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川

槐樹川

即槐川村,隸屬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郭嘉鎮,在鎮政府駐地西6.5公里處,三神仙梁南坡,郭嘉河兩岸,海拔1405米。村民99%為李姓,李氏右九甲,轄5個村民小組。有大莊、陽坡莊、下陽山、上陽山四個村莊組成。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槐川村系秦安縣郭嘉鎮行政村,位於鎮域西部,東與邵堡村、西與朱灣村交界,南與高崖村交界、北與王溝村交界。

村落與居民

全村面積為18平方公里,包含四個自然村,人口達2380人,538戶,分為5個村民小組。

特產與經濟

槐川村屬隴中南部溫帶半溫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毫米。其生產的“富士”蘋果譽滿全國,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朝代演變進程

西周(前11世紀-前771),縣地屬秦。

春秋(前770-前477),縣地分屬邽、冀兩縣。

戰國(前477-前221),縣地屬隴西郡。

秦(前221一前206),縣地屬隴西郡。西漢(前206—25),漢承秦制,以郡轄縣,郡國並行。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隴西郡分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縣治)。當時天水郡轄16縣,縣治在今秦安境的有街泉縣(治今隴城鎮)、成紀縣(治今葉堡川)、略陽道(治今五營鄉蔡河村)。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分全國為13州部(監察區),縣地屬涼州天水郡。初始元年(8)王莽篡漢,改天水郡為填戎郡,縣地屬填戎郡。更始元年(23),成紀人隗囂應更始帝劉玄聚眾十萬反對王莽,攻占了平襄,建立了割據隴右諸郡的西州政權,縣地隗囂占據達十年之久。

東漢(25—220),劉秀稱帝後,為實現其統一大業,於建武八年(32)親征隴上,占了略陽道故城,隴右失地復歸東漢。光武中興,以官多役煩,省並天下郡、縣、道治地。在今秦安境內廢略陽道,置略陽縣(街泉縣改名)。移涼州治於隴(今張家川治)。建武中元元年(56),劃成紀縣地為顯親侯竇固的侯國封地。明帝永平十六年(73),天水郡改名漢炳郡,治冀縣(今甘谷縣),轄13城(縣),縣治在今秦安境內的略陽縣、成紀縣。

郭嘉鎮自清朝嘉慶年間就屬於秦安四大重鎮之一。自古以來是甘肅東南部通往省城蘭州“中大路”的必經要道,其鎮名相傳起源於三國時期,曹操手下謀士郭嘉隨曹操征戰至此不幸病逝,曹操為紀念郭嘉便將此地取名為郭嘉,此後,一直順延至今。郭嘉鎮在明代和清明前期設有驛站,清朝後期設立郭嘉鎮,領三十二莊,民國時期為秦安第三區所屬的郭嘉鎮。解放後,1950年到1952年為郭嘉區,所轄郭嘉、邵咀、胥家、槐川、耀子等六鄉。1953年到1954年為郭嘉區,所轄郭嘉、寺咀、胥家、邵咀、槐川、耀子、柏集、劉溝等八鄉。1955年到1956年為郭嘉區,所轄的槐川鄉、胥家鄉。1957年到1958年為郭嘉區,所轄的槐川、元川、員王、車坪等管理區。1962年到1964年為郭嘉區,所轄元川、郭嘉、車坪公社。1965年撤區並社,成立郭嘉公社。1984年撤消郭嘉公社建制,設立郭嘉鄉。2003年3月撤鄉建鎮。2004年元月將原吊灣鄉14個自然村併入郭嘉鎮。

李氏發源地

槐川村是秦安右九甲李氏發源地之一,居住於今天以郭嘉鎮槐川村為中心的包括郭嘉鎮、王鋪鄉一帶的18個李姓村莊,稱之為右九18莊。秦安除右九甲之外,還有上四甲、下八甲等李氏,均系元末明初自安定麻中川遷來,本為同宗,血脈相連。麻中派李氏枝繁葉茂,除秦安之外,在通渭、會寧、定西乃至陝西、寧夏等地都有其後裔生息繁衍。右九李氏是秦安縣內人數最多、居住最為集中的李氏支脈,因世居縣北鄉崇新里右九甲而稱為右九李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