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榆樹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12月15日在榆樹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市 長 王立學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2010年主要工作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經濟社會取得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團結帶領全市百萬人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一個中心、四大基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預計到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5億元,年均增長18.9%,比“十五”期末增長了1.4倍;全口徑財政收入、本級財政收入分別達到7億元、5億元,年均增長32.3%和34%,分別是“十五”期末的4.1倍、4.5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406.8億元,年均增長41.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750元、7700元,年均均增長12.8%。
——“三農”工作成效顯著。在國家惠農政策推動下,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大中型農業機械迅速普及,農機合作、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快速興起,科技增產措施大面積推廣,農田水利建設不斷加強,防災減災體系逐步健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糧食總產由“十五”期間的40億斤提高到50億斤階段性水平。畜牧業規模養殖快速發展,畜禽總量和質量明顯提升。蔬菜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農民收入渠道逐步拓寬。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入,農業和農村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兩區”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承載能力顯著提高,跨入省級優秀開發區行列。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實效。實際利用內資70億元、外資1.4億美元,年均增長20.6%和25.4%;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40億元,年均增長40 %。工業總產值實現201億元,年均增長28.6%;增加值實現67億元,年均增長28.9%。
——民營經濟不斷壯大。全市民營企業發展到1.2萬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5.8萬戶,從業人員27.2萬人。民營經濟總產值達到554億元,年均增長27.8%,比“十五”期末增長了4.6倍。特色街區逐漸形成,專業市場日趨完善,全市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5億元,年均增長16.7%。
——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啟動實施了新城區建設工程。行政中心順利西遷,新區公園、廣場等重點工程建成使用。市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0.25平方公里。老城區功能明顯提升,棚戶區改造、房地產開發面積逐年加大,一批精品小區和休閒廣場相繼建成,市政道路、供水、供熱、供電、供氣管網不斷完善。市區大氣環境質量穩定保持國家二級標準,綠化面積達到458.4萬平方米,美化、綠化、亮化、淨化水平全面提高,成功跨入省級衛生城市行列。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社會建設全面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民生重點支出得到保證。以安居房、潔淨水、滿意熱為重點的民生工程統籌推進。道路交通全面升級,榆江公路榆樹段、榆舒鐵路全線貫通,鄉村公路硬質化路面實現“村村通”。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文體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廣播電視工作最佳化升級,人口計生工作整體升位。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擴大,弱勢群體生活得到保障。整個社會呈現出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期間,我市連續五年躋身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體育工作、“五五”普法工作先進縣(市),中國北方酒業基地,全國產業發展能力百強縣(市)。
2010年,全市上下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為民謀利、和諧穩定”主題,重點實施“五大工程”,著力辦好民生實事,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一是農業和農村工作成果豐碩。實施百萬畝高產示範田建設工程。在12個鄉鎮打造以水利化、農機化、農藝化為重點的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示範田。糧食生產獲得歷史特大豐收,總產達到60.5億斤,連續七年奪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標兵,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50個現代農業示範區之一,並將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蔬菜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新建園區16個,溫室大棚4500棟,總數發展到41000棟,蔬菜產值達到30億元。
畜牧業穩步發展。疫情監測、畜禽繁改、市場監管不斷加強,新建牧業小區162個,牧業產值實現52.5億元。
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深入實施。建設標準綠化村屯120個,改造新農村試點村36個,鄉村環境髒、亂、差的狀況得到改善。
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林權改革基本完成,集體土地確權工作紮實開展。
面對歷史罕見的汛情,全市上下眾志成城,黨政軍群協同作戰,保障了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二是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本著招商引資向挑商選資轉變的思想,立足產業鏈招商和以商招商,採取超常規措施,著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和兩家國內500強企業落戶榆樹。
總投資11.5億元的荷蘭帝斯曼6APA製藥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大連實德PVC型材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京糧集團米業加工項目,主體工程都已完成過半;總投資44億元的泰國正大1億隻肉雞產業化項目已完成養殖廠選址23個,開工建設2個;總投資8億元的福克斯機械製造項目,已順利開工;總投資12億元的石藥集團7ACA製藥項目,已於12月1日正式簽約落地;總投資10億元的中糧二期葡萄糖項目,已完成建設前的準備工作;總投資7億元的長春天裕重新啟動生產。這些項目的成功引進,形成了以生物製藥、玉米化工、白酒釀造、新型建材、機械製造、畜禽加工為主導的工業產業格局,工業經濟整體實力快速提升,為我市後續發展培養了財源、積蓄了能量。
