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淑榮

欒淑榮

欒淑榮,女,1964年出生在山東棲霞市中橋鎮後高格莊村,沒有文化,童年喪父,後遭遇車禍,高位截癱,但她自強不息,致力於民間剪紙藝術,在1990年成為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理事。雖然人生坎坷,可她身殘志堅,在剪紙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成為剪紙藝術家,她先後5次榮獲“金剪刀獎”,作品被多個國家博物館收藏,贏得了‘神剪’稱譽”。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欒淑榮 欒淑榮

欒淑榮,她是一位“進入了剪紙藝術的‘自由王國’,贏得了‘神剪’稱譽”,一位身殘志堅的剪紙藝術家,一位面對丈夫叛離、徒弟“負心”的女人一位兩次從車禍中死裡逃生的女人,一位張海迪式的英雄人物,一位能與“剪花娘子”庫淑蘭並稱為兩代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全國“十把金剪刀獎”獲得者。

她是一位普通的農民,沒有文化;她是一位不幸的女子,童年喪父,後遭遇車禍,高位截癱;她是一位自強不息的人,早在1990年就成為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理事。

人物作品

她先後5次榮獲“金剪刀獎”,作品被多個國家博物館收藏,業內專家一致稱她為“神剪”,2008年6月,又被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授予“中華剪紙藝術傳承獎”。

20多年來,她的上千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上海美術館以及省級以上博物館、藝術館收藏。近年來,她先後有1萬多件作品被德國、美國、日本、巴西、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的藝術館、藝術家或者民眾收藏。她的作品《農家樂》、《窗花》等圖在德國印成明信片,發行量為100萬套。

獲獎榮譽

正在剪紙的欒淑榮 正在剪紙的欒淑榮

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的理事、省級新長征突擊手、市政協常委、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巾幗十傑”、十大傑出青年。工藝美術理論家、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張道一先生稱欒淑榮是“能與剪紙娘子庫淑蘭並稱,為兩代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2007年和2008年,她連續拿了5個“金剪刀獎”,被業內人士譽為“神剪”。2008年6月,又被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西風烈·中國剪紙藝術大賽組委會授予“中華剪紙藝術傳承獎”。

人生經歷

生來就愛剪紙

欒淑榮1964年出生在山東棲霞市中橋鎮後高格莊村。她自己也記不清楚什麼時候學會剪紙了,可能是遺傳因素吧,好像是生來就會剪紙,她家的五個姐妹都會剪紙,母親、奶奶也都會剪,並且奶奶剪的還特別好,是遠近聞名的剪紙高手,她自己也是,從小就愛剪紙。

欒淑榮剪紙的動力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愛好,其實更主要的還是為了掙錢。她小時候,看到姐姐們都剪,自己也就學著他們,要一些樣紙自己剪,誰知自己無師自通,往往姐姐們一個樣紙還沒剪熟練,自己已經不用樣紙就能剪了。剪完後就跟著姐姐一起趕集賣剪紙,因為她的剪紙細膩、秀美,所以大家都喜歡,經常是別人的剪紙還有一大堆,自己的卻早早賣完了,以致最後趕集時,姐姐們都不敢跟她在一起擺攤。

當時,一張窗花賣5分錢,但就是這5分錢,激起了欒淑榮剪紙的願望。為了多掙點錢補貼家用,欒淑榮不分白天黑夜的剪,夏天在樹蔭下,冬天在土炕上,全家人都睡下了,她還把玻璃瓶做的煤油燈掛到窗上,守著燈光繼續剪。“那時候一年下來,能剪一大箱子,冬天一進臘月門就開始每天趕集”,欒淑榮說,“趕集賣剪紙得來的錢都一分不少的交給母親,自己連個包子都捨不得吃,最多的一年賣了100多元”。正是憑著這份堅韌,這份悟性,欒淑榮的剪技由生到熟,由慢到快,到十七八歲時剪紙就不用畫稿、不用眼看了,拾剪瞬間即成作品,成了村裡的剪紙高手。

