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召都巴鎮槓頭溝村
自然條件為純山區,坡地較為,平地極少,屬大陸性氣候。土地資源脊薄,總土地面積3229畝,其中耕地面積2929畝,保護地面積300畝。電話入戶率達到90%。現有一棟1500平方米的辦公教學綜合樓,校園內有2000平方米的活動場地,村院內設有文化室、活動室。村附近有一處連鎖超市,便民購物,村外有36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供村民娛樂。村民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戶達到95%以上。村內鋪上柏油路面為5.3公里,公車通過,村外為沙石路,基礎較好。為此2006年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先後被省委評為先進黨支部、省政府評為先進集體、省級文明村、市級先進黨支部、市級先進集體、市級科技示範村、市級平安村等多項殊榮。主要以花卉、蔬菜為主。水資源缺乏。村現有經濟林5000畝,現有薪炭林3000畝,年收入10萬元。社會經濟條件方面,該村現在已被市定為新農村試點村,為此各項事業都有明顯提高,種植產業初具規模,農業總收入達120.7萬元。
利用傳統項目,冬粉加工,促進農民增收,逐步走向產業化生產。村裡有冬粉加工廠多個,有品牌冬粉廠兩家,一家是“百寶”牌,另一家是“綠健”牌。這兩種品牌的冬粉曾在2004年至2005年獲得過省級優質產品獎。年銷量都在100噸以上。冬粉產業帶動了這個村子的經濟發展,夏天農民種地,外出打工,冬天農民們就在家裡漏粉,一年四季閒不著。現在這個村子冬粉已遠銷國內外,在國內外市場上已有了一定的知明度,有好多商家經常打電話要這兩種品牌的冬粉。預計,這個村子將成立冬粉合作社,把村民們組織起來,擴大產量,更多的增加農民收入。
槓頭溝村是召都巴鎮一個十分偏僻的小村,改革開放前,村生產條件和人民生活水平非常落後,“種一坡,拉一車,打一簸箕,煮一鍋”是當時村里流傳的順口溜,當時沒有一條象樣的路,拉糧送糞要靠毛驢馱;沒有一畝水澆地,只能靠天吃飯;沒有一部電話,信息閉塞,荒山禿嶺,種植結構單一,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村民年年有外遷,姑娘大了嫁出村,小伙成家倒插門,全村光棍兒一大群。而如今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事業都紅紅火火的發展起來,山綠了,水清了、路寬了、車通了、人富了、信息靈通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90%以上的農戶有機車、彩電、VCD、電話;安裝了閉路電視,65%的農戶用上了“四位一體”沼氣池;45%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現有一棟1500平方米的辦公教學綜合樓,校園內有2000平方米的活動場地,村院內設有文化室、活動室。村附近有一處連鎖超市,便民購物,村外有36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供村民娛樂。村民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戶達到95%以上。2006年人均收入達到4250元。村集體收入達20萬元,先後被省委評為先進黨支部、省政府評為先進集體、省級文明村、市級先進黨支部、市級先進集體、市級科技示範村、市級平安村等多項殊榮。被省市領導譽為“北方的大寨”。
解放思想促振興,因地制宜謀發展。村被確立為新農村示範村後,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徵求黨員意見和建議。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制定新農村近期規劃和長遠規劃。槓頭溝村堅持“萬事民為先”,努力為民眾辦實事,謀實惠,求實效,件件事都做到村民的心坎上。充分發揮黨支部的作用,形成合力,解放思想,提高黨員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凝聚民力,進行產業化調整,促進了村級經濟的發展。號召黨員幹部發揚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精神,不貪圖安逸,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搞虛張的形象工程,劣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努力把黨員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切實把村黨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為村民們做好事,同時尋找到了許多致富的新路子。
致富途徑
1、治荒山
。村里雖然自然條件惡劣,但山場面積大,荒山面積超萬畝,在幾年的時間裡,村里加大了治山力度累計投資約50萬元,栽植了大棗、山杏、梨樹、楊樹等,使95%的荒山得到治理。早期治理的荒山已初見成效,為民眾築起一座“綠色銀行”。而且正實現著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2、建大棚
。村從地里條件講,不具備建大棚的條件,但在黨員的帶動和村民的努力下,村里本著為民謀利益的角度,克服困難,在全村建起297個標準大棚。並在棚內建起158個“四位一體”沼氣池,促進了產業化調整,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3、搞養殖
。近幾年來,村里利用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政策,把3000多畝耕地中的2200畝退耕,栽植了經濟生態林,樹下種草,草飼養牛羊,實現了多重立體發展。現在全村有養殖戶80戶。4、興水利
。從2001年至今,村里大興水利,累計投資200多萬元,修方塘2座,蓄水池8座,打機電井7眼,鋪設地下輸水管道1萬多延長米,使全村的大棚、畜牧小區、85%的荒山、耕地都得到澆灌,45%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解決了發展經濟的關鍵環節。5、修村路
。近三年,村里累計投資近50萬元,整修農田山林作業路30多華里。去年,國家實施村村通工程,支部與村委會積極爭取立項資金,自籌20多萬元,動員黨員、民眾帶頭捐款2萬餘元。拓展村級路5.5公里,公車通進村子,圓了村民多年的夢想,為村民修築一條致富之路。6、辦企業
。經過改造後的磚廠,目前生產能力已達到1300多萬塊,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近16萬元,村里多方籌集資金100萬元建成生產能力達300噸的龍城綠健冬粉廠,帶動87個加工戶,村生產的冬粉已走出朝陽,遠銷到外省市。7、改善辦公教學環境
。在2004年9月份,經多方努力,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自籌了近50萬元,籌建1500平方米的全鎮第一所辦公、教學綜合樓,山裡的孩子住近了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同時配備了微機室,孩子們第一次座在了教室里上微機課,全村上下無不感到欣慰和自豪。8、建文體廣場
。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在村附近購買了2戶民房,把溝壑填平,動用土石方約9000立方米,投資約27萬元。建成了一個36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供村民休閒、娛樂、健身享用。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需求。9、建成衛生所及連鎖超市
。為解決好民眾就醫難、購物難的問題。利用原來學校的舊房舍,村里籌資約3萬元,維修房舍,維修後給衛生所和超市無償使用。解決了民眾的新醫難和購物難的問題。10、安裝閉路電視
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在2007年元旦籌措資金約10萬元為村民安裝了閉路電視,入戶率達到了70%。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使全村黨員民眾看到了希望,因此,走在各項工作前列的都是黨員,致富項目最多的是黨員,修路捐款最多的是黨員。村民們在最需幫助的時候黨員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在他們身上,不難看出一名黨員的作用。黨員民眾的期望就是村黨支部的工作的指南。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工作,由一個落後村到現在的省級先進黨支部、省級先進集體、省級文明村、市級科技示範村、市級新農村示範村等多項殊榮。該村兩委班子和全體黨員決心將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繼續發揚艱苦創業精神,領導全村民眾,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繼續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為早日實現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把槓頭溝村建設成為一個文明富裕的現代化生態旅遊文化村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