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製作原料主要是木材和楠竹,原理上完全模仿“石磨”而製成。“檑子”的好壞關鍵靠“檑齒”,必須用檀木、桑木、花梨木等上好的“青槓”木材。先將“青槓”木棒劈為2毫米左右厚的木條備用。然後用其他木料製成上下兩個無底無蓋的“圓桶”,和“石磨”一樣稱為上下“兩扇”,其中“下扇”的中間築上黃泥粘土,“上扇”的中間留空,用以往下倒稻穀。接著就用“青槓”均勻地一塊一塊地卡,每兩塊之間用楠竹片隔著,讓其形成“石磨”一般的“齒”。可以說,這“檑子”就是巨型的“木磨”而已。“檑子”的製作是非常講究技術的,據傳說至少要是三年以上的老師傅製作的“檑子”才好使,一般的木工師傅還不能勝任。
使用時,一般由女人把穀子撮進檑子的漏孔里,男人就使勁用磨桿推動檑子的“上扇”,稻穀就會被鋸齒狀的木齒“檑”破穀殼形成糙米,從檑子的腰間出來了。再用米篩子篩掉穀殼,用一種叫碓的土農具把糙米碓成精米了就可以吃了。檑子檑稻穀的聲音可比推石磨大多了,在夜闌人靜時,這“轟轟嘩嘩”的聲響傳得老遠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