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思路
榆樹園村發展思路:1、繼續完善村級農貿市場,爭取用兩年的時間新增出租房12間。
2、恢復沒有收取租賃費的一部分集體耕地,以每畝30---50元的價格重新承包出去。
致富典型
依靠科技致富的農民——程大選
程大選是和碩縣曲惠鄉東圖呼都克村種植、養殖大戶。1973年,一心想擺脫貧困的程大選,孤身一人從內地來到和碩縣曲惠鄉。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打工生涯,他當過小工,做過木工,替別人管理過莊稼,還在曲惠鄉結婚成了家,紮下了根。
1986年,一心想擺脫貧困的程大選終於等到了好機會。這一年,他東拼西湊借了5萬元錢,開墾荒地,發展種植業,程大選的事業從此起步。不到兩年,程大選就開墾了400多畝土地。精明的程大選通過考察市場,翻閱了大量的農業方面的報刊,下定決心種植棉花。聽說程大選要種植棉花,鄉親們都來勸他,對他的做法直搖頭,可是程大選沒有退縮,從南疆喀什地區買來了棉種。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程大選獲得了豐收,400多畝地的棉花為他帶來了數萬元的收入,不僅還清了借款,他還投資又開了300畝地,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也開始大面積種植棉花,曲惠鄉也成為全縣最大的棉花產區。
談到這些年的發展,他說科技使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程大選通過種植棉花嘗到了甜頭。九十年代末,程大選逐漸感到棉花價格起伏不定,棉花市場前景莫測,而農區畜牧養殖卻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於是,程大選又拿出5萬元購買了200多隻羊搞起了畜牧養殖。為了掌握養殖技術和羊的疫病防治知識,1996年,程大選花1.19萬元第一家購買了電腦,由於村里沒有條件上網,他就拿上軟碟到縣城網咖上網下載信息資料,獲得了更多的致富信息。2002年,程大選又花1.3萬元購置了一台聯想多媒體電腦,還購買了數位相機、掃瞄器、印表機等配套設備,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和飼養的牲畜拍攝成圖片通過掃瞄器登錄到網上,在網上發布信息,同時,將一些最新的市場動態,農副產品價格信息等下載下來。就這樣,程大選成了村里最有科技意識的人,村民們種什麼,養殖什麼,如何銷售農副產品,都要到程大選家向他諮詢,聽取他的意見。幾年來,東圖呼都克村生產的棉花、牛羊肉價格等農副產品往往比別的村都高,村民們也因此感受到了科技、信息帶來的實惠,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7300元,位居全縣首位,鄉親們都說,這裡面有老程的一份功勞。
如今程大選已經擁有一台推土機,有五十五拖拉機、150拖拉機、2020吉普車、東風汽車一輛,還有500多隻羊,固定資產已達100餘萬元,成為曲惠鄉數一數二的專業大戶。 (通訊員郭建軍、班文杰)
一心一意為村民謀利益的村支書
-----記曲惠鄉東圖呼都克村黨支部書記布音克西克
既然村民們信任我。選舉我當村黨支部書記,我就要乾出個樣子來,帶領村民們找準致富的發展道路,為民眾謀利益。這是曲惠鄉東圖呼都克村村黨支部書記布音克西克經常說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一心一意、抓好建設
東圖呼都克村成立於1999年,是曲惠鄉人口最少,但耕地面積最大的一個村,全村共有108戶農民,擁有土地兩萬多畝,是全縣耕地面積最大的一個村,雖然村民們耕地很多,但是每年由於市場行情把握不準,傳統的種植方式一時無法改變,每年的收益並不是很多。村裡的人都希望有一個頭腦靈活,有市場意識,精明能幹的好的帶頭人,領著大夥走出去闖市場。當東圖呼都克村成立後村兩委班子選舉時,27歲的蒙古族黨員布音克西克以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在選舉結果公布後,對村民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要把東圖呼都克村建成全縣人均收入最高的村。