全年開工建設重點項目116個,完成投資119.6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發展到99戶,產值實現64億元,同比增長39.1%。
酒業基地建設步伐加快。“榆樹錢”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吉久王”、“長液”等品牌知名度不斷擴大。
三是商貿服務業取得新發展。出台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對新進規上工業和創辦中小企業給予獎勵和扶持。成功引進了哈爾濱商業銀行和吉林銀行分支機構,成立了融興城市開發有限公司,與省和長春市擔保公司簽署了聯合擔保框架協定。通過銀企對接,幫助企業融資3億元。加快了市場體系建設,365現代生活館一期工程完工,漢夏黃牛市場建成使用。“汽車機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全面落實,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供銷新型網路工程全面推進,建設農家店240個、供銷新合作社34個。
四是城市品位取得新提升。在繁榮大街以西,高標準規劃了7.69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概念性規劃已經設計完成,核心區詳細規劃正在編制。新城區主要路網建成使用,承載功能逐步完善。
克服財政緊張的困難,對老城區供水、供熱、道路等方面進行集中改造。改造舊樓房供水系統66棟、新建及合併二次供水設施5處、新增全天供水用戶1.2萬戶。撤併小供熱站12處,改造舊樓管網16處。對18條街路進行了整修,對16條街路進行了綠化、美化。建成精品綠化點11處,城區新增綠化面積16.7萬平方米。民用壓縮天然氣完成二期工程,用戶達到8000戶。污水處理廠建成使用,垃圾處理廠開工建設。實施了城鄉電網升級改造工程,新農村電氣化縣和典型供電模式示範工程全面完成。房地產開發面積逐步擴大,全市新建樓房107萬平方米,其中棚戶區改造完成8個區段、24萬平方米。
實施了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程。開展了百日拆違集中整治行動,繼續對市容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清理占道經營320處,拆除廢棄煙囪93座,治理超標鍋爐35台,大氣優良級天數突破325天。
通過近幾年的改造和建設,城市環境越來越整潔優美,城市格局越來越通透大氣,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五是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果。改造農村泥草房1.4萬戶,惠及11.4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面竣工。建成農村公路360公里,改造危橋險橋45座。新建廉租房768套、3萬平方米,發放廉租補貼750萬元,受益居民4600戶。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開發城鎮就業崗位7200個,新增就業6100人。全額事業單位補聘上崗208人。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居民和新農合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和大病醫療救助標準進一步提高,為殘疾人發放輪椅1400台,弱勢群體生活得到保障。下半年為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平均月增加津補貼200元。
在處理民生工作和一些重大決策上,我們本著民眾最急需的事快辦、不理解的事緩辦、不願意的事不辦的原則,統籌推進各項工作。郊野公園項目因部分民眾對土地租賃問題不理解,我們沒有急於建設,對此項目,我們將根據民眾的意願適時推進。
六是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投資5100萬元,實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校舍4.6萬平方米,建成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中心,完成了第二實驗中學轉制工作。加強了校園安保工作,配備專兼職保全276人。聯考成績保持長春市外縣(市、區)前列。中醫院綜合樓投入使用,四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開展工作,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投資7000萬元的文體活動中心竣工使用。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計生工作被省里確定為 “縣鄉一體化”改革試點單位。
七是社會管理取得新成效。以“安全建設年”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成立了綜合應急救援大隊,處理突發事件能力進一步提高。加強了信訪工作,一批棘手的信訪難題得到解決。市長公開電話辦件質量進一步提高,反饋率和滿意率居長春地區前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政務服務中心建成即將使用。加大了“涉軟”案件查處力度,經濟發展軟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破獲各類刑事案件544起,抓獲網上逃犯459人,17起命案全部告破。全省見義勇為現場會在我市召開。開展了打擊“黑車”專項治理行動,收到明顯成效。人事編制核查試點工作圓滿完成,管理水平整體躍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登記順利結束,通過國家驗收。機關事務管理逐步規範,服務能力穩步提升。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3件、政協委員提案70件,辦結率均達到100%。
此外,審計、物價、民族宗教、僑務外事、檔案、旅遊、殘聯、婦女兒童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十一五”時期,是我市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市發展能量加速集聚、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的五年;是城鄉面貌變化巨大,人民民眾得到較多實惠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實施“一個中心、四大基地”發展戰略,堅持投資拉動促發展,著力引進投資額度大、科技含量高、社會效益好的大項目,促進了經濟總量的快速擴張;堅持多措並舉增收入,著力抓好糧食生產,擴大蔬菜基地建設規模,發展精品畜牧業,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堅持積聚財力保民生,著力加強財政監管,集聚有限財力保證民生支出,確保改革發展的成果普惠於民;堅持維護穩定構和諧,著力處理信訪積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了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引領全市經濟社會駛入了振興發展的快車道。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廣大幹部民眾勇於實踐、埋頭苦幹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同志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榆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駐榆單位,以及所有關心支持榆樹改革發展的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五年的成就,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五年的探索,為繼續前進積累了寶貴經驗。