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德生

榮德生

榮德生(1875年8月4日-1952年7月29日),又名宗銓,號樂農氏居士,江蘇無錫人,原中國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之父,民族工業巨擘榮宗敬之胞弟,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慈善家、民族實業家,著《樂農氏紀事》。 榮德生從事於紡織、麵粉、機器等工業垂60年,歷經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和壓迫,享有“麵粉大王”、“棉紗大王”的美譽。曾任北洋政府國會議員、國民政府工商部參議等職 。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榮德生早年經營錢莊,後在無錫、上海、漢口等地開設茂新、福新麵粉公司和振新、申新紡織公司等企業。至民國11年(1922年)已擁有12家麵粉廠和4家紗廠(後申新紗廠增至9家),有“麵粉大王”和“棉紗大王”之稱,是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家之一。

榮德生的立身治家之道,就是孔子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榮德生先生說:“古之聖賢,其言行不外《大學》之明德,《中庸》之明誠、正心、修身終至國治而天下平,亦猶是也,必先正心誠意,實事求是,庶幾有成”。他認為要提高生產率,除增添新設備,改進操作技術外,還要從“人工”出發,加強人事管理,視人為生產力之第一要素。他說:“余在工廠所經營,所請人非專家,以有誠心,管人不嚴,以德服人,顧其對家對子女,使其對工作不生心存意外,即算自治有效。自信可以,教範圍各廠仿行”。他堅持“以德服人”的思想原則,果然奏效。“是年茂新各廠有利,福新各廠亦有利,申新各廠有利無義者參半”。(《采農自訂行年紀事》)這種運用以誠待人、以德服人的管理思想來調動人的積極性,協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以及被管理者內部的關係,形成一個力量集中的生產者群體的做法,與一般以單純改進操作方法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做法,是不能比擬的。

1937年冬,日本侵略軍占領上海,江南國土相繼淪陷。榮氏企業有的被日軍炸毀,有的被日軍占據,只有租界內的工廠維持生產。次年5月,榮德生由漢口來滬,深居簡出,唯以搜購古籍、字畫自遣,亟盼時局好轉。1941年,日商覬覦榮氏紗廠,由汪偽實業部派員與榮德生商談,要他將申新一、八廠賣與日本豐田紗廠,當即遭到嚴詞拒絕。汪偽外交部長褚民誼只得親自來滬,假國際飯店邀請榮德生面談。榮德生由其子爾仁代往,說明其父不變初衷,不出賣工廠和人格。 褚民誼卻厚顏無恥地說:“中國的半壁江山都給日本人,何患小小申新兩個廠。”並威脅說:“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榮德生聞言,凜然言道:“我寧可玉碎,不為瓦全。”

抗戰勝利後,榮德生兩次遭綁架,被勒索款項達百萬美元。發生在高恩路(今高安路)榮德生住宅門前的一次被綁架案,是在1946年4月25日。那天,榮德生準備去總公司,離家門不遠即被數名穿制服匪徒架上汽車而去。他們使用的是國民黨第三方面軍司令部的“逮捕證”和淞滬警備司令部的汽車。當時,輿論譁然,認為是軍事機關與匪徒串通作案,上海當局被迫出動軍警“偵破”。結果,榮德生被放回,並退還部份被敲詐的款項。據說還槍決匪首8人。榮家為“酬謝”軍警當局和有關方面,先後付出60餘萬美元。

1948年,國民黨統治已成土崩瓦解之勢,有資產者紛紛離開大陸,榮氏家庭也面臨抉擇。在一片離滬聲中,榮德生專程從無錫來到高恩路住所,明確表示“不離開大陸”,並阻止三子將申新三廠拆遷台灣。解放軍渡江前夕,他派代表與共產黨聯絡,迎接解放。

人物生平

1875年8月4日(清光緒元年七月初四)生於江蘇無錫。

榮德生 榮德生

1884年,入塾讀書。

1890年,進上海通順錢莊習業。

1893年,隨父至廣東任三水縣厘金局幫帳。

1897年,回無錫,任廣生錢莊無錫分莊經理。

1899年農曆10月,應邀任廣東省河補抽稅局總帳房。

1901年,與兄榮宗敬等人集股在無錫合辦保興麵粉廠,一年後改為茂新麵粉廠並任經理。

1905年,與兄宗敬等7人集股在無錫創辦振新紗廠,先後任經理、總經理。

1912年,與兄宗敬等人集股在滬創辦福新麵粉廠,任公正董事。

1913年,當選為全國工商會議代表,提出擴充紡織業等3項議案。又在無錫西郊購地闢建梅園,修築開原路,重修南禪寺妙光塔等。

1915年4月起,與兄宗敬先後在上海、無錫、漢口等地創辦申新紡織一廠至九廠,並任無錫申新三廠經理。

至1931年,他與兄宗敬共擁有12家麵粉廠和9家紗廠,與其兄宗敬一起有“麵粉大王”和“棉紗大王”之稱,成為中國資本最大的實業家之一。期間,曾當選為江蘇省第二屆議會議員、北洋政府國會議員。

