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漢語詞語]

模仿[漢語詞語]

模仿,拼音是mó fǎng,是指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複他人的行為的過程。是社會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兒童方面,兒童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模仿。可分為無意識模仿和有意識模仿、外部模仿和內部模仿等多種類型。

基本信息

釋義

模仿[漢語詞語] 模仿[漢語詞語]

1. 亦作“摹仿”。照某種現成的樣子學著做。摹仿的內容包括聲音、樣貌、風格、格式等等方面。

宋.歐陽修《學書自成家說》:“學書當自成一家之體,其模仿他人,謂之奴書。”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謝靈運《折楊柳行》:‘鬱郁河邊樹,青青田野草。’此對起雖有模仿,而不失古調。”

清.劉逢源《郭泰》詩:“如何下士相橅仿,只愛先生折角巾。”《睢縣文史資料·袁家山》:“廟建於土山之上,故稱袁家山(袁可立別業),模仿船形築造,頗具匠心。”

2. 亦作“摹仿”。

《漁洋詩話》卷上引 宋姜夔《白石詩話》:“一家之言,自有一家風味……橅仿者語雖似之,韻則亡矣。”

《歷代詩話·白石道人<詩說>》作“模仿”。魯迅 《書信集·致母親》:“他什麼事情都想模仿我,用我來做比。”

丁玲《夢珂》二:“﹝ 夢珂 ﹞常常整天躲在房子裡照著那些自己所愛的幾張畫模仿著。”

出處

模仿在《學書自成家說》、明謝榛《四溟詩話》、清劉逢源《郭泰》等作品都有記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