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依然偏低,整體競爭力和發展後勁仍需增強;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現代農業建設任重道遠;支柱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優勢,對財政的貢獻率還不高;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民生保障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都事關發展大局,事關民眾切身利益,我們將採取得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思路、目標和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正處在經濟總量加速擴張,主導產業加速形成,項目建設成效凸顯,城市競爭力快速提升的新起點上。我們要順應全市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積極順應形勢的深刻變化,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力爭使榆樹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脫穎而出。
“十二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振興崛起、富民強市為目標,以改革創新、轉變方式為主線,以最佳化產業結構為重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與落腳點,把投資拉動、加強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一個中心,四大基地”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具有榆樹特色的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城鎮化,把我市建設成為民富市強、城鄉一體、民主文明、社會和諧的吉林省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
貫徹落實這個總體要求,必須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堅持統籌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不動搖,突出榆樹特色;必須堅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不動搖,紮實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和社會管理創新;必須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動搖,努力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到“十二五”期末:
——現代農業取得長足發展。糧食總產穩定在60億斤階段性水平。全市基本形成以農機化、水利化、科技化、信息化、產業化為支撐的具有榆樹特色的現代農業體系,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工業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兩區”承載能力顯著提高,支柱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工業總量占經濟總量30%以上,工業經濟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
——現代服務業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著力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商貿企業,促進現代金融、現代物流、信息中介、特色街區加快發展。進一步健全市場體系,把我市打造成為面向東北亞的農產品加工集散中心。
——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西部新城初具規模,老城區功能顯著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進入國家級衛生城市行列。小城鎮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城鄉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建成區總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2.2 %。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鄉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住房條件明顯改善,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生活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文化、衛生、計生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管理全面加強,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通過五年的努力,我市地區生產總值要實現670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要達到21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20000元、12400元。只要我們咬定目標不放鬆,狠抓落實不懈怠,認準路子不折騰,我們一定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三、全力做好2011年各項工作,實現“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十二五”規劃藍圖已經繪就,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髮展主題,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確保“十二五”規劃良好開局。
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19億元,同比增長2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5億元,同比增長30%;全口徑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實現8.75億元、6.25億元,同比均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100元,同比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470元,同比增長10%。
一是以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為契機,推動現代農業率先發展。
按照區域開發、示範引導、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大力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實施標準良田建設工程。抓好國家增產千億斤糧食項目建設,加強耕地治理,完善噴灌、滴灌設施,推進農防林更新改造,建設高產穩產示範田。實施松榆灌區泵站、老乾江排澇站、卡中閘、卡岔河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做好水毀工程修復,確保汛前水毀工程全部竣工。
