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甸第四中學
學校發展
![樺甸第四中學](/img/b/8cc/nBnauM3X2UDO0QTOxEDN4gTNyITMykTM2cjMwADMwAzMxAzLxQ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在歷屆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四中人艱苦創業,銳意進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辦學成果。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積極改革創新,樹立了讓學生“全面發展,充分發展,終身發展”的辦學理念,不斷挖掘辦學潛力,以嚴謹務實、開拓進取的工作作風,開創了新世紀樺甸四中素質教育的新局面。
2001年以來,學校加大了投入力度,花大力氣改善辦學條件,開展教學設施建設,先後實現了教學實驗設施的高標準配置,裝備了先進的多功能專用教室和多媒體電教室,實現了校園網路化,信息技術廣泛套用於課堂教學,電化教學手段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並於2002年晉升為省級電化教育示範校。2004年,為適應新的教育形勢的發展和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教職員工艱苦奮鬥,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完成了新校區的一期建設任務,一座占地面積631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34710平方米的嶄新的四中校園拔地而起,並一舉進入了省示範性普通高中行列,學校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的超常規發展。
為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學校全面啟動了教師隊伍建設三年規劃。在加強師德建設的同時,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如實現新教材新課程全員培訓,強化教育科研工作,開展拜師結對活動,組織名師示範課、新教材研討課、青年教師匯報課活動等。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形成了一支學習型、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隊伍。在216名教職員工中,擁有高級教師49人,國家、省、地市級優秀教師和學科帶頭人34人,省級科研型名教師1人,地區級科研之星1人、優秀科研教師1人,市級“全天候”、雙十佳教師5人,正在讀研究生課程和已獲研究生學歷的18人。他們勵精圖治,不懈探索,使四中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學校創造性地制定並實施了教學質量跟蹤考核制度,建立了教學工作檔案和相應的獎懲機制,嚴格管理和科學管理相結合,有效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力地保障了辦學質量的提高。幾年來,在尖子生流失、部分骨幹教師被挖走的困境中,學校堅持向教師隊伍素質提高要質量,向科學管理要質量,向教育科研要質量。在改革中求創新,在發展中求特色,臥薪嘗膽,厚積薄發,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的成功之路。
目前,校內共有55個教學班,在校生3036人,擁有省內最為先進的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技術裝備。德育成效日趨顯著,教學質量年年提高,教育科研不斷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高質量教育教學成果,連續創下歷史性的輝煌,為自身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難得的發展機遇。
乘著深入改革開放的東風,四中人在科學發展理論的指導下,正以全新的姿態向著更高的發展目標邁進。
位置
樺甸四中坐落在北國金城——樺甸市,1960年創建時為初級中學,1972年過渡為完全中學,1978年經省政府
![樺甸第四中學](/img/a/935/nBnauM3XwYDOwYjNycDN4gTNyITMykTM2cjMwADMwAzMxAzL3Q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幾代人的共同奮鬥,近半個世紀的深厚積澱,使學校形成了“團結、進取、拼搏、向上”的校風、“為人生的成功做準備”的校訓和“樂學、善學、勤學、博學”的學風,凝聚了以“奉獻、鑽研、創新、團隊”為核心的四中精神,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煥發出璀璨的光芒。
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質量位居地區前列,高考升學率、重點高校錄取率一直位居外五縣同類校榜首。
春風沐浴,桃李芬芳。成為重點高中以來,學校有2000餘名畢業生考入復旦、同濟等全國重點大學。其中考入清華大學8人,北京大學17人,中國人民大學14人,中國科技大學17人。大批優秀人才成為社會各界的棟樑。
