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截止到2010年底,該村有耕地75畝,其中人均耕地0.65畝;有林地532畝。
截止到2010年底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2戶,有鄉村人口317人,其中農業人口317人,勞動力27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8人。截止到2010年底 ,全村經濟總收入3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畜牧業業為主。
自然資源
截止到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5畝(其中:水田11畝,旱地64畝),人均耕地0.65畝,
主要種植糧食、油菜等作物;擁有林地532畝,荒山荒地600畝,其他面積28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
截止到2010年底,全村有69戶全通自來水。截止到2010年底,全村82戶人家全部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公里。
截止到2010年底,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
截止到2010年底 ,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50.2%;畜牧業收入107萬元,占總收入的26.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6頭,肉牛6頭,肉羊82頭);第二、三產業收入84萬元,占總收入的21.1%;工資性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1.8%。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98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2010年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1%),在雲南省內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生薑、糧食、油菜,主要銷售往羅平縣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2%。該村正在發展生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生薑、柑桔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到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82戶,鄉村人口317人,其中男性266人,女性51人。其中農業人口317人,勞動力27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74人,彝族43人。
截止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5人,參合率93%;享受低保1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4公里。
截止到2010年底,人畜混居的農戶28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樂戈必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九龍三中。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14公里。
截止到2010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收支。截止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不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村民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2010年該村建共有黨員22人,少數民族黨員4人,其中男黨員19人、女黨員3人。
發展重點
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交通運輸設施落後表現
一全村均為未硬化的土路,天陰下雨基本不能通車;二機動車輛太少,一些農產品不能及時得到運輸,導致產品品質下降,經濟效益下降。
農民科技文化水平較低表現
全村農作物栽培種類單一,均為傳統的生薑,糧食等,且栽培技術老化,缺乏新技術和主導特色產品。
人文文化水平低表現
第一,基礎設施落後道致人畜飲水困難;衛生條件太差,給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
利用當地的氣候優勢可在大面積荒山上發展桉樹,柑桔,板栗等經濟林木,以帶動全村經濟向前發展。進一步做大養殖業,以山羊,黃牛為代表的養殖業可以充分利用天然的荒山獲得飼料來源。改建基礎設施:修建道路,在未來5年內把全村道路改建為彈石路;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廣建沼氣池和小水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