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中藥材炮製技藝

簡介

樟樹中藥材炮製技藝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中藥事業中的一塊閃耀璀璨的瑰寶,是我國獨特的一門傳統的製藥技術,是我國具有自成體系的,在全國享有“藥不過樟樹不靈”遐邇聞名的精湛的製藥工藝。具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鮮明的地方特色。

樟樹中藥材炮製技藝是清江古代文化,遠古時期(公元前4500年前)的樊城堆人的陶器,陶鬹(溫酒器);吳城的殷商時期(3000多年前)的青銅器的擂缽(粉碎器)等都是樟樹中藥材炮製技藝之淵源。

歷史淵源

樟樹中藥材炮製的淵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公元前4500年前樊城堆人出土文物中的陶器、陶鬹(溫酒器);殷商時期(公元前3000年前)吳城文化遺址中出土文物中的擂缽(粉碎器),前者說明樊城堆人學會了酒浸藥物,後者說明吳城人使用“擂姜搗桂”,這是樟樹中藥材炮製原始技藝。

秦漢時期,樟樹有文字記載:使用煮、燙(沸)、火器(熬)、碎、煅等方法處理中藥材。

漢晉南北朝時期,有葛玄(202)及其繼承人葛洪先後在樟樹閣皂山行醫、採藥、製藥,其《肘後備急方》被樟樹藥業幫奉為中藥材炮製之典籍,後譯成多種外文,成為世界名著。書中的炮製技術,在原基礎上增加了炒、蒸、火炮、炙、浸等方法,影響樟樹藥業千餘年之久,是樟樹中藥材炮製之初創。

南宋遺民侯逢丙(1216-1290)於1279舉家遷至樟樹肆業藥店,設立中藥材炮製作坊,專門炮製中藥材。他在原基礎增加了泡、漂、拌、制霜、酥制、燀等方法,鞏固了樟樹中藥材炮製技藝之基石,為樟樹中藥材炮製技藝建立了信譽。

明清時期是樟樹中藥材炮製技藝的鼎盛時期,中藥材炮製技藝分淨制、切制火炮(炒、煅、煨、炙、炮)、水制(洗、淘、漂、飛、燀)、水火合制(煮、蒸、淬、焯)、霜制等,流傳於長江、珠江二大流域13個省市自治區,形成全國最大的藥業幫,簡稱“樟幫”。它與“京幫”、“川幫”三足鼎立800餘年。

新中國成立後,樟樹中藥材炮製技藝得以振興,並有了一批炮製專家為其增添了力量。如:刀工切作技藝有餘壽祥、胡寶芳,火工炮製技藝有劉長庚、張興德、張欠生等。此後陸續形成了很多科研理論成果,影響巨大。

基本內容

樟樹中藥材炮製技藝主要是以明繆希雍《炮炙大法》中所總結的“雷氏炮炙十七法”和陳嘉謨《本草蒙筌》“三綱九法”等醫藥學理論和古法炮製原則為依據,並結合藥物特性和臨床實踐,不斷豐富和創新,獨創屬於自己的特色。在具體的炮炙工序上,樟樹在藥材鑑別與淨制、切制、炮炙和貯藏等各個方面都有獨特的傳統做法。

藥材的鑑別:選擇品質優良的藥材,是制出好藥的前提。樟樹的民間識藥技能是醫藥行家多年在藥堆里摸爬滾打總結出來的,所謂“觀其形,摸其質,拈其重,嘗其味,嗅其氣,聽其聲”以辯真偽,定優劣。對形、質、味不易區分的藥材,則輔之以水浸、火燒之法來鑑定。

藥材的淨制:藥材的淨制是中藥炮製前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將采來的藥材去除非藥用部位、灰土、雜誌、霉變、蟲蛀等。藥材淨制方法一般有挑、撿、摘、揉、擦、礱、拭、刷、刮、碾、研、篩、顛簸、剪下、敲、挖、剝、軋、制絨、風選、水選等。除必須再經切制和炮炙的外,藥材經淨制之後即按質分等,上櫃出售。