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建立以公益性推廣機構為主導的多元化農技推廣體系。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培育科技示範戶1萬戶。加大良種良法推廣力度,赤眼蜂防螟、農田滅鼠實現全覆蓋。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加大農資打假力度。
大力推廣全程農機化。加快發展大中型農機配套機具,玉米、水稻機械收穫面積達到30%以上。推廣機械深松、精量播種、測土施肥、綠色能源再利用、保護性耕作等節本增效技術,推進節約型農業建設。
加快蔬菜基地建設步伐。完善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推廣節本增效型溫室大棚,強化科技服務,打造綠色無公害品牌。新建國家級園區1個、省級園區5個,發展蔬菜大棚6000棟,蔬菜產值達到35億元。
做大做強牧業經濟。擴大規模養殖,培育生態化、標準化牧業小區,提高飼養總量。積極培育活畜、肉製品等專業市場,抓好品牌開發,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出效益。
著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以農作物生產、農機化作業、農產品銷售為紐帶的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省級示範村36個。深化集體林權配套改革,推進集體土地確權登記改革,做好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深入實施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加強農村污染深度治理,打造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屯,發展標準綠化村屯60個,切實把新農村建設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二是以產業升級為核心,推動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進一步加大投資拉動力度,推動工業向高端化、規模化、集群化方向轉變。
加強“兩區”平台建設。切實抓好產業規劃布局,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功能,促進生產要素和主導產業集聚,形成產業集群。五棵樹開發區要重點規劃玉米化工園、生物製藥園、機械製造園、畜禽加工園。環城工業集中區要重點規劃白酒釀造園、食品加工園、新型建材園和農機裝備園。
強化招商引資。牢固樹立挑商選資思想,圍繞主導產業,著力引進產業關聯度高的戰略項目,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強項目儲備,科學謀劃、包裝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抓好安徽海螺型材、中德集團型材、中石油PVC及天然氣、帝斯曼二期、哈藥集團中間體、麒麟集團電機、華統集團生豬屠宰加工等有望落地項目洽談,爭取早日簽約、早日建設。全市引進內資24.8億元、外資486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0%。建設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10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7個、10億元以上項目9個。
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密切跟蹤落地項目,幫助解決土地、資金、電力等問題。正大肉雞產業化項目、帝斯曼製藥項目、京糧米業加工項目、實德型材項目、福克斯機械製造項目,力促建成投產。石藥7ACA項目、榆樹錢工業園項目、國能生物發電項目、上海頤成風力發電項目,力促早日開工。中糧二期項目、長春天裕項目、英馳鍛造二期項目,力促達產達效。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8億元,同比增長24.1%。
加快“中國北方酒業基地”建設。加大技術、資源、質量和品牌整合力度,建立激勵機制,鼓勵開發新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
扶持中小企業快速成長。抓好工業運行監測,搞好產業政策對接,推進企業技改擴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快速成長。最佳化企業發展環境,做好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全年新進規上工業企業9戶,規工產值達到80億元,同比增長23%。
三是以全民創業為載體,推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大力發展高附加值、高層次、科技型的現代服務業,推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
推進全民創業。深入實施“培育小企業、打造小老闆”工程,落實全民創業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創業基地作用,加強創業培訓,提高創業成功率。
構建現代零售商業體系。繼續抓好“三大商圈”建設,推進華昌文化廣場、中心街商貿城商圈改造升級,把365生活館打造成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休閒購物商圈。著力發展社區商業,培養一批有特色有前景的明星企業、誠信企業,打造榆樹特色的商業文化。規劃建設西部新城中心商務圈,積極引進國內知名商家進駐榆樹。
構建新型批發市場體系。採取“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規劃建設酒類批發市場、糧食批發市場和五金建材市場。加強鄉鎮市場建設,打造特色農貿市場。
構建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圍繞榆陶公路、陶舒鐵路等交通幹線,規劃建設大型物流、運輸、倉儲龍頭企業,著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商貿流通集散基地。
完善農村市場體系。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建設工程,紮實開展“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家電汽車以舊換新”和農機具補貼工作,挖掘農村消費潛力。加強對重要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態勢監測和價格監管,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拓寬國有商業銀行服務領域,加快農村信用社向商業銀行轉變,發展小額擔保公司,開展小額擔保貸款業務,提升金融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穩步發展房地產業,規範房地產市場。
積極發展旅遊業。重點發展五棵樹至老乾江濱江旅遊區,打造沿江“一日游”、“農家樂”特色游。
四是以建設綠色宜居城市為目標,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啟動西部新城建設一期工程。按照三年完成基礎建設,五年形成新城格局目標,加快西部新城路網和配套設施建設。實施繁榮大街南段、規劃五號路和鐵北路西段路網建設,打通老城區、新城區與環路節點,進一步拉開新城框架。實施城市雕塑廣場建設工程,完善新城水、電、氣、熱等市政公用配套設施,提高承載能力。
推進老城區公共服務設施改造升級。進一步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完成拆遷面積2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進一步完善城市供水系統,完成市區向陽路西段等10處供水管網建設。加快市政道路改造,實施向陽路西段中修工程、三盛路中段、建設街南北段維修工程、健康路東段道路排水工程、市政道路維修養護工程。加快集中供熱改造,實施大華、大廈供熱站鍋爐更新,改造城區主供熱管網,對9個分散供熱小鍋爐進行併網,繼續對超標鍋爐限期治理。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五科”高速公路榆樹段的立項、可研及初步設計,爭取山河屯至龍嘉機場汽車專用線榆樹段立項,啟動火車站功能改造和站前廣場擴建工程。加強鄉鎮場站建設。