建校之初只有8個教學班,學生400人,25名教工。占地22116平方米,校舍面積4780平方米。經過45年的發展,現在已有67個教學班,3370名在校生,211名教職員工。校園面積63100平方米,校舍面積29925平方米。
1960年—1987年質量立校育桃李
學校建立以後,全校教職工,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使學校很快就建立了適應教育教學需要的規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教學秩序。廣大教師熱愛教育事業,鑽研業務,教學質量不斷提高,1963年86人升入高中和中專,為未來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1966年學校被捲入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之中,慘遭破壞。1972年,學校開始抓知識教育。語文組教師大膽提出語文課具有工具性,在教學中正確處理思想性和工具性的關係,加強了字、詞、句、章教學,在地區產生較大影響。《江城日報》發表了《字、詞、句、章教學初探——樺甸四中語文教學改革調查報告》。1973年吉林市教育局在我校召開“吉林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聽取了我校的經驗介紹和祖是尋老師的《生命線》一課的教學公開課,明令推廣我校的語文教學經驗。1978年春天,吉林市教育學院組織地區中學語文大型巡迴聽課、評課活動,在樺甸做總結,我校選派祖是尋和許鷗老師出了《海市》、《歌聲》等公開課,位居地區前列,學校在地區頗有名氣。
省級重點中學
![樺甸第四中學](/img/6/ced/nBnauM3X2gDMxYzNyYDN4gTNyITMykTM2cjMwADMwAzMxAzL2Q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78年晉升為省級重點中學後,尉青林、唐庸、閆吉倫等書記和校長先後主持學校工作。學校以“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為指導思想,強化教學管理,積極提高教學質量,採取各種措施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教學成績迅速提高。1979年被高校錄取67名學生,位居地區外五縣重點中學之首。吉林市教育局在蛟河一中召開重點學校領導會議,總結高考情況,我校敢抓教學質量、克服教師不足之困難的精神得到充分肯定。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掀起教學改革熱潮。1985年,化學教師魏曉林在教學改革中總結出“導、談、點、議、練”五字教學法,得到省教育學院的認同,被納入省級科研項目,並在全省推廣。教師劉培志參加地區重點學校體育公開課活動,榮獲三等獎。
為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學校舉辦了教學“百花獎”評獎活動。1984年—1985年有20餘位教師獲得縣級和校級教學百花獎優勝者稱號。採用自編和引入相結合的方法組織高考複習題,加強基礎知識訓練,注重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和能力訓練,教學質量迅速提高。1982年吉林地區重點校化學課實驗考試,共取22名,我校進線3名,這一年的高考物理平均分位居地區第一。1984年和1985年兩年高考,我校化學平均分位居地區第一,1985年高考在全地區16所重點學校中,數學和化學平均分分別高出地區8—10分,1986年高考,外語平均分高出地區8分。四中成為教師發展的沃土,學生成長的搖籃。
1988年—1999年勵精圖治鑄輝煌
1987年10月,提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管理為保證,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把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發展個性作為學校的辦學方向,努力造就具有高素質、高智慧型、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辦學目標並認真落實。
教學工作緊緊圍繞素質教育這箇中心,加強管理,深入改革,狠抓“雙基”教學和智慧型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上升。1998年四中升入高等學校的人數首次突破600大關,王福民同學以685分的成績名列吉林省第三名,考入北京大學。
作為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按照地區教委的要求,改革內部管理機制。1999年,學校正式實施第一輪內部體制改革,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和內改津貼制,改變了過去那種乾與不乾一個樣、乾多乾少一個樣的平均主義分配製度,對教職工積極工作、奮發向上,參加函授學習,提高學識水平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學校對現行的規章制度進行收集整理、修改補充,形成了《樺甸四中學校規章制度彙編》一書,推動了學校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學化。學校以管理作為質量提高的保證,制定了“六化”管理目標,對教師的職責提出了規範化要求,形成了決策、執行、反饋的完整系統,使學校各項工作能夠高效、暢達運行,實現了以章治校的目標。
