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街

橫街

橫街,是與陽街同時構築最早的贛州城的兩條街道之一。最早的橫街,是今天整個西津路與章貢路的全稱;這裡所指的是清時圈定“三十六條街”時的路段——削減為章貢路東段的涌金門至八境路口這一小截。

基本信息

héngjiē

橫街

◎ 橫街 héngjiē

[bystreet] 從主要幹道分岔出來的街道

構造

橫街 橫街

然而,從街巷名之意義上來講,橫街仿佛已成了贛州城的古董市寶,這名字讓今天鍾情贛州歷史的人一觸及便頓然生情。

除了對橫街名的戀愛外,我們已難以透過歲月塵埃,去觀察當年這裡商賈如雲造就的熱鬧繁華情景如何,更難以感受到這裡曾經被踹動得有些喘息透不過氣的街巷脈搏之激烈。如同十八灘曾經險惡得令乾隆皇帝折返,今天卻因萬安水庫而歸於寧靜,橫街,也歸於寧靜了。

虔州八境

仍熱鬧著的是八境路盡頭的八境台。八境台於北宋嘉佑年(1056-1063)間由虔州郡守孔宗翰主持建造,初名石樓,因建於龜角尾城牆上,通體石頭而名。石樓建成後,既可欣賞三江合流之壯觀,又可縱覽全城風貌,近可觀城內章貢台、皂蓋亭、白鵲樓、郁孤台,遠可眺塵外亭、馬祖岩、峰山,令孔宗翰十分得意,遂指點虔州山水,將“觀台榭之所見”連同腳下石樓一併歸為虔州八景令人畫了《虔州八境圖》。後他在赴山東膠州新任上,不期在彭州遇著蘇東坡,他便纏著蘇東坡為每一景作了詩。隨後蘇詩被恭恭敬敬地鐫刻在了石樓上。

歷史記載

蘇東坡(1036——1101),四川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官至禮部尚書。一身學問,一生坎坷。先後貶謫黃州、惠州、瓊州,赦還卒於常州,諡文忠。蘇東坡的文章縱橫奔放,詩飄逸不群,詞開豪放一派,書畫亦聞名遐邇。所以,大凡蘇公所到之處,若有歌吟,便成風景,便給今人留下文化遺產。他貶惠州與瓊州往返四次經過贛州及贛南,創造了極多的文化故事,如對贛州諸多名勝景點的詩讚,南康浮石、賢女潭、獨秀峰“蘇訪賢”的故事,大余梅嶺的詩詠,以及贛州至今仍在流行的菜餚“炒東坡”、“東坡肉”等等,無不為贛州乃至贛南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內質。

他在為孔宗翰八景圖題詩的二十七年後流放惠州途經虔州,第一次登上八境台縱覽虔州八境,感嘆原詩“竟未能道出萬一”。石樓、城牆,還有滔滔三江,無言地吸收了詩人的惋嘆。但,即便如此,虔州八景因了蘇詩的影響,已然流傳四方百世。便是從虔州八景起,全國各地,甚至日本,開始流行起“八景”或“十景”之文化現象。光贛南便有所謂“聶都八景”、“桃江八景”、“南康八景”、“綿江八景”等數十種說法。因此,蘇東坡題的虔州八景,開了中國八景山水文化之先河。

所以說,趙卞有功於章貢台,孔宗翰有功於八境台,更有功於八景的歸納,而蘇東坡則真正予以了贛州八景以深厚的文化內涵。贛州人最應該感激的人便是蘇東坡、周敦頤、趙卞、辛棄疾、文天祥、王陽明等先哲,他們給贛州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足跡與墨跡。這些遺蹟,當時就成了城市的文化養分,今天更是成了文化積澱,成了贛州得以成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最基本內涵,也成了無數後人追尋先哲腳步、感受先哲智慧的最大魅力之所在。

感言

文化內涵是景物的生命力,當文化內涵消失了,景物的存在意義便近乎削減為零了。今天再看舊八景,其中的“天竺晴嵐”、“儲潭曉鏡”便徹底失了它的蹤影。今天,再尋三十六條街,我們依著地名志與府志,尚能追溯到如花樣年華的燦爛情景,可走近它時,卻大多是舊貌換新顏了。往事如煙,歲月如川。一切的謳歌,都已悠遠,悠遠如夢。

蕪湖市新蕪區老街

新橫街南起沿河路,北至新蕪路,因街建在老橫街後,故名。全長225米,寬2.5米,條石路面。老橫街則東起寺碼頭,西至新橫街。解放後為了區分新橫街,故名。全長100米,寬3米,條石路面。正橫街是東起新橫街,西至華盛街。因位於新橫街、華盛街正中得名,全長120米,寬3.5米,條石路面。

三條橫街長度和寬度並不統一,但它們都是青石板路面,臨街多是磚木結構的棧房,上層有欄桿木板壁,槅子窗戶,下層則是一條條門板,晨卸夕上,作為店面。當年這裡店家生意還是相當火爆的,只是自從大馬路、二馬路開闢後,店鋪林立,熱鬧非常,此處才顯得寧靜了。

舊縣誌載:“米業公所,在江口橫街。光緒二十年(1894年),董事彭蔚文等,稟收一厘義捐創建,為江、廣米行及各路行商有事會議之地。前進購民居改造,後進租工部廠基地。當時警察、商會均未舉辦,由公所招募巡勇彈壓河下,於米市大有裨益。民國間,於後進增造新式樓屋一層”。原來這個“米業公所”,是以廣潮煙寧四大米幫為龍頭及各路行商組成的聯合體,成員是外來客籍米商,專門採購販運出口米糧的。他們資本雄厚,除長途販運外,還在江口一帶開設米糧堆疊及機器礱坊,直接收購稻穀加工成大米,裝包起運。蕪湖土籍米商依法仿效,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河南(今馬塘區)創辦“南市米業公所”,與之對壘。

江口橫街“米業公所”地址在哪裡?據上引縣誌“前進購民居改造,後租工部廠基地”分析,原來是明代成化七年(1471年)工部在江口設立的“抽分廠”,按竹木價值抽取十分之一的稅金,因系工部分司,設關卡抽稅,故名“工關”。崇禎元年(1628年)戶部在河南江口增設“鈔關”,按船徵收貨物稅。清康熙九年(1670年)把工關劃歸戶部領導,就是說,工關和鈔關統歸戶部主事統一管理。雍正十一年(1733年)設安徽寧池太廣分巡道,兼理蕪湖關務,所以道尹又稱蕪湖關道。關道署設在河南將軍港。為了就近管理,把工關也遷至河南江口,與鈔關為鄰。原河北工關(即工部廠)基地面積很大,後來劃出一部出租與“米業公所”了。

橫街在舊城改造中拆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