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本月末,“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將在津城揭牌。這是由天津達仁堂京萬紅藥業師古創新,創建的集藥酒文化與生產現場為一爐的藥酒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家藥酒文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展示館。近日,記者走進這家按照“樂家老鋪”原生態建造的藥酒工坊,揭開了一段中華藥酒在天津的百年傳奇。
藥酒工藝
匠心獨運 千淘萬漉
在剛剛建成的“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歷史久遠的製藥工具和一組惟妙惟肖的泥人生動地演繹著一杯藥酒的製作過程。而現場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講解了藥酒中最常見的虎骨酒的製作工藝。據了解,一般虎骨酒的簡易製法為:虎骨一具,炭火炙令黃色,垂刮取淨搗碎得數升,清酒六升浸五宿即得。
而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制虎骨酒的獨特工藝,不是把200多味中藥材一起泡入酒內,而是把其中絕大部分藥材踹西安炮炙成中藥飲片,例如,虎脛骨要用香油炸。選用精製虎骨酒清膏、豹骨汁、透骨搜風丸粉、再造丸粉、活絡丸粉等百餘味方藥,製成“一膠三丸三膏”。一膠,指虎骨膠。三丸,指再造丸、大活絡丸和透骨鎮風丸。三膏,指虎潛膏、國公膏和老鸛草膏。所用基酒為國公酒。將國公酒注入銅罐,再投入一膠、三丸、三膏,銅罐置大銅鍋內隔水加熱至酒沸,攪拌,將罐中之物傾倒大缸中加蓋密封。三年後收取缸內清液,過濾後裝瓶,即為虎骨藥酒。
在藥酒工坊里,幾個大簸箕盛的各種中藥原料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裡的工作人員介紹,藥酒工坊講究選料上乘,遵古獨法炮製,千淘萬漉。如原料藥材鱉甲、龜甲要經過伏雨沖洗,秋露沾淋;防風要去須;連翹要去梗;麻黃要去根節;鹿茸要用酒火燒掉絨毛;人參、玄參要削掉蘆頭;醋炒青皮、乳香、香附;酒炒威靈仙、何首烏;虎脛骨用香油炸。因此,藥酒工坊生產的虎骨酒靜置多年絕無沉渣,汁色清澈明亮,無與倫比。
制酒工匠
傳奇藥酒 聖手釀造
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都需要人來傳承,在藥酒的流傳中,製藥酒的工匠起到關鍵作用。在天津藥酒工坊里,有一個名字被行內的人們所敬仰,他就是被稱為藥酒聖手的程紹魁。
“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里記載著關於他的生前情況。程紹魁,1907年出生,北京人,他13歲時即進入達仁堂,伴隨中藥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直到1975年退休。程紹魁自幼才思敏銳,勤奮好學,早年師從北京同仁堂阮孝康學習炮製修合之術。阮孝康為北京同仁堂的製藥大工匠,堪稱是聞名的中藥通才。名師出高徒,程紹魁不負恩師所望,在阮師傅的精心教澤下,他刻苦磨礪,學業銳進。歷經多年的實踐,他不僅精通中藥各種工藝,而且擅長飼養梅花鹿,養蜂,燙茸,製作鮮鹿茸,鑑別和保管人參、鹿茸等技術,樣樣精專,業業通達。特別是對於中藥膏酒的製作,輕車熟路,經他造出的藥酒,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早在上世紀50年代,藥廠工人的月工資一般為三四十元,最高的八級工也就七八十元,而程紹魁的工資竟高達149元。
程紹魁在企業長期擔任膏酒組組長。他恪守樂家老鋪“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傳統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在製備藥酒過程中精益求精。如對各種原料逐一認真挑選,以淨貨投料,藥粉研磨精細,細籮篩選。尤其對於投放珍貴的細料,更是兢兢小心,厘定計量,不差分毫。
程紹魁帶領的膏酒組技術員工,嚴格遵循先輩的傳統工藝,一絲不苟。譬如製備國公酒,所需的藥料是國公膏、紅曲、廣皮、玉竹及6味細料。他們先用銅罐將上述藥料與65度燒酒、黑糖、紅蜜共置一處,再將銅罐置於大銅鍋內,鍋中注水,然後加熱。酒沸時,用木棒攪拌藥料,使糖融化,然後迅速將銅罐內的酒與藥料的混合物注入缸內。半年後濾取缸中清液,即為國公酒。
程紹魁嚴格掌握國公酒的運算元據,如果基酒度數太高,藥材所含水分既被酒吸去,藥效則不宜發揮;要是基酒度數低於65度,藥材有效成分則不易溶出。另外,酒沸不能超過1分鐘,否則酒精易揮發,悶在缸里的藥料有效成分也不易溶出。虎骨酒製備中的修合“一膠、三丸、三膏”更有所長。因此,達仁堂京萬紅藥業藥酒工坊生產的國公酒、虎骨酒等酒品,選料上乘,炮製得法,藥酒汁清液濃,酒體醇厚馨香,效用卓著。如果沒有這樣精勤的大工匠,即使樂家老鋪的配方再佳,原料再優,也難做出這么經典的藥酒。
工坊今生
酒微日長 歷久彌新
經過了近8個月的準備,樂家老鋪藥酒工坊在津城新裝亮相。這個精心設計的藥酒工坊既是藥酒文化的展示也是藥酒工藝的重現。在這裡陳列著擁有百年歷史的酒缸、高高的賣酒櫃檯,以及“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對聯,都在向大家講述著藥酒文化在天津的傳承。
據了解,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已被天津市列為第一批工業旅遊及文化創意產業示範基地,悠遠的天津藥酒文化將在這裡繼續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