藥材的切制:樟幫切制咀片,一般分以下幾個步驟:洗浸、潤、切制、乾燥。其中潤藥最為關鍵,當地老藥工有“七分潤工,三分切工”,“潤藥是師父,切藥是徒弟”的說法。

切制工具:主要切制工具有:片刀和鍘刀。樟樹出產的片刀和鍘刀面小口薄,有“樟刀”之稱。

步驟工藝:主要工藝有:洗、浸藥、潤藥、切制。

藥材的炮炙:樟樹的藥材炮炙是樟樹藥材製作技藝的中心所在,也是最具特色的傳統工藝,“制雖繁,不惜工”,其主要特點是注重用不同輔料和方法,不同的炮製程度,達到不同臨床套用的要求。《本草蒙筌》提出三綱九法:“凡藥製造……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漬、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製造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餘外制雖多端,總不離此二者。”

藥材的乾燥與貯藏:藥材加工製作完畢,還須貯藏得法,這樣既可避免藥材蟲蛀、鼠咬、霉爛、變質、走油、揮發,又可保持藥材的色香味及功效。藥材貯藏前須經乾燥處理,樟樹藥工在這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按藥材不同性質,分為粘性、芳香、粉質、油質、色澤、鬚根、根皮、草葉八類,分別運用烘、焙、攤、曬等手法進行乾燥。

基本特徵

樟樹中藥炮製在長期實踐中,注重“三個結合”,即技術、工藝結合;技術、工藝與藥性結合;技術、工藝與臨床套用結合。在藥性和用藥歸經上,套用“三個”不同,即用不同輔料和方法,不同之炮製程度,達到不同臨床套用的要求。其特點頗多:

1.逢子必炒:樟樹飲片炮製,有“逢子必炒,藥香溢街”之說。逢子必炒,得其香氣,炒至裂口,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藥效。

2.炒黃的藥黃而不焦:樟樹有炒黃的藥黃而不焦而香氣回溢的特點。關鍵在於掌握“火候”及藥物特性。炒黃用小火或中火進行,不斷翻動,至藥物呈黃色或比原色加深,或發泡鼓起為度。

3.火炮的藥松泡酥脆火炮的技術上掌握火候十分重要,否則不及或不達,太過焦而無性。樟樹經驗,火炮之藥,外焦起泡,內黃空松,功效俱到。

4.火煅之藥酥而不堅:煅制在樟樹廣泛用於礦物或某些動物類藥物,如貝殼類和血餘等。使之經高溫,除雜質,變性狀,質地疏鬆,利於粉碎煎汁,也可消除毒副作用,增強療效。火煅的方法根據藥物硬度及性質而異,“樟幫”將煅法歸納為“堅者煅淬,較堅明煅,輕者飛煅,得其酥脆,留其藥性”。

還有炒炭之藥焦而存性;酒洗、酒炙、酒蒸;甘草、皂角浸漬而解毒;滋補藥重蒸悶;藤黃山羊血制而去毒;鱉血炒柴胡;童便浸馬錢子;七制、九制香附等。這些炮製方法都是樟樹中藥炮製的特色。

主要價值

影響價值:樟樹中藥材炮製技術的表現力、生命力、影響力,深受日本、韓國、美國等國際友人的青睞和關注,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得聲譽,並占有一席之地,成為當代國際上科研技術合作和經濟開發合作以及科學文化交流中獨具中國特色的優勢強項之一;實用價值:為過去、現在、將來其為人類健康事業,防病治病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估價的;傳統文化價值: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的藥文化精神,樟樹藥業人士將傳統技術與文化代代相承並不斷發揚,不斷推動傳統藥業的持續發展,形成了今天別具特色的樟樹藥幫。

瀕危狀況

由於從事中藥炮製髒、苦、累、收入微薄,許多原來從事炮製生產和研究的老藥工和專家都轉了行,年輕一代又不願從事炮製工,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藥廠開始用機器進行中藥炮製。現在樟樹獨有的“樟幫”中藥炮製技術面臨斷代失傳的危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