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氣候具有春季多風、氣候乾旱,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乾冷、雨雪稀少的顯著特點。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
歷史沿革
槐樹街村位於龍門石窟南十里。清初順治年間山西洪洞縣李氏兩兄弟遷居於此(筆者認為此處記載有誤),臨街買下兩塊地,世居於此,因村頭有兩顆參天古槐,從此稱為槐樹街。
據村中李姓族譜(大部分毀於抗戰時期)記載,該村所在地古稱槐樹渡,是伊河的一個古渡口。舊時除陸路外,通過伊河的水路也可以將嵩縣洛陽連線起來,槐樹渡就是這條水路上的一個重要渡口。據村中老人講,從伊河上游砍伐的木材大多順流而下,到槐樹渡後由人撈起,裝車運往洛陽。由洛陽至嵩縣的一條古路穿村而過(建國後於村西又修建一條公路,即今郭木線),在村北有一座石橋,至今仍是村中的主要道路之一。
民國初年,社會動盪不安,處於洛陽嵩縣之間的伊川地區(伊川縣於民國21年成立)更是屬於處於三不管地帶,因而盜匪叢生。此時槐樹街村雖屬於洛陽縣管轄,但是縣政府基本有心無力,村中也有人為生活所迫上山入匪。據老人講,曾有土匪在村外火併,僅屍首就有十餘條,可見當時社會動盪。迫於生存壓力,村中主事人聯絡附近幾個村落共同維護治安,與附近幾個村子的主事人結為異性兄弟,定期在一塊商議治安狀況,從此附近幾個村落才有幾分安定。
抗戰時期,村民為躲避災禍,位於村西部的鳳凰山成了村民最好的庇護所。只要傳聞要打仗或者過兵(方言,指軍隊路過),村中人就要往山上逃,等到局勢稍安再回到村里。日本戰敗後,村民並未過上幾天好日子,內戰又開始了。由於連年戰亂,村中不少青壯年被抓做壯丁,其中大部分人沒有回來。
1942年,豫東大災,災民往陝西避災,路徑洛陽時,不少災民便來到了洛南。槐樹街村以及附近的幾個村子村民仁義,紛紛向災民施以援手。槐樹街村更是在村中設立免費粥鋪,幫助災民渡災。現在附近幾個村子還有一些老人就是豫東人。
建國之後,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村中成立人民公社。但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槐樹街村未能倖免。不少村民到龍門山上挖觀音土充飢。文革時期,一些被土地改革時被錯誤地劃分為地主的人,又重新被拉出來批鬥遊街。村中仁義淳樸的民風受到很大衝擊。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村中有識之士積極引進投資,成立麵粉廠以及多家鑄造廠,村民經濟水平大有改觀。
新世紀以來,村中青壯年以外出務工為主,多數從事支護等建築行業。由於國內房地產行業的大力發展,造成房地產行業勞動力的匱乏,民工工資普遍增加。因此,村中很多青少年早早輟學外出打工。
近年,由於洛陽市的發展規劃,槐樹街村被包圍在道路之中。村東原是河灘地,後被洛陽市規劃修建洛欒快速通道,已建成通車。村南,與大莊村為鄰,後被規劃修建洛陽繞城高速,並且設立了伊川北收費站,已建成通車。緊鄰伊河的河灘地現在已經被開發為龍門一號。目前規劃的鄭登洛城際鐵路已經規劃伊川北站。村西山腳下的耕地現在成為村民手中僅存的口糧地。山上由於回響退耕還林政策,前些年已經封山育林,目前已經被開發為唐都南郡溫泉度假村。
歷史文化
周赧王22年,秦國軍隊與韓魏東周聯軍在伊闕開戰,史稱伊闕之戰,聯軍潰敗,秦軍坑殺聯軍24萬人。
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一處住宅就在今伊闕附近的郭寨,梁村溝,槐樹街境內。所謂的洛陽八景之一的平泉朝游的平泉不過是李德裕家中的一處活泉。
龍門一號準備打造一個集民俗、旅遊、住宅一體的槐樹里度假村,目前已經在建。
附近旅遊景區
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
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