學習增長技藝

欒淑榮作品 欒淑榮作品

1984年秋,欒淑榮得知縣文化館要舉辦剪紙展覽,便帶著10幅窗花來到文化館,最後作品全部展出還獲了獎,並受到煙臺市剪紙專家曲青棠老師的賞識。展出結束後,她跟隨曲老師到了煙臺,從理論到實踐進行了系統學習。在曲教師的指導下,春節期間,她創作的20幅作品即全部被選入煙臺市剪紙展覽,並有6幅參加省里展覽,有2幅在北京參加了全國展覽。1985年,曲老師又為她指出一條進一步提高之路——參加中華剪紙函授中心的專業班。經過一年的系統學習,欒淑榮的剪紙技巧有了質的提高。1986年春結業時,作為優秀學員,她被學校邀請赴烏魯木齊參加結業典禮,並做現場表演,150幅作品也被函授中心作為獎品發給每位優秀學員。

回到棲霞後,欒淑榮被選聘到縣文化館。儘管自己的剪紙技藝已日臻成熟,但她仍不滿足,在縣文化館,欒淑榮又重新系統地學習了中國繪畫技法,並反覆揣摩漢畫象石,把剪紙和美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1988年9月,欒淑榮代表中國的剪紙藝人,隨“中國民間藝術代表團”到巴西聖保羅作了為期一個月的剪紙表演,其高超的技藝和精彩的表演轟動了巴西。巴西電視台和其他新聞單位廣泛宣傳了她的事跡,巴西《南美僑友》雜誌連續在兩期封面上刊登她的作品,她隨身攜帶的8千幅作品被一搶而空,許多人甚至不遠千里專門請她剪紙、簽名。

好心遭遇橫禍

1996年夏天,臨沂市一個柳姓姑娘給欒淑榮寫信,要拜她為師學剪紙。柳言辭懇切,述說自己貧困的家境和學習剪紙的願望,欒淑榮感動了,馬上給她寫了回信,表示願收她為徒。柳來到棲霞後,吃住在欒淑榮家,柳叫欒淑榮老師姐姐,欒淑榮白天晚上手把手地教她,幾個月過去了,柳的剪紙技藝大有長進。這時,煙臺有家私企老闆很賞識欒淑榮的剪紙,願高薪聘請她到公司剪紙,欒淑榮對這個老闆說:“我的徒弟剪紙也很好,讓她來你公司,你既可以得到我的剪紙,也可以給她機會發展。”

11月3日,欒淑榮帶著柳到煙臺與公司老闆商談來廠事宜,老闆滿意的接受了柳,欒淑榮為徒弟有了工作而高興。返回時,老闆派司機用自己的小貨車送她們。晚7時許,汽車快到棲霞了,勞累的欒淑榮睡著了,小貨車卻突然被對面駛來的一輛大貨車擠到路邊的大溝里,欒淑榮從車裡摔了出去,什麼也不知道了。經過搶救,命雖然保住了,但落了個高位截癱,手臂以下的身體失去了知覺,老天爺只把頭和手留給了她……

車禍發生時,柳也受了傷,欒淑榮給她墊上了兩千多元的醫療費。經過治療,她很快康復了,那些日子,柳非常內疚,她反覆對欒淑榮說:“老師,我照顧你一輩子!”可是四個月後,柳藉口回家拿錢,就再也沒有音信。