從那以後,布音克西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村級經濟發展中。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抓好村幹部的作風問題,他首先從清理土地入手,由於曲惠鄉東圖呼都克村人少地多,再加上管理體制上的原因,多占土地現象十分嚴重。其中,有村幹部,有普通村民,還有自己家的親人,為了讓這個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解決,規範全村的土地管理,布音克西克首先從自己的親人開刀,召開村民大會,宣布自己的解決方案。這一下,全村都轟動了,尤其是他家的親戚,跑到他家,對他說“你當這個村官,我們不僅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反而處處跟我們作對,你要收回地也可以,但從此以後我們的親戚就做不成了.........。這位耿直的蒙古族漢子頂著各方面的壓力最終把該收的耕地全部都收回來了。村裡的民眾說,看來我們這位蒙古族書記還真是敢做敢為,原先那些思想上想不通的親戚 ,後來也就都理解了布音克西克的做法,從此以後村民門對他就更信服了。
二、看好市場、為民謀利
布音克西克認為,當一個村幹部,就要為村民們辦實事,為村民的致富多想辦法,多找路子,最重要的是要瞅準市場,把目光放遠,為此,他有當起了村裡的經紀人,2000年5月,他跟著當時的縣委副書記李漢元跑到甘肅武威、安西、河北邯鄲、內蒙等地考察市場行情,詳細了解了山羊絨、羊毛、羊肉的價格和市場行情。之後,每年農閒時間,他都帶著本村和其他鄉的農民經常外出考察,從那時起,每年往返兩次。第一次出去,他們由於對道路不熟悉,再加上對市場行情摸不準,運價過高,買回來的駱駝賠了進去,一下子就賠了3000多元。雖然第一次賠了,但是布音克西克卻找到了固定的市場,同內地地經紀人取得了聯繫,兩地合作,相互溝通,這樣既省下了時間又省去了多跑冤枉路的路費。第二次,他們買回來的駱駝銷售後每人淨賺了4000多元,僅此項收入每年就是上萬元。從那以後,布音克西克經紀人的路子越走越寬,他所帶領的經紀人隊伍也逐漸壯大起來,現在,常年跟他外出的農民經濟人就有二十幾個,除本村之外還有塔哈其等其他鄉的經濟人也在布音克西克的帶領下成了跑市場的行家能手,村裡的經濟也迅速發展了起來,200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7900元,不僅在全縣,在全巴州也首屈一指,村民門都說,這多虧了我們的好支書布音克西克。
三、淡薄名利,無私奉獻
作為村支書,村裡的大事小事都要他操心,儘管每個月工資只有200元,這還抵不上為他家放牧的牧民一個月工資的一半,可就是這樣,布音克西克每天都準時到村委會上下班,家裡的大小事務他根本顧不上管,去年農忙時節,他由於忙於村裡的工作經常顧不上照顧自家400多隻羊,致使羊大量的死亡,為此,妻子流著淚勸他不要再管村裡的事,你看你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及家裡的一隻羊羔,你圖什麼。甚至用“離婚”相威脅。可是布音克西克對村裡的事務沒有撒手不管。今年4月村里修路時,聯繫好的車輛完全找個人看著就行了,可是布音克西克為了保證路的質量,每天盯在工地上,監督質量,連續三天三夜都沒有回家休息,他說“這條路鋪起來不容易,要嚴把質量關,讓別人看自己不放心,再說自己是書記,自己不乾誰乾?”就這樣,這條8公里長的村組道路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有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路的質量在全鄉也是一流的。
有人為布音克西克算了一筆帳,要是不幹這個村黨支部書記,光每年外出跑生意,當農民經濟人每年收入至少在五萬元以上,每次聽到朋友們“好心”的勸說,布音克西克總是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了村民的利益,個人受到一點損失我無怨無悔。”
布音克西克在東圖呼都克村,這個維、漢、蒙多民族居住的村里默默地奉獻著,努力實踐著當初入黨時所發出的誓言。一心一意為村民謀利益。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都奉獻給了鄉親們。