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專業合作組織

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主要是指從事同類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戶自願組織起來,在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以提高競爭能力、增強成員收入為目的的專業性合作組織。 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不改變現有的生產關係,不觸及農民的財產關係,適應了農村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組建方式

多元化。主要有:由農業規模經營大戶或農業龍頭企業牽頭,與農民合夥興辦的種植業合作社;由村集體經濟或集體企業參與創辦的農民合作社;由基層農技人員或村幹部帶頭領辦的農業經濟合作社;由社會團體圍繞產業建立的專業合作社。

區域分布

大多數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圍繞當地已形成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開展專業性生產經營活動。這種區域產業化十分有利於促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有利於農業區域布局最佳化調整和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

組織建設

(一)建強黨支部班子,做大做強支柱產業。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是做大做強支柱產業的重要載體,建設強有力的黨支部班子是推動此項工作向縱深推進的關鍵性措施。在村黨支部班子建設中,堅持按照“兩推一選”的方式把懂政策、善經營、會管理且在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中任職的黨員推選到支部班子中來,真正將班子建設成“產業發展型”班子。支部班子要著力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堅持在人力、財力和工作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經常深入市場開展調研,定期與農民民眾座談,把握市場規律,研究市場導向,從市場和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出發,引導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壯大。

(二)創新組織設定,在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為了更好地指導專業合作組織進行專業化經營、科學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務,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從改革基層黨組織設定入手,落實一個產業合作組織覆蓋一個村,在產業上建立黨小組,統一由村黨支部領導;跨村建立專業合作組織的可建立黨支部,由鄉鎮黨委領導;跨鄉鎮建立的專業合作組織黨支部,由縣(區)對口職能部門黨組織領導,把黨支部與合作組織、農戶緊密聯繫,達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目的。通過創新組織設定方式,對黨員實行分行業管理,有利於進一步結合生產生活實際,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黨組織活動。

(三)加強會員素質培訓,發揮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一方面要加大對會員隊伍素質培訓。要創新載體,突出學習培訓的實用性,針對合作組織從業人員的不同產業、不同文化、不同年齡結構,依託縣鄉黨校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遠程教育站點,強化教育培訓,鼓勵會員參加農廣校、農函大等學歷教育,並積極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提高會員整體素質。另一方面要發揮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鄉村黨組織要指導合作組織中的黨員積極學習黨的各項政策、法律,結合產業的特點,加大對實用技術知識學習,掌握新技術,把握市場、信息的各個環節,做強產業,做到帶頭致富和帶領會員共同致富,體現黨員和黨組織在產業鏈中的先進性。

(四)建立健全制度,規範合作組織的運行方式。一要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嚴格執行合作組織章程,合理制定利益分配製度,使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合理參與分配,力爭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作組織、會員雙贏。二要建立靈活的經營機制,合作組織要發揮其整合資源的作用,積極探索契約購銷、訂單約定、代理購銷、收購加工的經營形式,從產前、產中、產後為會員提供全方位支持,努力為農戶增收服務。三要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要加強民主管理,合作組織理事會要定期研究分析市場,做到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四要加強法律約束,合作組織是一種新型經濟組織,運作經營方式還處於民間化,缺乏法律的有效監督,要依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明確合作組織的法人主體,使合作組織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從事經營和社會活動。五要建立有效的資金投入機制。合作組織建設是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在產業發展壯大中,資金注入的主體是會員,我市屬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民收入總量少,從長遠看,沒有政府資金的扶持是難以維持的,國家要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農村合作組織的資金扶持力度,各級黨組織要積極向上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大力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