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橐負tuófù背負行囊。宋曾鞏《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航浮索引之國,非有發召,而籝齎橐負以致其贄者,惟恐不及。”明宋濂《送錢允一還天台》詩:“有翁橐負來丹墀,鞠躬俯伏再拜起。”
籯齎橐負(籯齎橐負)謂攜箱負囊。 《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航浮索引之國,非有發召,而籯齎橐負以致其贄者,惟恐不及。 ”
概述 注釋ㄧㄥˊ ㄊㄨㄛˊ 籯齎橐負(籯齎橐負)謂攜箱負囊。
概述 注釋語出: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既負橐以從師,亦棲林以綜業。” 清 俞蛟 《夢廠雜著·陳依香》:“久之,覺兩峯三 竺 秀矣,而未奇也,因裹糧負橐,為...
詞語 拼音 注音 引證解釋橐,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是tuó,是指口袋,古代也指一種鼓風吹火器。出自《東周列國志》:“其他願執鞭負橐,奔走效勞,又有壺叔等數十人。”
基本字義 註解典故 詞性變化 英文翻譯 古籍解釋項橐(xiàng tuó),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省兗州區) 的一位神童,雖然只有七歲,孔夫子依然把他當作老師一般請教,後世尊項橐為聖公。《戰國策·秦策五...
人物設定 歷史記載 人物經歷 文獻記載橐龠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tuó yuè,指古代鼓風吹火用的器具,此喻肺主氣,司呼吸,調節氣機的功能。橐龠推進了金屬冶煉的發展。
基本信息 初步改進 橐龠功能 相關記載解釋: 亦作“槖筆”。古代書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筆於頭,侍立於帝王大臣左右,以備隨時記事,稱作持橐簪筆,簡稱“橐筆”。後亦以指文士的筆墨耕耘。
基本信息 典源 釋義 示例 人物簡介持,拿著、攜帶、握住。橐,口袋。謂侍從之臣攜帶書和筆,以備顧問。
基本信息 典源 釋義 示例 人物簡介語出:《漢書·趙充國傳》:“ 安世 ( 張安世 )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
發音 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