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樨餅

欒樨餅

欒(luán)樨(xī)餅是以一種叫做欒樨的植物的葉子和糯米粉、澄粉、粘米粉、冰片糖等為主要材料蒸製的糕餅。是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漢族傳統小吃,以中山最普遍。也是珠江三角洲一帶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的特色食品,在部分地方,四月初八會有浴佛節、欒樨節等別稱,也跟佛教有關,人們在那天一般都會採摘欒樨葉做欒樨餅吃。

基本信息

材料

欒樨糯米粉400g、澄粉100g、粘米粉100g、冰片糖250g

做法

欒樨餅欒樨餅
1、欒樨加適量的水打爛、冰片糖250g加水用微波爐叮融、澄粉用開水燙熟攪勻。
2、把全部材料加在一起和好待用。
3、準備好模具,先抹一點油再把粉團印上,再脫模,這樣就有一條條小魚游出來了。
4、隔水蒸15分鐘,待涼後再取出,熱辣辣的小魚就做好了。

傳說

傳說200多年前“浴佛節”那天,一個和尚來到香山縣(現中山市)龍塘樹坑的小河邊洗澡,他剛脫下衣服,一條大蟒蛇闖了出來,直向他奔去。那和尚拔出寶劍,把蟒蛇斬成幾截,丟在河裡。這時正好來了個老漁翁,他醉熏熏地抓起蛇頭,又搬來蛇尾,胡亂地跳起舞來。這一舞,竟使那條蟒蛇死而復生了。它變成了一條龍,騰空而去。餘下的幾截蛇身,居然在河邊變成了幾棵小樹,就是現在的欒樨樹。有一年夏天,當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人。河邊有戶窮苦人家,無錢請醫購藥,聞到欒樨樹葉發出陣陣清香,便摘了一把,回家搗碎沖水喝,不久病就好了。這事一傳十,十傳百,人們紛紛採摘欒樨葉,沖水喝,做餅吃,後來每年四月八,人們還做欒樨餅來貢神。

欒樨

闊苞菊
別稱:欒樨
學名:Plucheaindica
英文名:MarshFleabane
科別:菊科
特徵:灌木,高1-2米。花直徑約5毫米,粉紅色,由多朵細小的管狀花組成。果有棱,具白色冠毛,乾後稍帶褐色。幼枝有微柔毛,葉全緣或有小尖齒。全草有異味。
套用:葉可制欒樨餅,可令小孩暖胃去積;另全草亦可藥用,可改善記憶力。
生長環境:海邊潮水到達的地方。
欒樨常被誤寫成“欒茜”、“萱茜”、“櫞茜”,甚至“芫茜”、“芫荽”,其實,欒樨就是菊科闊苞菊屬的“闊苞菊”,不同於其它芳香植物,傘形科芫荽屬的“芫荽”,芸香科柑橘屬的“枸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