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橫江村屬贛縣城坊第九十四都。
民國十七年(1928)屬贛縣第五區第四聯保,民國二十四年(1935)屬第二區第八聯保,民國二十八年屬第二區,稱第六保。
1949年8月解放,9月屬贛縣水西區永安鄉,建立橫江村。
1950年,屬湖邊區橫江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9月屬紅旗人民公社湖邊管理區,橫江村與垇頭村合併,稱橫江工區。
1959年10月屬橫江人民公社,橫江工區析出橫江生產大隊和垇頭生產大隊。
1961年4月劃屬贛州市。1961年11月復歸贛縣,屬湖邊區橫江人民公社。
1965年6月,湖邊、橫江、和樂3個人民公社合併,屬湖邊人民公社。
1968年,橫江、葉山、垇頭3個生產大隊及下蛤湖生產大隊部分合併,稱橫江生產大隊。
1972年,橫江生產大隊析出橫江、葉山、垇頭3個生產大隊。
1978年1月劃屬贛州市。
1984年4~5月,人民公社、生產大隊改為鄉、村建制,屬湖邊鄉,改稱橫江村。
1989年12月,劃屬蛤湖鄉。
2001年8月,蛤湖鄉併入湖邊鎮,屬湖邊鎮,仍名橫江村。
簡介
所轄地域10.2平方公里,轄14個村民小組。截至2006年10月,總戶數430戶,總人口1528人。村委會設在橫江村三叉路口處,原駐橫江宋宅。1996年拆除,在原址新建磚木結構兩層6間辦公樓,建築面積180平方米。
歷任村(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李端訓、李端惜、羅能楊、凌遠斌、宋德鶴、凌遠海、宋世榮、宋治意、劉才軍、李粹光。
農村經濟
2005年,全村耕地面積1220畝,其中水田1215畝,旱地5畝,山地面積8570畝,水面面積(含紅旗水庫的1/2,吉坑水庫)約580畝,人均耕地面積0.74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花生、蔬菜為主。
水稻種植面積630畝,糧食總產量485噸;花生種植面積228畝,總產量36噸;蔬菜種植面積814畝(含複種數),總產量1154噸。
山地薪炭林占80%。200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1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9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萬元,人均純收入2767元。
村辦企業有碾米廠、榨油廠,引進外資興辦瑩石礦1個。
發展方向
該村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實施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不斷壯大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