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創新設計(第二版)

《機械創新設計(第二版)》是2010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美麟、張有忱、張莉彥。

基本信息

機械創新設計(第二版)

所屬類別

教材 >> 本科 >> 本科機械

作者:張美麟、張有忱、張莉彥 編著

出版日期:2010年7月 書號:978-7-122-07910-7

開本:16 裝幀:平 版次:2版1次 頁數:168頁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8章。第1章為緒論,介紹了創新設計的概念、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的培養;第2章為創新設計的理論基礎,主要以創造學的理論為依據,結合實際問題分析了創新思維的方法,以及各種創新的技法;第3章為機械系統方案設計的創新,簡單論述了機械系統的特性,重點論述了產品規劃與原理方案的創新思路,以及構型的綜合問題;第4章為機構的各種創新方法,分別就機構的變異與演化、機構的組合、機構的再生等創新設計技法進行分析與論述;第5章為機械結構的創新設計,分別從機械結構的功能,結構元素的變換,以及材料、加工、裝配、輸送等方面討論了機械結構創新的要求與實現途徑;第6章為反求設計與創新,介紹了反求設計的概念,反求設計的內容與過程,以及反求實例分析;第7章介紹了幾種機械系統如工具機、動力機械、機器人、腳踏車的創新過程與發展歷史;第8章是創新實例與分析,主要介紹了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優秀作品,並簡單分析了各項作品的創新過程。

目錄

1緒論1

11創新設計概述1

111設計與創新1

112創新設計2

12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的培養2

121創新教育2

122創新人才的特點3

123創新人才的培養4

習題6

2創新思維與技法7

21創新思維7

211創新思維的特點7

212創新思維的過程8

213創新思維的方式8

22創新技法13

221觀察法13

222類比法14

223移植法15

224組合法15

225窮舉法16

226集智法17

習題18

3機械系統方案設計的創新21

31機械系統21

311機械系統的組成21

312機械系統的特性21

313機械系統設計的內容23

32產品規劃的創新問題23

321產品的系列化23

322產品性能的完善24

323產品功能的集成與組合25

324產品技術的擴展與滲透25

325開發新產品25

33方案設計的創新問題26

331功能分析與綜合26

332原理綜合29

333構型綜合49

34方案設計的評價52

341方案評價的內容及指標52

342評價方法52

習題54

4機構的創新設計55

41機構的變異設計與創新55

411運動副的變異與演化55

412構件的變異與演化58

413機構的擴展61

414機構的倒置62

415機構的等效代換64

416運動原理的移植67

42機構組合設計與創新70

421串聯式組合70

422並聯式組合75

423封閉式組合78

424裝載式組合83

43機構再生設計與創新85

431一般化運動鏈85

432桿形類配87

433運動鏈組合89

434機構再生設計實例——飛機起落架的再生設計91

435機構再生設計實例——縫紉機送布機構的再生設計93

44廣義機構的套用98

441彈簧蠕行管道機器人98

442滾動槓桿的槓桿棘輪機構98

443聲音輪機構98

444厚度電測儀的槓桿機構98

445氣動商標自動貼上機構99

習題99

5機械結構設計與創新102

51實現零件功能的結構設計與創新102

511功能分解102

512功能組合105

513功能移植107

52結構元素的變異與演化108

521軸轂連線的結構元素變異與演化108

522離合器的結構元素變異與演化110

523棘輪傳動的結構元素變異110

524各種槽銷結構元素的變異110

525新型聯軸器的結構特點111

526改善工作性能的結構變異111

53適應材料性能的結構設計與創新112

531揚長避短113

532性能互補113

533結構形狀變異115

54方便製造與操作的結構設計與創新115

541加工工藝的結構構型115

542裝配輸送的結構構型117

543簡單結構118

544宜人結構120

55用模組拼接法進行結構的創新122

習題123

6反求設計與創新125

61概述125

611反求問題的提出125

612反求設計的含義126

613反求設計的研究對象126

62反求設計的內容與過程127

621反求設計的主要內容127

622反求設計的主要過程131

63反求實例分析133

631原理方案的反求實例133

632機構構型的反求實例133

633實物反求實例135

634精度反求實例136

635圖像資料的反求設計實例137

習題138

7典型機械的創新與進化139

71工具機139

711工具機的產生140

712工具機的發展140

713現代工具機與展望141

72動力機145

721蒸汽機146

722內燃機146

73機器人148

731工業機器人148

732智慧型機器人152

74腳踏車154

741腳踏車的產生154

742腳踏車的演變與發展155

743腳踏車的進一步開發155

習題157

8創新實例與分析158

81多功能齒動平口鉗158

82機械式停水自閉水龍頭160

83防傾翻輪椅161

84省力變速雙向驅動殘疾人車用驅動裝置163

85自由輪椅164

86飲料瓶撿拾器164

參考文獻1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