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山
大橋山即子午嶺,處於陝甘交界,“南連耀州(今耀縣),北抵鹽州(今定邊縣),綿延八百餘里”(《大明一統
志》),是著名的“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南北貫穿,原始森林參天,遮天蔽日,千峰競綠,萬嶺爭翠,猶如一條綠色的巨龍。南北而行,北為“子”,南為“午”,故稱“子午嶺”。
小橋山
小橋山即黃帝陵橋山,為子午嶺中部向東延伸的支脈,位於黃陵縣城北1公里處,橋山在遠古時代為有
蟜氏居地,稱作蟜山;黃帝時代稱作“軒轅之丘”或“軒轅之台”,黃帝因此而得名“軒轅”,黃帝黃城中宮即位於此。以後演變成橋山,自漢武帝築祠祭黃帝、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後,名留青史。漢、唐、宋、明、清各代設有祠、園、廟,黃帝陵居于山頂。橋山土厚水豐,林木郁蔥,現有柏樹林1300餘畝,柏樹8萬餘株。橋山周圍群山環抱,後有祖山子午嶺相依,四神靈排列有序,是難得的符合傳統風光觀的寶地。橋山上現存遠古時代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的陶片、灰坑、屋基以及塹壕、夯土台、城牆、神道、廟址等歷史遺存,周圍又環繞著黃帝黃城八宮、黃帝文化遺址及翟道、長城、故城、杏城、坊州等古城遺址,文化遺產非常豐富。
文獻記載
1、《史記·封禪書》
其來年冬,上(漢武帝)議曰:“古者先振兵釋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為且用事太山,先類祠太一。
2、《史記·孝武本紀》:“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澤兵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