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全球1200指數(S&P Global 1200 Index)
標準普爾全球1200指數簡介

該指數以1997年12月31日為基期,基點為1000。成分股選擇標準主要為規模、流動性(交易額)和地區範圍內的行業代表性,同時在國家和地區行業比例上進行平衡。
標準普爾全球1200種股價指數的採樣範圍,除了美國、日本、英國與加拿大外,還包括歐洲、亞太以及拉丁美洲等地區,採樣企業的市值總計20萬億美元,占全球股市總市值的七成。標準普爾未來還會根據標準普爾全球1200種股價指數或其他地區成份股,推出期貨基金、共同基金以及外匯基金等衍生性投資工具。
標準普爾全球1200指數的計算
為了保持連續性,S&P採用除數修正法對公司事件(如派發股利、拆股和增發等)造成的總市值變動進行修正。S&P指數的一般計算公式為:
It=∑pit×QIT×IWFDt,Dt=調整後總市值調整前總市值×Dp
式中,It為t時刻的S&P指數值;pit為t時刻第i只股票的價格;qit為t時刻總流通量;IWF(Investable Weight Factor)為可投資權重因子,等於扣除長期投資者持有股份比例後的流通量比例;Dt為t時刻的除數;Dp為調整前的除數。
一般長期持有股份比例僅當長期投資者(如其他公司控股、養老基金、政府、保險公司或員工等)的股份比例合計超過5%時才加以考慮。在對外國投資者進入有管制的國家,外國投資在行業或公司選擇上存在限制,成分股的權數將反映外國投資的限制。
S&P全球1200指數不輕易對成分股進行調整,而僅當有成分股被剔除時,才加入新的成分股。成分股剔除的主要原因是股票摘牌、公司破產、公司分拆或無法滿足成分股標準,而目前最常見的成分股剔除是由於公司併購。
S&P全球1200指數對可投資權重因子的審查每年進行一次,而如果公司事件(如派發股利、拆股和增發)導致股票流通量變化達到或超過5%,則在發生時對權數進行調整;若變化不到5%,在每季度進行調整。
S&P全球1200指數根據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GICS)對股票進行行業分類。S&P全球1200在地理和經濟上對10個GICS市場行業進行了調整。這些行業分類在S&P的所有指數計算中保持一致,包括消費者自由支配、消費者日常必需、能源、金融、醫療、工業、信息技術、材料、電訊、服務和公用事業。S&P根據上市公司的收入主要來源確定其股票所屬行業。
來自
"http://wiki.mbalib.com/wiki/%E6%A8%99%E6%BA%96%E6%99%AE%E7%88%BE%E5%85%A8%E7%90%831200%E6%8C%87%E6%95%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