臥床潛心研究

欒淑榮作品 欒淑榮作品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欒淑榮也曾經絕望過,甚至自殺過。但當她被醫生搶救過來甦醒後,兒子的一句:“媽媽,你別死,我有個癱瘓的媽媽也是有個媽媽啊!”卻讓她徹底告別了輕生的念頭,也使她暗暗下定決心:為了孩子,也為了喜歡剪紙的人和中國剪紙藝術的發展,自己要堅強的活下去。重新拿起剪刀,對於欒淑榮來說要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由於她高位截癱,大小便失禁,儘管每天都儘量少喝水,但還需要更換30多塊尿布。她仰躺著剪一幅作品比正常人要多付出幾倍乃至十幾倍的努力。一天下來,常常累得脖子都僵直了,轉都不敢轉,但她全然不顧這些,卻把心思都花在剪紙上,一邊學習別人的剪紙技術,一邊自己揣摩剪紙技藝,終於使自己的剪紙技藝又上一個新台階。特別是她苦練的“剪紙打毛”技術,1厘米的長度中居然能剪出44根毛毛,這樣的“打毛”技藝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被稱為“天下第一”。著名剪紙藝術家秦石蛟在給欒淑榮的信中說:“在我收藏的剪紙中,打毛最細的是你,稱得上全國之最,在我看來,你是全國剪工最精的作者。”

沒出車禍之前,欒淑榮特別注重蒐集剪紙底樣,一有時間就騎著腳踏車四處打聽,登門收購,甚至不惜拿自己的作品跟人家交換。多年來,底樣積攢了幾大箱。躺在床上的十多年間,欒淑榮除創作完成了萬餘幅剪紙作品外,還對以前蒐集到的剪紙底樣進行了系統整理,共整理底樣近萬幅。對這些寶貝,欒淑榮一有時間就拿出來欣賞、比畫,尋找創作靈感,多年下來,基本上每一幅作品都被她牢牢記在了心上。不僅如此,對一些不完整的作品,她還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作力,進行二次創作,把殘缺部分補齊補全,甚至對一些作品進行再次深加工。在清花瓷上加上人物故事,把熊貓與奧運結合起來……,這些都是她的創舉。用她自己的話說:“藝術也是有生命的,有些東西如果只是單純的死搬硬套,就跟學習一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如果能進行二次創作,那么這樣的藝術就有了生命力,也一定能繼續傳承、發揚下去,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收徒傳承技藝

自從為了徒弟而癱瘓在床之後,欒淑榮曾一度對收徒失去了信心。期間,儘管有許多人慕名而來,登門學藝,卻都被她婉言謝絕了。欒淑榮告訴我們:“那段時間,儘管自己也很想收個徒弟,但一想到柳,自己的心裡就會莫名傷感。”

躺在床上的十多年,不僅讓欒淑榮的剪紙技藝突飛猛進,而且讓她的思想發生了變化。“就像潛心修佛一樣,大徹大悟之後,我才明白,現在我活著的主要目的,不是如何提高自身的剪紙藝術,再多的“神剪”也不能使我站起來,唯一能使自己站起的辦法就是通過自己,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掌握,讓剪紙給更多的人帶去歡樂、帶去幸福!”說是這么說的,做也是這么做的。現在,只要一有時間,欒淑榮就召集剪紙協會成員聚到一起,切磋技藝,互相學習,互相提高。哪裡有什麼大賽,欒淑榮也總是積極推薦徒弟、協會會員,並主動幫他們聯繫、裝裱,為此她一年要投入數千元,但她無怨無悔。

鄰居中有些小孩被她的剪紙所吸引,欒淑榮就主動聯繫,免費教他們剪紙。她收的徒弟中還有十多個小孩子,每到放學後這些小徒弟都是先到她家裡學習一會剪紙,再背起書包回家,寒暑假則吃住在她家。“在這裡,不僅可以照看他們,而且可以讓他們多學習一些民間文化,看著可愛的孩子們在自己的影響下,對剪紙那么痴迷,剪的那么好,自己心裡比得了獎都高興,畢竟他們才是剪紙的未來啊!”,欒淑榮如是說。

欒淑榮雖依然躺在床上,但每天卻過的很充實。接待來客、收徒傳藝、精心創作,每一樣工作她都做的一絲不苟。面對眾多的榮譽和獎勵,欒淑榮如是說:“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剪下去,把這門技術傳承下去,當好傳承人,真正把剪紙藝術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