1938年起,主持榮氏企業,先後在重慶、成都、寶雞、廣州等地興建6家新廠,支援抗戰。

1945年11月,在無錫成立天元實業公司,並創辦天元麻紡織廠、開源機器廠、江南大學。

1949年9月,被推選為新中國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50年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並被選為中華全國工商聯籌委會委員和蘇南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委員。

1952年7月29日,因病在江蘇無錫逝世。

人物事件

藏書

榮德生一生興辦各類學校多所,並興修道路與橋樑。1916年在無錫惠山創辦“大公圖書館”,購入各類圖書9萬餘冊。他自持館務,聘請晚清學者嚴筱蘭編著館藏目錄。1921年成《無錫私立大公圖書館藏書目錄》12卷,分經、史、子,集、叢書五部。所藏書多為無錫先賢著述和地方資料11萬餘卷,抗戰前達到了18萬卷。亦有元刻、明刻等善本多種,如倪瓚《清秘閣全集》、《無錫縣誌》、《范文正公集》等,均是少見之本。晚年在上海亦有藏書樓曰“樂農精舍”,逝世時,留有遺囑,將所有藏書5萬餘冊捐獻給無錫圖書館,無錫市圖書館編印有《榮德生先生藏書目錄》。另數千件文物捐給上海博物館。

秘事

1、榮德生創辦的公益工商學校,是培養榮氏企業集團員工的搖籃。孫冶方、錢偉長曾是該校學生。

2、兵船牌麵粉享譽海內外,曾是上海麵粉交易所的標準粉。

3、人鍾牌棉紗”是申新紡織公司的主要商標品牌,是當時上海棉紗交易所的標準紗。

4、榮德生老先生手書對聯:意誠言必中;心正思無邪。

5、榮德生老先生題無錫梅園誦豳堂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綁架遭遇

榮德生的銅像 榮德生的銅像

1946年4月25日,71歲高齡的榮德生在上海家中吃過早飯,又休息了片刻,大約10點鐘,和三兒子榮一心(榮德生三兒子榮一心當年的親筆簽名)、女婿唐熊源一起,乘自己的黑色福特轎車(當年上海的榮公館和榮德生所坐汽車的車牌號)去江西路的總公司辦公。

轎車剛駛到高思路轉角處,突然,斜刺里躥出三個身穿軍裝的人,攔住了汽車,揮舞著手槍向車裡的人吼道:“下來,趕快下來!”榮德生和兒子、女婿都吃了一驚。坐在司機旁邊的保鏢把頭伸出車窗問:“你們是乾什麼的?”為首的一個軍官取出一張紅色逮捕證,在他們面前晃了一晃,榮一心眼快,看到上面蓋有”第三方面軍司令部”的大印,還有淞滬警備司令部二處處長毛森的簽字,不禁目瞪口呆。保鏢也嚇得不知該怎么辦才好。軍人們乘機將榮一心和唐熊源拉下車來,那軍官大聲宣布:“榮德生是經濟漢奸,請他到局裡去一趟!”另外兩個人不由分說,硬把榮德生拉下福特轎車,不顧他的反抗,強行將他架上了早就停在旁邊的小汽車。 三個軍人緊跟著鑽進了汽車,汽車立即發動,一溜煙開走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榮一心這才醒悟過來,明白是遭到了匪徒的綁票,不禁失聲大哭。細心的唐熊源一邊勸慰榮一心,一面告訴他,看那汽車的牌照,是淞滬警備司令部的車!二人當即乘車趕到淞滬警備司令部,哪知淞滬警備司令部矢口否認有逮捕榮德生的事!此刻,坐在軍人車中的榮德生,從車窗中望出去,只見汽車轉了幾個彎後,沿著中山路直向上海西郊駛去,馬上意識到不是去警察局的方向。

榮德生年紀雖大,頭腦仍十分清醒,他的心中很快掠過一個念頭:莫非是遭到綁票了?他不禁想起當年他兒子榮爾仁被綁票,也是在上班途中被人劫持的。而且,上海一再發生綁票案,被綁者都是有名的大富翁,像號稱”鑽石大王”的嘉定銀行總經理范回春、號稱”五金大王”的唐寶昌;廣東巨商陳炳謙的兩個兒子先後遭歹徒綁架,勒索去巨額贖款……嚇得富商大賈膽戰心驚。榮德生一向做事謹慎,認為自己平時樂善好施、待人寬厚,沒有什麼仇人,所以才不太在意這種事,哪知道災禍還就當真落到了他的頭上!事到如今,他也只好任由綁匪擺布了。

榮德生這樣的大實業家被綁架,頓時引起了全國的關注。蔣介石得知後也極為震怒,覺得上海“光復”半年多,接二連三發生綁架案,對政府威信損失太大,嚴令上海當局限期偵破。然而上海警察局和淞滬警備司令部對破案卻一籌莫展。

綁匪順利拿到50萬美元之後,決定釋放榮德生。1946年5月28日 (被綁架34天)晚10時左右,一輛三輪車將榮德生送到了他女婿唐熊源家。唐熊源立即打電話通知家人好友,眾人紛紛趕來相見,歡喜萬分。榮德生老淚縱橫,只有哀嘆不已!

