠言說阿根廷隊有可能加入三國賽。有報告顯示,最快2010年時,各方面就會就電視轉播權達成協定,阿根廷就能入伙了。2007年美洲虎隊在世界盃賽上大爆冷門,勇奪第3名。在他們已經是唯一一支沒有常規比賽的世界勁旅了。
俱樂賽事
超級聯賽
英格蘭橄欖球超級聯賽(Aviva Premiership)為英格蘭最高等級橄欖球聯賽,Aviva公司冠名,英國國內著作權由ESPN UK、ITV4、SKY SPORTS買斷,奪冠次數最多的為萊切斯特虎隊(Leichester Tigers0,共6次奪冠,為英國國內僅次於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的第二大聯賽。
Top 14
為法國最高等級的橄欖球聯賽,是法國國內僅次於法國足球甲級聯賽的第二大聯賽。
Super14
Super 14是南半球最大的橄欖球錦標賽,其中有4支來自澳大利亞各州的隊伍(昆士蘭州Reds,新南威爾斯州Waratahs,坎培拉聯邦區Brumbies和西澳大利亞州Force),5支由紐西蘭各省組成的隊伍(奧克蘭Blues,懷卡托Chiefs,惠靈頓Hurricanes,坎特伯雷Crusaders和奧塔哥Highlanders),5支南非球隊(自由州Cheetahs,西開普省Stormers,夸祖魯-納塔爾省Sharks,豪滕省Lions,北豪滕省Bulls)。在常規賽上,14支球隊分別和每個對手打1場比賽,不分組,也不分聯賽級別。每支球隊在賽季中,會有一個“再見周”,這一周可以不打比賽。這樣整個賽季一共是14個星期。
在Super 14聯賽中,球隊按照積分排定座次。其中勝場得4分,平局得2分。此外還有附加分規則。在比賽中達陣4次以上,附加1分。輸球分差在7分以內(包括7分),也附加1分。
常規賽前四名球隊將殺入為其兩周的淘汰賽。在單敗淘汰的半決賽上,常規賽排名第一的球隊將主場迎戰排名第四的球隊,排名第二的球隊則主場迎戰排名第三的球隊。決賽將在兩隊之間常規賽排名較高的球隊的主場進行,而不是預先選擇中立場地。
這項賽事於1996年創始,直到2005年,聯賽還叫Super 12。在2006賽季,聯賽擴軍,因此改名為Super 14。有的時候,也用Super Rugby來指代Super 14和Super 12。,41個國家和地區在轉播Super 14的比賽。
Top League
日本最高級的橄欖球賽事,亞洲第一橄欖球聯賽。中國球員李陽效力於top league的大阪近鐵列車,並取得了在日本聯賽的首次達陣,幫助大阪近鐵列車隊獲勝。
衍生運動
聯盟式橄欖球
聯盟式橄欖球(Rugby League)是由橄欖球直接發展出來的一種團隊球類運動,因其組織名稱而得名。
聯盟式橄欖球競賽雙方各派13名球員上場,比賽場地為長方形草地,球場兩端各有一“H”型球門。比賽目的是持球衝到對方球門線後方以球觸地得分,稱之為達陣;亦可以在比賽中踢球越過球門橫桿上方而得分。當比賽時間結束時,以得分較多者獲勝。比賽過程中,防守一方可擒抱攻方持球員以阻止其進攻,但擒抱方式與位置均有所限制,以避免選手受傷。
防守球員將對方持球員擒抱倒地後,便結束攻方該一回合的攻擊,需放手讓攻方持球員重新站立。持球員應將球置於地面用腳往後撥傳以重新開球,並進行下一回合的攻擊。若未掉球,攻方每次攻擊可持續進行6個回合,然後攻守角色互換,改由對方重新攻擊。
聯盟式橄欖球發源於英國,在英國、愛爾蘭、法國、澳洲、紐西蘭設有職業聯賽。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聯盟式橄欖球被定為國家運動,很多當地球員到澳洲參加職業聯賽。
世界盃聯盟式橄欖球賽是最大的國家隊級比賽,首屆於1954年舉行,最後一次是2000年的第12屆,各屆間隔年數不定。最大的贏家是澳洲隊,總計奪得9次冠軍、2次亞軍。其次為英國隊,共得3次冠軍、4次亞軍。
美式足球
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或美式橄欖球源自英式橄欖球(拉格比足球),是足球(橄欖球)運動的一種。橄欖球運動由英國傳入美國。十九世紀中葉,美國東部經常舉行一種類似足球的比賽,參賽者只要把球踢過對方的得分線即得分。參賽球隊隊員多達30 人,有時更多。由於這種美式橄欖球最初只許用腳踢,故取名FOOTBALL,即足球之意,沿用至今,有人仍把這種橄欖球稱為美式足球。
橄欖球傳入美國後,人們把規則改變,包括改為可以向前傳球。由於球賽中往往會與對方球員有身體衝撞,因此球員需穿保護衣及頭盔出賽。
加式足球
加拿大式足球(Canadian Football)是一種由兩支各12人的隊的運動,在橄欖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球場為110碼(100.6米)長,65碼(59.4米)寬,加上終止區20碼(18.3米)。
加拿大式足球與美式足球都是來自同一樣來源,兩者之間有很大的聯繫。不過它與美式足球仍然有一些分別。
澳式足球
又稱為Aussie football,亦稱為澳式橄欖球,是一種源自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地區的球類運動,與足球(Association Football)的規則不同,澳式足球(就其最高等級的AFL規則而言),每隊含替補球員(interchange player)在內共有十八人 ,比賽在板球場或差不多大小的草地球場上進行,球場長度可達185米(200碼),這樣的場地比起其他規則的足球賽大很多(差不多是足球的四倍)。
蓋爾式足球
蓋爾式足球(Gaelic football),愛爾蘭語:Peil、Peil Ghaelach或Caid,亦稱為愛爾蘭式橄欖球,與愛爾蘭式曲棍球並列為愛爾蘭的兩大運動,由愛爾蘭最大的運動組織-蓋爾運動協會所主導。
蓋爾式足球比賽雙方各上場15名球員,比賽時間60分鐘或70分鐘,分成上、下半場。和一般認知的足球最大的不同在於增加許多手部動作的允許,而和橄欖球或美式足球相較則較少肢體接觸和衝撞。
充滿男性魅力的九大運動
現在的時代越來越中性,陽剛的男生越來越少,但不可否認的一點:男人的魅力來源於力量的美。下面的九大運動方式,被認為是充滿男性魅力的運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