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術主義

權術主義,又稱馬基雅維里主義。一種排斥道德約束的政治行為原則,主張利用任何手段,包括不道德的手段為目的服務,認為只要目的正當,使用任何手段都是善的。“馬基雅維里主義”一詞源於15—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政治活動家和理論家馬基雅維里之名。

概念解釋

“馬基雅維里主義”一詞源於15—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政治活動家和理論家馬基雅維里之名。他主張統治者在政治活動中不要考慮道德的要求,而採用一切可行的手段行事,必要時即使是在道德上受譴責也在所不惜;道德名譽如仁慈、忠實、守信、公正等,有利於統治時要利用,不利於統治時則要拋開而採取惡行,同時顧及社會道德的影響和壓力,又需要偽裝出道德高尚的面目。儘管馬基雅維里本人也確認偉大的政治家都是具備諸種高尚品德的人,那些憑藉屠殺同胞、欺騙朋友、背信棄義等手段,縱能統治成功的人,絕不能博得道德榮譽,但他又看到在實際政治生活中很難做到遵守道德。這種看法是他所處的時代權力鬥爭中瀰漫的不道德現象所決定。馬基雅維里在道德善惡問題上存在著抽象性認識的失當。對於某些正當的行為,如君主對待不守信義的人要象狐狸一樣狡猾,不可老實守信;在財政上不能橫徵暴斂,慷慨揮霍,要吝嗇節制;對殺人搶劫危害社會者要暴力鎮壓,不能仁慈手軟;他將這些都定義為惡德,從而混淆了正當的政治善行和不義的政治惡行的界限。他不能引入歷史進步的正義標準具體分析政治行為的道德性質,在總的理論結論上公然提出了“政治不必守德”的觀點,將道德基礎排斥在政治行為之外。儘管他的本意實質上含有很多合乎道德的意思,但基本的結論卻引來不講道德的“馬基雅維里主義”這一臭名昭著、極其有害的原則,並成為許多反動政客、陰謀家、法西斯主義、帝國主義、恐怖組織所贊同的行動信條。

緣起過程

權術主義指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格傾向。因義大利政治家馬基雅維里(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16世紀在《君主論》中發表一系列有關如何獲取權力和運用權力的觀點而得名。表現出強烈的該人格傾向的人非常務實,他們對別人保持情感距離,認為只有最終結果才有意義,手段只要是有效的,就應充分利用,而不考慮其道德性。其一貫的行為準則是,只要行得通就採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