人物紀念

故居

榮氏家族的誕生地 榮氏家族的誕生地

榮德生故居(rongdeshengguju)即榮氏兄弟故居,位於無錫市郊區榮巷西首(今駐錫部隊某部營區內)。

該宅由榮德生和其兄榮宗敬於1919年初建,有門廳、承德堂、戒欺室、承裕堂、西花園等,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整個故居規模宏大,布局合理、完整,1933年續建轉盤樓、大公圖書館,呈民國時期中西式結合的特徵。現大部分建築已不復存在,但從尚存的建築及遺蹟上仍可見其一斑。

1986年7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墓地

榮德生之墓 榮德生之墓

太湖花卉園後園延伸到舜柯山坡數十米高處,那裡有中國近代最早一代民族工商業家“棉紗大王”、“麵粉大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商會委員榮德生先生的墓地,是花卉園的一個人文重地。

榮德生先生這一墓地,是先生生前自己選定。榮德生先生生前對傳統的勘輿之學很為愛好,晚年和他所交好的勘輿學界朋友,多次踏遍周圍許多座青山,最後,在這裡選定了自己安息之地。

榮德生先生生前曾對人說過他為何選中這裡,他說:“這舜柯山極像一隻面南背北踞蹲著的雄獅,這地方正好是雄獅頸掛的金鈴。而且左青龍,右白虎,前面兩山間是雪亮湖水,離家近,實在很好。”細察山勢,舜柯山南坡近平地分為三股,榮德生先生的墓地在中間一股,這一股山坡比較寬隆,因此像獅首;左右各分出的兩支就較狹長如獅子伏地的前肢;而後,三股合一而上,正如高聳的獅項、獅背。獅項掛鈴,就有聲名悅耳四揚之兆。

另外還有一說,是榮德生先生雪後登梅園念劬塔觀賞雪景,北望皚皚群山,大地銀裝素裹,一片皓白。他發現北面舜柯山麓,獨有一團青翠,就動了到那裡去勘察之念。確實,因為此處背是崛突高峰,兩側各有坡嶺衛護,吹不到冷冽的西北風,而南面正對梅園滸山和橫山間的穿谷,溫暖的南風卻能吹到,所以冬季這裡能保持一定氣溫,植被凋零狀態比周圍輕得多,就能在雪中成為四周唯一的綠點,得到了榮德生先生的關注。青山有情埋名骨,榮名青山兩輝映。

榮德生先生的墓園前原無石級路,原墓園東西長約9米,南北寬約7米,園圍1米多高齊人肩青磚墓牆,內由同樣高的牆分成相等大小的里外兩小方,門(不裝門,只有通道口)在西小園南向正中,對門後牆上嵌全國政協商會所立的花崗石碑一塊,此外就是草地,並無其它設定,地面上是近2米高,直徑約3米5左右的墓堆,堆自地面起四周以石砌外牆,1米2以上為土堆圓凸墓頂,簡樸異常。墓堆前有一不足一米高石供桌,此外也最無其它設施。墓園內靠四門牆栽數棵翠柏,因德生先生最愛梅花,“一生低首拜梅花”,所以,墓園內四角上還種梅樹各一株。

根據榮德生先生遺命,隨葬品僅線裝地輿學書一套,長衫內有平時所用鍍金殼鋼機芯打簧懷表一隻。另外按習俗口納“含珠”一顆,瓜皮帽前綴小玉片一塊,此外僅衣服壽衾而已。如此薄葬,充分體現德生先生高尚品格。

1966年8月,德生先生墓遭受破壞。文革後由無錫市政府重新根據榮德生先生一生為人精神進行了修復。修復墓園略有擴大,向西擴出約3米,向南擴1米5左右,內部格局基本保持原貌,僅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所立石碑,今已不存,在德生先生墓堆後正中北牆前,立著名書畫家劉海粟先生所書墓碑一塊。復植墓園樹木,修建山腳去墓前的上坡石級道路;墓牆後高坡列種石楠樹屏,肅穆中令拜墓者起敬仰之心。

花卉園籌建中,同樣根據榮德生先生畢生風範,在墓園東四、五十米距離的舜龍溪邊,栽種了成片般若竹林,山坡間種一些梅樹,增添了墓園清幽安靜莊嚴肅穆的外圍氣氛。並在山腳道路所經舜龍溪上,建傳統風格石橋,指引拜謁榮德生先生墓園的敬仰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