學校對教師隊伍的培養高度重視,培養教師有規劃、有方案,目標明確,形成了有效的運行機制。從1991年開始,以特級教師黃履忠和國優教師於文清、陳國順為榜樣,開展向先進人物學習活動,開展了教師大練基本功和“一優兩評”活動,通過“一優兩評”即優質課堂、教學評價和教師自我評價的方式,最佳化教學過程。注重加強教學研究,1993年提出改革舊的教學模式,探討“一綱多本”教學方法。1995年開展了“必修與選修,大綱與說明的關係”的研究,對基礎年級與高三教學的銜接問題的探索研究,開展了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同步改革的研究,充分發揮了科研的先導和提升作用。學校認真落實《拜師方案》和“樺甸市教育工作222工程”,加速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加強了優秀教師的培養。湧現出一批樺甸市“全天候”教師、“雙十佳”青年教師,並有7名青年教師破格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葉有齡同志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吉林省優秀校長。
學校注重德育工作的創新和實效,1994年創辦學生業餘黨校,注重對學生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學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綠化、美化建設,徹底改變了校容校貌。各種小品景觀和班級文化建設豐富多彩,使校園充滿文化氣息,達到了環境育人的目的。完成了圖書室、閱覽室、衛生室的建設任務,建起了階梯教室、電教室、語音
獎勵和評優
1999年10月,吉林市政府督學室代表省政府督學室對我校檢查評估,認為學校辦學成果較為突出。
![樺甸第四中學](/img/1/ca8/nBnauM3X0MDMyIjM4YDN4gTNyITMykTM2cjMwADMwAzMxAzL2Q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00年——現在彰顯特色創新業
2000年,學校蓄歷史厚積之力,承世紀進取之魂,以人為本,制定了《樺甸四中五年發展規劃》,樹立了“使學生全面發展、充分發展、終身發展”的辦學理念,確定了“成為在省內有一定影響,在地區位居一流,高標準辦學,具有自己的辦學特色的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的發展目標。以科研為先導,以改革為動力,以質量為生命,在改革中求創新,在發展中求特色,堅定不移地推進素質教育,實現了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2001年我市重點中學由一所發展為兩所,外地高中又紛紛來到樺甸市以優惠條件吸引優秀學生,一些優秀生源發生較大分流;因為年齡漸大,許多名優教師逐漸退休離崗;部分骨幹教師被外地學校挖走,辦學規模擴大,青年教師補充多……
辦學特色
2004年,為了適應新時期學校發展的需要,為了創辦省示範性高中,市委、市政府決定為我校移地建設新校
![樺甸第四中學](/img/2/151/nBnauM3X4QDN0QjN1UDN4gTNyITMykTM2cjMwADMwAzMxAzL1Q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近年來,學校辦學水平整體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優秀,高考、會考成績顯著,在教師隊伍建設,校本課程開發,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學研究,開辦學生業餘黨校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和20多項省市級榮譽,先後被評為“吉林市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吉林省警民共建先進單位”、“吉林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樺甸市教育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
2003年高考,10人突破600分大關,4人進入吉林省前15名,地區前10名,8人進入地區前20名。徐禎元、繩皓文、吳桐考入清華大學,李加生、孫偉考入北京大學。在省內和地區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同年11月21日,吉林市教育局在我校召開地區高三教學工作會議,我校在會上介紹了經驗,與會人員閱讀了我校的教學管理業務檔案,並觀摩了10節教學公開課。2005年高考,有138人突破600分,張俏、蔣慶喜成為地區外五縣文理高考狀元。2004年,省示範性高中評估驗收組對我校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學校2005年順利躋身於39所省級示範性高中行列。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回望四十五年風雨歷程,四中人用智慧和汗水鐫刻多彩的年輪;展望美好未來,四中將抓住學校發展的根本,以高尚優秀的精神文化引導人,以科學規範的制度文化約束人,以優美高雅的環境文化陶冶人,在千帆競發、百花爭艷的教育天地中展示更加獨特的魅力
校長風采
名師介紹
校園風光
教學天地
視頻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