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的房價越來越高,一方面是房地產商為了追求最大利潤而寧願將房屋空置、捂盤,導致需要買房的民眾沒房可買,另一方面,炒房者購買大量的房產空置,時刻準備出售、出租。
捂盤惜售
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捂盤惜售”提法的起源已經無從考究,從字面意思理解,應該是“捂住樓盤,捨不得把房子拿出來銷售”。實現銷售是開發商的最終目的,所謂“落袋為安”,但是選擇何時銷售則是開發商的一個策略考慮。因此,捂盤惜售所反映的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其本質是開發商採取的一種銷售策略,涉及到的是對銷售時機和推售節奏的選擇。開發商是理性的經濟人,存在著利潤最大化的追求,但是,開發商將為其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所選擇的行為承擔風險。
比如,在一個不斷下跌的房地產市場中,開發商可以選擇賣或者不賣,選擇先賣某部分單位而不賣其他單位的,這都是基於其對大市發展的理性或者非理性判斷,但一旦選擇後由此產生的風險,開發商將獨立承擔。同樣,在一個上漲的市場亦如此。我們不要只看到開發商風光的一面,殊不知很多開發商因為誤判大勢,損失慘重。又比如,同樣是一個樓盤,為什麼開發商會先推售某些單位,後推售其他單位呢?除了工程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出於“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的考慮,在投資時候需要這種考慮,在出售的時候同樣需要這種考慮,即不能將所有貨物一下子全部推出市場,而應該分時機、有節奏地推出。
手段
手段一:晚領證分批拿
開發商儘可能的拖延拿預售許可證的時間,或是分次分批的拿證,這是開發商想拉長銷售周期最直接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將一個項目中品質較差的房源先變現,同時還可以為樓盤爭取更多的宣傳和前期房價市場調查時間,但一般來說這種手段只能用在短期捂盤上。
手段二:大幅提高開盤售價
開發商脫離市場均價,大幅提高開盤價,導致市場內無人應價,變相拉長銷售周期,這是最典型的捂盤行為。對於想長期捂盤的開發商來說,這種手段效果很好。
手段三:後續房源轉售為租
開發商將一些項目的後續房源轉售為租,待租客撤離後,重新翻新外立面和內部裝潢,再高價出售,有的甚至就帶租約出售,瞄準長線投資。這種變相捂盤方式不但可以延長銷售周期,而且還可以拿租金來償還銀行利息。
手段四:謊稱進入尾盤期
這就是前面記者採訪中遇到的情況。有些樓盤,對外宣傳已經全部賣出,但如果上網查詢,則會發現還有房子根本沒有售出。這種手段不算高明,但被開發商廣泛利用。
打擊
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2006年9月6日聯合作出部署,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開展為期一年的房地產交易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其中,包括捂盤惜售、囤積房源及僱傭他人炒作房價等惡意炒作行為在內的六類違法違規行為將成為此次整治行動的重點打擊對象。
2007年8月24日,基於目前樓市供需失衡、房價繼續攀升的局面,上海決定加大對開發商的“引、逼”力度,加快市場供應節奏。來自上海市房地資源管理局的訊息,房地部門將採取多項措施督促開發商,如對以超出周邊樓盤數倍的畸高價格掛牌,並在1年內銷售率不到5%的,就將被認定為捂盤惜售。
空置閒置
北京日報2010年4月24日報導,北京房地產的空置率已經達到20%左右,北京現有住宅近6億平方米,也就是說北京有1億多平方米、100多萬套住房閒置,按每套房能居住3人的話,夠三、四百萬人居住。這還不算寫字樓、商鋪、公寓,它們的空置率比住宅還高。
2010年5月5日人民網報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斥資60多億元建了一座空城,殘局無法收拾;另外,鄂爾多斯耗資50多億打造了一座面積達32平方公里的內蒙古康巴什也成了一座無人居住的‘鬼城’。
2010年5月29日CCTV-財經頻道《中國財經報導》特別策劃北京樓市調查《空置我心》報導:多路記者分別對北京的朝青板塊、望京板塊、西南三環豐臺板塊、北五環北奧板塊等京城六大高漲房價樓盤、熱銷樓盤,進行了為期十五天的晝夜蹲守調查。十幾個樓盤的平均亮燈率僅為24%,空置率基本在50%以上。而另據媒體報導,其他地方包括上海、深圳、海南等地空置率比北京更高。
2010年07月06日中國證券報發表《京津空城記》報導:位於天津寶坻區的京津新城規劃占地面積將達258平方公里,可居住50萬人,號稱亞洲地區最大的別墅區,但卻正在上演著淒涼的空城記,空蕩蕩看不見人影。僅天津薊縣恆大金碧天下、盤龍谷,寶坻的京津新城、錦繡香江及津南區的星耀五洲五個造城項目,總供應別墅面積即達2370萬平米,而2009年天津樓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創造了歷史,也僅1320萬平米。全在上演著空城記。
2010年7月17日,建設部原副部長楊慎在“中國城市發展高層論壇”上坦言,分配不公,房價太高,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沒有很好地解決,已經成為中國住房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0年7月,有媒體報導,一項對全國660個城市的調查發現,有高達6540萬套住宅電錶連續6個月讀數為零,這些空置房足以供2億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