加快創建國家級衛生城步伐。進一步實施精品綠化工程,提高城市美化綠化水平。建成垃圾處理場,著力解決二次污染問題。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建立防違、拆違工作機制,從嚴查處私搭亂建等違規建設行為。加強環境衛生、占道經營、交通秩序、門市排檔等綜合治理,打造清新亮麗的城市形象。
加強城鄉規劃和管理。抓好市鄉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嚴格執行各項用地控制指標。加快五棵樹、劉家、弓棚、大坡、新立、泗河、於家等重點鎮的規劃建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城鎮化配套改革。穩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
五是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推動改善民生向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轉變,讓發展的成果全民共享。
加強財源建設。完善綜合治稅平台,做到應收盡收;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多渠道增加財政收入。堅持科學理財,壓縮一般性支出,保證民生重點領域支出。
努力擴大就業。紮實開展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以創業帶動就業,全年開發城鎮創業就業崗位5000個,新增創業就業4400人,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再就業3000人,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1100人,選聘大學生村官12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萬人。
紮實做好社會保障工作。繼續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構建社會化大救助體系,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補貼標準和五保供養、優待撫恤保障水平。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探索“大學區”管理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抓好全民健身、文化大院、農家書屋等文體惠民工程建設,發揮文體中心作用,舉辦全民運動會,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完成廣播電視演播大廳裝修並投入使用。開展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完善新農合制度,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深化計生“縣鄉一體化”改革,全面落實優生優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加強社會管理。鞏固“五五”普法成果,啟動“六五”普法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高壓態勢,對民眾關注的侵財性案件、熱點治安問題和社會醜惡現象,露頭就打,見尖就掐,提升民眾的安全感。加大信訪工作力度,落實領導包案、帶案下訪和信訪接待日制度,解決好民眾的合理訴求,穩控和預防群體性事件。辦好市長公開電話,落實考核及通報制度,加強現場辦公和督辦,提高民眾滿意率。健全食品安全責任制,拓寬監管領域,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機制,確保食品安全。加大安全生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監管力度,落實“一崗雙責”和責任追究制度。紮實開展道路交通、人員密集場所、建築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管理專項治理,深入實施構築社會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全面提高安全基礎保障水平。
六是以依法行政為主線,推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
強化科學決策。建立完善風險評估工作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式,確保決策符合社情民意,推動科學發展。
強化規範執法。完善執法程式,細化、量化自由裁量權,推進綜合執法。對於民眾反映的難點熱點問題,都要依法高效解決。切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堅決懲治行政不作為和行政亂作為。
強化政務公開。全面推行辦事公開制度,加強政務大廳管理,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全程代辦制,為民眾提供優質服務。繼續採取硬措施,狠抓軟環境,促進全市軟環境的進一步最佳化。加強產權交易、土地出讓、政府採購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治理,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強化監督問責。完善民眾舉報投訴制度,落實政行風民主評議制度,暢通民眾監督渠道。高質量、高效率辦理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切實改進和加強政府工作。堅持有錯必糾、有責必問,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依法依紀嚴肅追究責任。
強化工作創新。大興學習之風,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思維、發展的眼光、開放的視野,研究問題、化解矛盾,努力提高駕馭市場經濟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真誠傾聽民眾呼聲,真實反映民眾意願,不遺餘力地做好順民意、暖人心的好事、實事。以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風,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以優質、高效的工作業績,贏得民眾的支持和信賴。
市政府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時,繼續承諾抓好12個重點民生項目:
一是建設“屯屯通”水泥路350公里,改造危橋17座。二是在61個村、154個自然屯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三是改造60棟舊樓房二次供水系統。四是新建科技儲糧倉27800套。五是實施榆樹二中改造擴建工程。六是實行基本藥物制度。七是完成21個鄉鎮文化站建設。八是新建廉租房689套、3萬平方米,發放租賃補貼5100戶。九是規範無物業小區管理。十是提高高齡津貼、五保供養、優待撫恤、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補貼標準。十一是適當增加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取暖費補貼和住房公積金補貼。十二是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補貼標準,月人均增資150元左右。
各位代表,我們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即將踏上充滿希望的新征程。時代召喚我們開拓進取,人民期待我們奮發有為。我們對榆樹的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全市人民的信賴和支持,更給我們增添了無窮的力量,任何艱難險阻都擋不住榆樹前進的步伐。讓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頑強拼搏,埋頭苦幹,為奪取榆樹科學發展、振興崛起的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